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楠
眾所周知,體育教學屬于健康教學的一員,與心理健康教育肩負著同樣的責任——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與全面發展。在現代的定義中,健康并非是單維度的詞匯,而是多維度的,應當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三方面的內容。因此,筆者將在下文論述在高中階段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傳統體育教學的目的是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身體鍛煉而增強其體質。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于健康的定義愈加多維,現代化的體育教學應當不再局限于身體健康的訓練,還應當貫徹落實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具有良好心理狀態與身體素質的優秀人才。
通常情況下,教師會選擇思想道德教育、體育鍛煉或心理健康咨詢的方式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舒緩學生的身心,在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受到長期的忽視。由于體育運動其特有的形式與內容,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其興趣參與到體育活動其中,并且能夠使參與者在活動練習過程中獲得較高程度的成就感與滿足感,充分的感受到自身的價值。同時,人們在運動之后往往會得到身心的舒緩、緊張感得到消除,意志得到增強,容易激發更強烈的進取心。因此,教師應當重視體育教學的意義,重視在體育教學中貫徹落實心理健康教育,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積極的體育運動環境,從而促進學生不良情緒在體育活動過程中的宣泄,減輕學生日常沉重的學習負擔與精神壓力,使學生心理得到適當的調節,形成良好的心理韌性,幫助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
2.1 教師應當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認真備課
新課程教育標準改革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堅持“以人為本”,從而充分挖掘其潛能,使其全面發展,體育教學也同樣使用此說明。因此,教師應當首先轉變傳統的教學的觀念、革新課堂、實現自身角色的完美過渡,把學生推向舞臺的中央,引導他們充分意識到自身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為了在高中階段更加高效的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教師應當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認真備課,精心設計課程內容與形式,從而使學生在體育課程中盡情表現自我、通過體育活動充分的宣泄情緒,教師則在一旁充當引路人的角色,通過適當的指導幫助學生培養興趣、發展特長、彌補其短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2 教師應當巧妙運用課堂導入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課堂導入環節是課堂教學基調的奠基環節,深刻影響著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教師可以通過課堂導入教學環節激發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自主積極性的提高。但教師應當明確的一點是,課堂導入環節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若采取方法不當則容易引起相反的效果。因此,教師應當在課堂導入環節注意一下原則:一是創設良好、舒適的活動環境,誘導學生好奇心理的產生;二是教師應當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與保持,以身作則為學生展示飽滿的精氣神與健美的形體,充分運用自身豐富的肢體語言與內在的自信感染學生;三是導學內容活動安排應當保持新穎性,拒絕重復引用同樣的內容形式,應當選取趣味性較強的活動,全面激發學生的探索欲與興趣,有效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主動性,從而奠定課堂教學整體的積極氛圍。
2.3 教師應當注重加強課堂氛圍的建設力度
從意識形態而言,課堂教學既是學生認知形成的重要過程,又是師生情感萌發、升溫的過程,教師應當在在教學過程中引入新穎、豐富的體育教學活動,如舞蹈教學、健美操教學等。與此同時,教師還應當選擇活潑、生動的教學方式,從而給予學生輕松、愉悅的心理感受,舒緩學生身心。例如,球類運動具有集趣味性、娛樂性、集體性為一體的獨特優勢,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進行球類活動,通過球類好活動的聯系增強彼此之間的默契、培養團體意識,克服自我封閉的孤獨心理。
2.4 教師應當堅持課內外結合的原則,引導學生發展興趣
教學重點在于使學生發展成為一個具備健全人格的人,體育教學也毫不例外,教師應當在引導學生增強體質的同時堅持課內外結合的原則,引導學生發展興趣。例如,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行為表現判斷學生的喜好或特長,從而鼓勵學生不斷將其長處進行發揚充分實現自我價值,實現自我的超越。
綜上所述,體育教學是高中階段重要的教學內容組成部分之一,對于鍛煉學生身體,增強其體魄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為了有效在高中體育教學中貫徹落實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教師應當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創設輕松、愉悅、積極的體育活動環境,有效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主動性。
(作者單位:河北衡水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