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帥奇



摘要:懸臂施工是目前大跨徑橋梁施工采用的較普遍的方法之一,而波形鋼腹板PC組合結構橋梁,是利用波形鋼腹板代替混凝土腹板承受荷載作用,展現了波形鋼腹板具有較強的剪切屈曲強度的力學性能,而橋梁監控工作是保證成橋后橋梁正常運營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波形鋼腹板;混凝土;監控;墩柱
中圖分類號:U415
文獻標識碼:A
DOI: 10.15913/j.cnki.kjycx.2019.08.023
1 引言
針對波形鋼腹板PC組合結構橋梁結構的特殊性,應對墩柱、波形鋼腹板及鋼混結合部的應力測點的布設進行分析,及時監控橋梁應力情況,在施工過程中及時對應力、線形、索力、溫度等項目進行檢測,消除并減少橋梁實際線形和內力與設計目標值的偏差,計算出成橋后橋梁線形和結構恒載受力狀況,并無限接近設計期望值,確保滿足設計要求,保證橋梁順利合龍。
2 監控工作主要內容
2.1 主梁線形控制網
主梁0#塊頂板位置,設局部控制測量點同時加強保護。相應在各墩柱0#塊建立的控制測量點與所建立導線控制點聯測。
2.2 主梁立模標高
在標準節段澆筑混凝土前,及時記錄主梁標準節段的實際立模標高,以便掌握施工放樣誤差.為測試數據的誤差分析積累資料。
2.3 主梁豎向撓度監測
在主梁每個節段前端布置測點,結合施工工況,測試主梁各塊段的撓度變形情況。主梁豎向撓度采用電子精密水準儀,配合銦鋼瓦尺進行測量。
2.4 合龍前的線形聯測
橋梁合龍前對合龍段兩端進行聯測,同時測量不同時段合龍口的高差及合龍段長度,為合龍時間的選擇提供參考。
2.5 成橋線形的測量
橋梁成橋后測量全橋線形,掌握最終的成橋線形。
2.6 橋塔位移
橋塔位移通過在主塔頂端安裝傾角儀進行監測。
3 測試方法
3.1 應力監測
應力監測包括主梁控制中主墩、截面、索塔3項監測內容。應力測試一般采用振弦式傳感器,振弦式傳感器是應用被張緊的鋼弦做為敏感元件,利用其固有頻率與張拉力的函數關系,根據固有頻率的變化反映作用力的大小。
3.2 溫度監測
溫度監測主要測試索、塔、主梁溫度。溫度測試可結合應力監測進行,選用具有測溫功能的應變傳感器,應力和溫度兩項可同時測試。
溫度變化包括日溫度變化和季節變化兩種,日常溫度變化快,影響程度大。季節溫差影響主梁、塔柱的撓度,較為單一,變化幅度小。對于箱梁截面內外溫差和溫度在截面上的分布情況,必須在梁體上布置溫度觀測點并及時觀測記錄,獲得準確的溫度變化規律。
3.3 索力監測
索力測試采用壓力傳感器與頻率法相結合的方法進行。選擇代表性的斜拉索安裝壓力環,結合油表張拉讀數綜合測試索力。同時對頻率法測試中的索力系數進行標定,并采用頻率法對橋梁其余的多數斜拉索索力進行測試。
為了確保索力測試的準確性,選擇代表性斜拉索安裝壓力環傳感器,結合壓力環來校驗振動法的測試結果,除此之外,在斜拉索張拉過程中,結合千斤頂油表讀數對頻率法測試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從而準確掌握拉索的索力。
3.4 冬歇期橋梁檢測
冬季嚴寒天氣施工難度大且質量難以保證,氣溫低于0℃時預應力管道灌漿養護存在極大困難,極易造成脹裂等病害,而該橋梁為全線控制工程,一旦出現質量缺陷難以根治,出于施工質量的考慮,冬季氣溫較低時停止施工進入冬歇期。根據橋梁現場施工情況,針對橋梁冬歇期規劃監控工作,成立專門的橋梁冬歇期監控小組,負責現場的監控量測、數據分析及特殊情況處治,同時對已施工完成的節段,建立冬歇期橋梁結構模型,計算冬歇期主梁的撓度變化情況及各控制斷面的應力變化情況,保證橋梁在冬歇期處于受控狀態,為來年氣溫回暖施工提供數據支持。
3.5 橋梁施工期相關數據收集
橋梁施工過程中,收集與施工監控相關的各項數據,比如截面尺寸、主梁實際立模標高、材料特性(容重、彈模等)、各工序施工持續時間、施工方案、掛籃圖紙及計算參數等。
4 測點布置
4.1 主梁變形測點布置
0#塊高程(撓度)應力測點布置:0#塊高程測點共布設3個測點,分別位于主梁0#塊墩中心線,或者利用施工單位在O#塊附近布置的局部高程控制點。
主橋撓度測試斷面見圖1.各懸臂澆筑標準節段的撓度(高程)觀測點布置:主橋1-8節段每個標準節段各設3個測點,見圖2;9 - 24節段每個節段各設5個測點,位于頂板,見圖3;澆筑砼箱梁時,在各澆筑段前端距下一分段10 cm斷面處的位置預埋(φ16 mm,外露3-5 cm)觀測點。
4.2 應力測點布置
根據結構分析計算,主梁無索區最大懸臂狀態下(9#塊掛索前)的彎矩見圖4,主梁最大懸臂狀態下的彎矩見圖5,二期恒載施工完成后即成橋狀態主梁彎矩見圖6,汽車活載作用下主梁彎矩見圖7.
