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賽賽 周娜
高速發展的信息技術創造了全新的生活、工作和學習方式,也使得獲取知識的途徑發生了潛移默化的變化,教與學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知識的獲取渠道也更加靈活與多樣化,實現教育模式從傳統的人工教育到網絡在線教育、甚至是智能教育的方向轉變。
由于科技發展、教育理念變革以及用戶教育需求升級,在線教育也在不斷地發展著。隨著網絡在線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學習者需求的不斷深化,中國在線教育在現階段已經進入了學習方式五花八門、資源共享、教育內容共通的智能教育時代。智能教育時代,由于互聯網用戶對知識需求的不斷深化,以“輕知識”為產品的知識付費平臺遍地開花。在直播、錄播等元素基礎上,在線教育平臺成為互聯網教育新模式。因此,深入學習和研究人工教育向智能教育的轉變對當代教育格局的影響,從而對推動和促進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有積極意義。
2.1 應試教育的盛行
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后,高考被認為是選拔人才的唯一方式,因此萌發了應試教育的風氣。當然,也有學者認為,我國古代的科舉制度是應試教育的前身。應試教育(填鴨式教育)通常被視為一種以提升學生應試能力為主要目的的教育制度,只是一味的將知識灌輸給學生,猶如填鴨一般?,F代素質教育強調要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要求摒棄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做法。根據我們對家長進行的問卷調查,發現有超過68.55%的家長更傾向于把孩子送去輔導機構,主要是考慮到孩子可以與老師進行面對面直接交流,方便教師及時發現并糾正孩子在學習中暴露出的問題,提高學生學習成績。與此同時,絕大部分家長都輕視職業技術教育,重視普通教育。在我們的調查中,有74.65%的家長是為了提高孩子學習成績進行報班學習,充分體現家長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重視。這就對我國進行教育改革,調整教育結構帶來極大的不便。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學而優則仕”的教育理念牢牢根植在學生、家長、老師的腦中。
2.2 傳統師生關系的限制
尊師重道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當尊師重道演變為師道尊嚴,與師法家法一起形成了“上對下”的單向的師生交流傳統,使得學生只會食“嗟來之食”,“師云亦云”,從而扼制了學生的創新創造以及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今社會若我們完全遵從孔子提出的“述而不作”的原則,對過往的知識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那么就不會再有思想上的創新與發展。 因此“述而不作”的學術遺風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國人的思想保守、僵化。當代教育研究看似蓬勃興盛,卻很少有人做出了真正的創新建樹,這其實也就是“述而不作”的現代翻版。
3.1 在線教育發展歷程
當今社會,教育模式正隨著移動互聯網的不斷普及發展而發生相應的改變。在線教育平臺與網絡相結合的服務趨勢主要是通過移動互聯網技術,以直播或錄播的形式提供在線教育的平臺。在線教育以其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成為信息時代學習者們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不需要開發和部署就能開課,在線教育技術已不再專屬于大型培訓企業,如今已適用于各個中小機構或個人。
2013年是在線教育的“元年”,在線教育的出現更多的是為了解決教育中“一對N”的問題。一方面,互聯網在技術和資本層面愈發的成熟,另一方面,在線教育正蓄力以待變革現有的傳統人工教育的模式。由于互聯網用戶的快速增長以及國家教育政策的不斷扶持,在線教育行業必將持續快速增長。而在剛剛走過的2018年里,在線教育是最受資本界關注的行業之一。求學者們不再滿足于現有的教育資源,反而對教學質量提出了進一步要求。2019年在線教育將逐漸回歸到教育的本質上,教學質量和用戶價值是最為重要的。
