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蓮
【摘要】隨著歷史的不斷變遷以及社會時代的不斷發展,少數民族之間朝著大融合的方向發展,交流途徑也越來越豐富。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十分珍貴的,并且具有重要的價值,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資源。本文對烏欽、摩蘇昆及伊瑪堪曲藝音樂進行比較研究,針對三種曲藝音樂提出相應的傳承策略。
【關鍵詞】黑龍江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曲藝音樂;傳承;比較研究
【中圖分類號】J617.9?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在黑龍江省,居住著諸多的少數民族,主要包括達斡爾族、鄂倫春族、以及赫哲族等,在這些少數民族中,繼承中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包括的烏欽、摩蘇昆以及伊瑪堪音樂形式,對于伊瑪堪,已經申報在了聯合國的“急需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在達斡爾族的烏欽中,記載著達斡爾族的民族形象,在鄂倫春族的摩蘇昆中,記載著鄂倫春族的民族形象,而在赫哲族的伊瑪堪中,記載著赫哲族的藝術形象,受到了廣大少數民族人民的喜愛,在民族藝術形式中,具有重要的位置。
一、烏欽、摩蘇昆及伊瑪堪曲藝音樂比較
(一)三種曲藝音樂的文學特征
對于烏欽、摩蘇昆以及伊瑪堪來說,在詞匯表達方面,將敘事抒情以及說明議論融合在了一起,在段落方面十分規整,在格律方面也十分嚴謹,還采用了比興手法,體現了鮮明的文學特點;在題材方面,這三者比較相近,在內容方面比較豐富,不僅涉及了神話傳說,還包含了民族歷史以及民俗禮儀等,對民族英雄進行了歌頌,贊美了家鄉的山水,也訴說了民間疾苦等,說唱莫日根故事是典型的代表。在烏欽、摩蘇昆以及伊瑪堪曲藝音樂中,特色襯詞占據著關鍵地位,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于這三者,都有各自獨特的襯詞,與其他的民族襯詞具有很大差別,對于襯詞,在何部位應用是有講究的,有時應用在開頭,有時應用在上下句尾,還可以應用在結尾以及全段等。通過襯詞能夠填充曲調,在即興創作演唱方面,為演唱者提供了重要的過渡方法,有效豐富了歌詞的內涵。
(二)三種曲藝音樂的結構特征
這三種曲藝在音樂結構方面,單樂段、多樂段都是存在的,主要以方整的兩樂句、四樂句為主,樂句構成是對稱的,在此基礎上,呈現了擴充、緊縮的狀態,形成了重復樂句等。在調式方面,這三種曲藝均采用了五聲調式,主要是五聲音階宮和微調式,其次為商、羽調式。在調式調性方面,在曲調的發展過程中,以同主音五聲調式轉換、改換主音為基礎,與調式保持一致。在曲調發展中,以級進為主,比較常見的是五聲音階、四音列級等,偶爾也會出現四五度跳進,或者是移位模仿,在旋律方面,起伏比較小,使人產生平穩、流暢的體會。
(三)三種曲藝音樂的表現形式特征
對于三種曲藝,在表現形式方面均以唱為主,其次是說,通常由一人徒口說唱,說一段之后再唱一段,在敘事時以說為主,在抒情時以唱為主,經過說說唱唱,展現相應文化內容。對于藝人,一般不化妝,也不使用道具,而且也不需要樂器伴奏。在開唱時,一般會有引導襯詞或者是開篇詞,起到提示的作用。比如說,在摩蘇昆的段落開頭,常常應用套語,以“格——”進行開頭。聽眾聽到了哭,會跟著哭,若聽到了樂,也會跟著樂。另外,摩蘇昆具有自己固定的曲調,分為喜劇和悲劇。對于伊瑪堪,也具有固定的曲調,主要包括“伊瑪堪大唱”以及“伊瑪堪小唱”。在每段的開頭處也應用套語,由唱轉說,說唱不斷重復,一直到結束。
(四)三種曲藝音樂的表演特征
對于三種曲藝的表演特征,與這三個民族的生活環境具有密切的聯系。作為藝人,具有短小精悍的特點,在表演規模上沒有限制,也沒有固定的表演場地;在唱腔方面也沒有規范的要求,主要由藝人自己創作,自己完成表演;多數情況下,藝人會在勞動閑時,又或者是做活采集時進行表演,同時,在屋里炕上、河岸江邊等,會與聽眾坐在一起,進而展開相應的表演。在一些重要節日中,會有這三個民族的曲藝表演。在演出藝人中,男性較多,他們的說唱功底比較深厚,具有高超的模仿能力,可以形象地模仿相關的人物形象,進而使整個事件的敘述具有超強的吸引力,進而獲得聽眾的欣賞。