從圖8可看出,在合龍前,主梁最不利受力斷面為懸臂根部,主梁成橋后,最大負彎矩位于主梁根部,最大正彎矩位于跨中。運營階段,在汽車活載作用下,邊跨最大正彎矩位于邊跨第17#塊節段與18#塊節段交界處,中跨最大正彎矩位于跨中。
根據上述計算結果確定主梁應力監測斷面,具體布置為:1#斷面位于第1跨17#與18#節段交界處(運營荷載作用下邊跨最大正彎矩),2#斷面位于第1跨第1根拉索與主梁交界處,3#斷面位于第1跨箱梁根部,4#斷面位于第2跨箱梁根部,5#斷面位于第2跨第1根拉索與主梁交界處,6#斷面位于第2跨跨中,7#、8#為23墩主梁根部,9#斷面為第3跨跨中,10#斷面位于主梁根部,II#斷面位于第4跨17#與18#節段交界處,其中第1#、3#、4#、6# - ll#斷面用于橋梁健康監測,采用埋入式光纖應變傳感器,其他斷面為施工監控測試斷面,采用振弦式應變傳感器。每個斷面共布置16只傳感器,具體布置見圖9.
4.3 鋼腹板應力測點布置
選擇主橋第1跨、第2跨主梁根部斷面,在各腹板上布置應變花,對比鋼腹板與混凝土腹板的剪應力,監測施工過程中剪應力的變化狀況,具體布置見圖10.
4.4 內襯混凝土測點布置
選擇主橋第1跨、第2跨主梁根部斷面,在各腹板內襯混凝土上布置剪力花,具體布置見圖11.
4.5 橫向應力測點布置
本橋橋面較寬,且在拉索作用下存在橫向應力,因此選擇第1跨、第2跨第1根拉索與主梁交界處布置應力監測斷面,每個斷面布置4只傳感器,具體見圖12.
4.6 主塔應力測點布置
選擇各索塔與主梁固結位置,具體為距梁頂50 cm,在每個索塔根部布置應力測點,具體布置見圖13.
4.7 橋墩應力監測
選擇22、24#橋墩根部距承臺頂面50 cm位置設置應力監測斷面,每個斷面布置4只應力傳感器,具體見圖14.
5 總結
大跨徑波形鋼腹板PC組合結構橋梁懸臂掛籃施工加大了橋梁監控的工作難度,本文主要是在監控過程中及時進行經驗總結,重點對波形鋼腹板PC組合結構橋梁的施工監控控制要點以及應力測點進行詳細計算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確保橋梁順利合龍,有效提高了橋梁耐久性。
參考文獻:
[1]萬水,徐強.波形鋼腹板PC組合箱梁橋設計與應用[MI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2]李淑琴,萬水.波形鋼腹板的設計與制造[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3]山西路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山西路橋集團運寶黃河大橋建設管理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務工程有限公司,等.DB14/T-13 34-2017波形鋼腹板預應力混凝土組合結構橋梁懸臂施工與驗收規范[S].出版社不詳,2017.
[4]張謝東,馬彪,羅茂盛.大跨PC連續梁橋施工監控評價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13(37):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