黃鋮彬 陳美瑩 王思琴
通過調查初中生英語閱讀自我效能感,研究自我效能感對初中生英語閱讀成績的影響,從而總結出如何在教學中幫助學生激發對英語閱讀的興趣,培養自我效能感,提高英語成績。
初中生處于英語學習的基礎與關鍵階段,也處在青春期心理發展的階段。英語閱讀的成績好壞不僅由題目本身難度等專業因素決定,學生情緒的不穩定性也是影響英語閱讀的一大因素。自我效能感因其能影響人們的思維過程從而成為影響學生閱讀成效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初中生中進行英語閱讀自我效能感的調查十分必要。
自我效能感這一概念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班杜拉于20世紀70年代在其著作《思想和行為的社會基礎》中提出的,指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為所進行的推測與判斷。 近年來,關于自我效能感在不同領域的研究越來越多。張淑芬和余文都(2010)曾對大學新生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進行調研分析。陳曉春等人發現學生創新自我效能感的培養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他們是否有能力和意愿進行創新。王海軍(2018)得出不同英語寫作水平的學生在英語寫作自我效能感總體水平、任務效能感、技能效能感均有顯著性差異。國內對英語閱讀方面的研究多注重客觀因素對成績的影響,較少涉及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對初中生英語閱讀自我效能感的相關研究多涉及自我效能感在英語閱讀中的運用,其與閱讀策略的相關關系以及制定策略等方面。因此在初中生中進行英語閱讀自我效能感的調查十分有必要。此次我們研究的重點是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英語閱讀自我效能感,強調通過調查尋求培養方法,提高學生英語閱讀成績。
本次研究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展開,施測對象是初一至初三130名學生,主要調查初中生閱讀學習中自我效能感的現狀并分析學習效能感與學生閱讀行為和能力之間的關系。
在研究過程中筆者運用了多種調查方法。1.談話法。筆者利用暑假與初中生接觸交流,并對部分學生進行訪談。訪談的主要內容由三部分構成:(1)學生詳細描述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難和障礙;(2)列舉優秀學生具有的特點與自信表現;(3)反思自己的優缺點,以及為自己如何提高學習自信心提幾點建議。2. 問卷調查法。邊玉芳教授編制的學習自我效能感量表,是根據班杜拉關于自我效能感結構和測量的要求進行編制和驗證的,具有較好的測量學指標。筆者在此量表的基礎上,根據初中生英語閱讀情況編制了初中生英語閱讀自我效能感量表,該量表共19道測試題,選擇題18道,涉及性別、年齡、英語閱讀狀況、學習策略,學習心理、自我控制和努力等相關問題;開放性問題1道:如何提高英語閱讀信心與能力。運用該量表發放網絡問卷,收回有效問卷127份,男生57名,女生70名,初一學生48名,初二學生38名,初三學生41名。
調查結果顯示:1.初中生英語閱讀自我效能感整體偏高,70%的初中生認為自己在英語閱讀遇到困難時能夠有效解決,并且能夠取得較好的成績。74%初中生將英語閱讀成敗歸因為努力和能力,少數歸因于運氣和環境。據班杜拉的研究表明,成敗歸因方式直接影響自我效能感的形成,積極的歸因方式是個體對于活動的成敗總是歸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程度。此方式可增強成功期望和行為動機,并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使其英語閱讀自我效能感增強。2.根據男女問卷分類分析得出,初中生英語閱讀自我效能感受性別影響,女生略高于男生。女生相對早熟,看待問題更為全面,且歸因方式更為積極,所以自我效能感更高。3.根據年級分類分析,隨著年級的升高,自我效能感也隨之提升。在自我效能感較高的學生中,包括30%的初一學生,33%的初二學生和37%的初三學生。4.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會影響學生學習的堅持性、努力程度、認知投入與學習策略的運用, 從而影響學生的學業成就。在英語閱讀自我效能感較高的初中生中,78%的學生能夠良好運用學習策略,比如運用互聯網、報刊雜志等多種閱讀方式,制定良好的學習計劃和努力目標;72%的學生主觀能動性強,能夠在課堂中表現積極;74%的學生在英語閱讀的學習中能夠堅持執行自己的學習計劃,為學習目標進行不懈努力。5.自我效能感能夠直接作用于英語閱讀,也可以通過影響學習策略影響英語閱讀,同時學生的歸因方式也會影響自我效能感繼而影響英語閱讀水平。
4.1 英語閱讀自信心
中學生在進行英語閱讀學習時,應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例如:“我可以完成英語閱讀任務”、“我能夠解決困難”。在遇到英語閱讀困難時,勇敢面對,不逃避,即時疏導自己的消極情緒,并保持輕松愉快的心理狀態。當持續一段時間的閱讀瓶頸期后,可以先降低閱讀難度以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學生有了強大的自信心,做到相信自己是能行的,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習效率。
4.2 學習目標
英語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應當制定大目標與小目標,在把握學習大方向應達到的效果的基礎上對大目標進行階段性劃分,使其變得切實可行。例如可以在學期開始對自己本學期應該要達到的理想英語閱讀水平進行規劃,而后再進行每天的英語閱讀學習計劃。將目標層層細分,逐步明確,從而取得階段性進步。
4.3 生動、主動的學習環境
在英語閱讀的過程中,對教材內容的展示方式應該多種多樣,讓原本枯燥無味的材料變得有趣起來,這就需要老師發揮其教學的主導作用,多思考如何授課才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讓學生真正愛上閱讀。例如老師可以結合或虛構相關經歷引導學生思考自己是否有類似經歷,讓學生有話可說,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從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4.4 鼓勵、引導學生正確歸因和運用學習策略
無論是在家庭還是學校,學生都希望自己的學習情況受到重視,家長和老師的言語鼓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學生對英語學習的信心,更好地學習。老師應及時給予學生學習反饋與鼓勵,并引導學生將成績提高歸因于努力,養成良好積極的歸因方式。指導學生積極運用學習策略,主動學習,利用互聯網等渠道獲取學習資源,拓展視野,擴大詞匯量,學習篇章結構和閱讀技巧,培養英語語感,從而促進英語閱讀的提高。
自我效能感是學生對學習的一種自信心,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對英語閱讀成績的影響。英語閱讀成績的提升在依靠自身英語實力的基礎上還與一系列心理因素有關。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應當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為前提,從而逐步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自信心了解初中生英語閱讀的學習心理和現狀,提升學生閱讀自我效能感,進而幫助學生創造積極的閱讀行為和效果,一直都是也將長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論題。
本文系基金項目:校級項目“初中生英語閱讀自我效能感的調查研究”,項目全稱:初中生英語閱讀自我效能感的調查研究,項目編號:20181204089。
(作者單位: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