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一征 柴珍珍



摘要:“最接近現有技術”的選取是創造性評判的基礎,是還原發明的最佳起點。但是在審查實踐中對如何選取最接近現有技術仍存在一定主觀性。在“三步法”的適用過程中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過度關注技術特征,割裂發明構思,試圖從技術特征關聯性的角度進行分析,提出選取最接近現有技術的一些思考。
關鍵詞:最接近現有技術;發明構思;三步法;關聯性
中圖分類號:G306
文獻標識碼:A
DOI: 10.15913/j.cnki.kjycx.2019.09.045
最接近現有技術是現有技術中與要求保護的發明最密切相關的一個技術方案,最接近的現有技術具有雙重功能:①在“三步法”的第二步作為現有技術中的代表完成與發明之間的對比,以確定發明相對現有技術作出的創新和創新帶來的貢獻所在;②第三步是“還原發明”的起點[l]。
《專利審查指南》(以下稱《指南》)中指出,“最接近的現有技術,與要求保護的發明技術領域相同,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效果或用途最接近公開了發明的技術特征最多的現有技術,或雖然與要求保護的發明技術領域不同,但能夠實現發明的功能且公開發明的技術特征最多的現有技術。應當注意的是,在確定最接近的現有技術時,應先考慮技術領域相同或接近的現有技術”[2]。《指南》雖然給出了最接近現有技術的定義,然而,關于最接近現有技術選取的操作步驟并沒有給出過多的解釋。
1 “三步法”對最接近現有技術的考量
《指南》給出了以“三步法”來衡量發明是否具有創造性的操作步驟,即包括三個步驟:①確定最接近現有技術;②確定發明的區別特征和發明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③判斷要求保護的發明對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是否顯而易見。
《指南》第二部分第四章第3.2.1節指出,在判斷發明是否顯而易見時,要從最接近現有技術和發明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出發,確定現有技術整體上是否存在將區別特征應用到該最接近現有技術,以解決其技術問題的啟示 [2]。可以看出,“三步法”的三個步驟依次推進、緊密聯系,其實質在于客觀還原發明創造制作的過程,即回到申請日前,以本領域技術人員的眼光在最接近現有技術中發現缺陷,產生對其進行改進的動機,并從現有技術中尋找解決手段[3]。然而,“三步法”雖然力求客觀還原發明,將發明作為一個有機整體看待,但歸根結底“三步法”是逆向判斷創造性的方法,與發明形成邏輯不同,容易導致“事后諸葛亮”。在“三步法”的適用過程中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過度關注技術特征,割裂發明構思,因此,本文擬結合具體案例從技術特征關聯性的角度出發,提出確定最接近現有技術時的一些思考。
2 技術特征關聯性的影響
某案涉及一種家屬樓用電梯導軌的成形方法,其對現有技術的改進點在于:將金屬板通過沖壓成形形成電梯導軌,導軌基部部分的每一端包括用于將額外的剛度提供到所述導軌的凸緣,凸緣從所述基部部分以900的角度向上延伸,如圖1所示。該方法得到的電梯相比傳統的冷軋得到的電梯強度、剛度更高。對比文件1公開了將金屬板通過沖壓成形形成電梯導軌,所述基部部分的每一端從所述基部部分以900的角度向上延伸,如圖2所示。對比文件2公開了沖壓成形的電梯導軌,基部部分的每一端具有凸緣(201'和202'),凸緣可以起到加強導軌基部最外側的作用,還起到固定部件5的作用,部件5用來加強導軌葉片的底部,如圖3所示。
對比文件1和對比文件2的技術領域都是電梯導軌的成形方法,對比文件1和對比文件2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都是提高電梯導軌的剛度,兩者公開的特征數量一樣多,無論選擇哪篇作為最接近現有技術,都只有一個區別,且區別都被另一篇對比文件公開。
觀點1:以對比文件1作為最接近現有技術,區別在于基部部分的每一端包括用于將額外的剛度提供到所述導軌的凸緣。凸緣本身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高導軌基部最外側的剛度,對比文件2公開了基部部分的每一端具有凸緣( 201'、202'),凸緣可以起到加強導軌基部最外側的作用。因此,對比文件2給出了基部部分的每一端具有凸緣,以提高導軌基部最外側剛度的啟示。
觀點2:以對比文件2作為最接近現有技術,區別在于所述基部部分每一端的凸緣從所述基部部分以900的角度向上延伸。凸緣以900的角度向上延伸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高導軌基部的剛度,對比文件1公開了凸緣以900的角度向上延伸。因此,對比文件1給出了凸緣以900的角度向上延伸的啟示。
觀點1和觀點2看似都可行,無論是以對比文件1作為最接近的現有技術,還是以對比文件2作為最接近的現有技術,都只有一個區別,且另一個對比文件都給出了相應的啟示。但以對比文件2作為最接近現有技術,形式的區別在于所述基部部分的每一端的凸緣從所述基部部分以900的角度向上延伸。但是在對比文件2中“凸緣還起到固定部件5的作用,部件5用來加強導軌葉片的底部”,在對比文件2中凸緣與部件5是相互關聯的。這時候實質區別在于:①所述基部部分的每一端的凸緣從所述基部部分以90度的角度向上延伸;②對比文件2還含有部件5,凸緣與部件5共同加強了導軌葉片底部的剛度。在對比文件2的基礎上要得到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需要結合對比文件1公開的凸緣向上翻轉90度,但是凸緣向上翻轉90度需要將部件5省略,需要割裂對比文件2的完整構思,對對比文件2的修改較大,結合存在技術障礙。
觀點2在確定區別技術特征時,過分注重形式上的特征對比,將權利要求拆解為多個獨立的技術特征,并與對比文件一一單獨對比,基于各個獨立的技術特征是已知或顯而易見的,從而認定發明不具備創造性,割裂技術特征之間的相互關聯性,沒有將發明作為一個整體看待,更沒有體現還原發明的過程。
但是如果以對比文件1作為最接近的現有技術,在判斷對比文件2是否給出技術啟示時,不需要考慮特征的關聯性,顯然這種方式需要克服的技術障礙最小。
由該案例可以看出,當區別特征與本發明或對比文件中的其他特征相互關聯時,應該將與其關聯的特征整體列為區別,只有現有技術給出該整體區別所起的作用與本發明所起的作用一致,才具有結合啟示,否則容易割裂對比文件或本發明的構思,應該注重區別特征在技術方案中的關聯性,以改進時需要克服的技術障礙最小的現有技術作為最接近的現有技術。該案例還可以看出,公開了關鍵技術特征的對比文件并不必然就是發明的最接近的現有技術,還要看該對比文件是否能夠作為本領域技術人員獲得該發明的起點,從還原發明的角度來看只有適合作為起點的現有技術才能促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朝著本發明的方向走下去。
3 結論
“最接近的現有技術”是指與發明最密切相關的一個技術方案,最接近現有技術的選取體現了從本領域技術人員的角度還原發明創造過程的原則。確定最接近現有技術時,應當考慮區別特征與本發明或對比文件中的其他特征的關聯性,以改進時需要克服的技術障礙最小的現有技術作為最接近的現有技術。當區別特征與本發明或對比文件中的其他特征相互關聯時,應該將與其關聯的特征整體列為區別,防止割裂本發明或對比文件的構思。
參考文獻:
[l]李越.問題導向下的我國創造性評判標準研究[J].審查業務通訊.2017,23(3).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審查指南(2010)[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0.
[3]遲韶華.發明構思在創造性判斷中的應用[J].審查業務通訊,2018,24( 12):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