在我們對學生進行的問卷調查中,超過64.77%的學生通過網絡進行在線學習,主要是因為在線學習的課程視頻可以反復看,不斷鞏固知識點,更好的掌握所學知識。同時,我們了解到大約有73.58%的學生更喜歡老師運用網絡多媒體進行教學,因為網絡多媒體教學能夠讓他們更好的理解課本上的知識點。而在對教輔工具的調查中,盡管有68.91%的學生認為課本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超過 81.35%的學生投票給了網絡多媒體教學。由此可見,學生更傾向于網絡在線教育,這樣他們能夠更加靈活有效的安排自己的時間,充分利用碎片時間學習更多知識,進而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
3.2 在線教育的特點
首先,在線學習中,學習者不會有太大的學習壓力。因為網絡在線教學形式多樣:如娛樂教學,通過豐富多彩的視聽感受使學生在放松身心的同時掌握知識,做到快樂學習,娛樂學習。
第二,在線教育能夠突破時空限制。隨時隨地,有因特網的地方就可以上課,時間、地點隨你安排,自己掌握學習主動權。學習效率更高,費用更?。菏∠麓罅拷煌ㄙM、住宿費和寶貴時間,令學習效率更高。學習時間不必受上下班,上下學,抑或是白天晚上的限制。學習者能夠隨時隨地的利用互聯網學習所需知識,利用碎片時間充實自己。
第三,在線教育沖擊了19、20世紀赫爾巴特提出的“教師為中心,教材為中心,課堂為中心”的舊傳統,取而代之以“學生為中心”,遵從"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第四,網絡在線教育的重要意義在于它的廣泛性和平等性。在線"班級"里沒有"前排"、"后排"之分,課堂的視聽效果是無差別的。
第五,在線教育還打破了學齡限制。在這個人才濟濟的社會里,有很多已經參加工作的成年人仍需要繼續學習,不斷提高自己,擴大自己的競爭優勢。網絡在線教學就給他們提供了機會。其實這里的“他們”應該是“我們”,我們每一個人。只要條件允許,每個人都應該樹立"活到老,學到老"的終身學習理念。
最后,網絡在線教育的互動交流好。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利用在線教育平臺請教所學專業的專家學者,如同真人面對面交流一樣,使師生在交流時有"天涯若比鄰"的感覺。
在線平臺的出現是思維上的革命,而體現在“互聯網+教育”中的是建立在大數據、超速計算等基礎上的創新和變革,靠人們按部就班的學習方式是無法達成這樣的目標的。未來教育應更加重視 “以學生為中心”。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以及人類社會自身的進步,世界已經進入“學習者中心”時代。相較于傳統的線下人工教育,在線智能教育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學習者有更大的自主權、選擇權。
相比于線下人工教育,在線智能教育的一大優勢在于課程可以反復學習。即當你遺忘了某個知識點或注意力分散不集中的時候,你就可以對該課程進行再次學習,無論何時何地,只要你想。與此同時,在線教育的全面發展使得人們可以在家學習,節約了空間成本。例如課外英語培訓,大多數的培訓主要是在培訓機構的教室內進行的,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學地點。而線上教育就能夠很好的規避這一問題。如今人們只需要一個網絡終端就可以在網上學習新的知識,真正做到了“足不出戶便知天下事”,即使不出門也能學遍天下!
在線教育具有直觀性、便捷性,我們可以通過各種小程序、手機App等相關的工具進行在線聽課?,F如今,大多數平臺都支持在線免費試聽,學習者們可以先試課,發覺受益之后再進行購買。經過幾年的發展,國內在線教育已可以充分針對我國學生特點及需求進行教學設計。比如,清華大學“學堂在線”平臺,現已有超千萬名的學習者,課程視頻質量也是相當高。幾年前是缺乏優質的在線課程,而現在行業研究者為了更高質的教學資源一直奮斗在教研和探究的最前線,我們有理由相信在線教育的未來!
綜上所述,智能化已經成為當前在線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在“互聯網+”的新時代背景下,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合理應用在實現普惠教育、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的同時還推動教育發生巨大的變革,讓中國的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培養新時代的高素質人才。
本文系2018年度宿遷學院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新時代背景下學生受教育方式的轉變--從人工教育到智能教育--以英語教育為例”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宿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