三、烏欽、摩蘇昆、伊瑪堪的現代傳承策略
(一)三種曲藝音樂的傳統傳承方式
對三種曲藝音樂進行傳承時,家族傳承、社會傳承是主要的傳統方式,不具備職業藝人,也沒有父子傳承的說法。在傳統中,主要依靠口耳相承,經過長時間的耳濡目染,由能說會唱的藝人傳承下去。對于這些藝人來說,具有聰明才智,記憶力比較強,還具有舌頭靈巧的特點,能夠觸景生情,并且,借題發揮,進而取笑逗樂,最終將即興創作傳承下去。然而,由于歷史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在達斡爾族中,人民的文化生活也發生了很大變換,由傳統型逐漸朝著現代型發展,農業生產也逐步代替了漁獵生活,一些原始的曲藝音樂正在漸漸消失,因為三種曲藝音樂的語言環境逐漸消失,一些傳統習俗也在悄悄改變,再加上封建迷信的不斷破除,使三種曲藝音樂的傳承存在著明顯的弊端。
(二)三種曲藝音樂的現代傳承策略
第一,應該正確認識“三種曲藝音樂”的傳承人的重要性,對重要的傳承人要做好保護合作,這是繼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鍵,也是核心。作為政府,應該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針對三種曲藝音樂傳承建立有效的師徒傳承模式,并且對于這方面的民間藝人、業余的老藝人以及新成長的新藝人應該進行全面保護。
第二,在黑龍江省,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作為省市級政府,應該發揮主導作用,加大傳承力度,全面啟動我國的數字化工程,全面收集散落在全國各地的與三種曲藝音樂相關的資料,將相關的音像資料、文字研究資料等進行數字轉換,建設完善的數據庫,實現三種曲藝音樂的有效傳承。
第三,應該從高等院校著手,作為地方文化館以及文藝團體,應該在實踐中發揮引領作用,積極嘗試,將三種曲藝音樂有效融合在高校教學中,積極組織說唱音樂比賽,組建相應的培訓班等,提高三種曲藝音樂的說唱技巧,針對三種曲藝音樂,全面創建音樂曲目,進而打造三種曲藝音樂舞臺,獲得更多的文藝精品,培養更多的文藝人才、研究人才,承擔三種曲藝音樂的傳承使命。
第四,利用網絡媒體等,加大宣傳力度,對三種曲藝音樂的相關資源進行全面整合,積極建設形式多樣的大眾文化,在達斡爾族、鄂倫春族以及赫哲族地區大力發展旅游業,以此實現三種曲藝音樂的發展與創新。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我國的黑龍江省來說,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具有屬于本民族獨特的民間藝術,在民族藝寶庫中,曲藝音樂占據著重要地位。在達斡爾族鄂倫春族以及赫哲族少數民族中,包含著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烏欽、摩蘇昆以及伊瑪堪曲藝音樂是重要的研究對象,在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中,這三種曲藝提供了關鍵的理論依據以及成功方案,在中華民族文化遺產的傳承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應該全面落實這三種曲藝的傳承與保護工作。
參考文獻
[1]王曄.黑龍江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曲藝音樂的比較研究及傳承策略[J].音樂創作,2016(11):129-130.
[2]王曄.非物質文化遺產視域下黑龍江少數民族曲藝音樂的保護與傳承——以達斡爾族烏欽、赫哲族伊瑪堪、鄂倫春族摩蘇昆為例[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6(6):148-153.
[3]王曄.黑龍江少數民族曲藝音樂芻議——達斡爾族、鄂倫春族、赫哲族的曲藝音樂之比較[J].黑龍江民族叢刊, 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