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民族傳承的動力,是民族凝聚力的源頭。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任務之一就是要滿足人們的文化需求。當前,國家逐漸重視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也對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出了新要求。怎樣有效地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質量,高效利用文化館這一渠道進行有益嘗試,是近些年來政府認真貫徹落實文化建設的戰略部署。加大公共文化服務投入力度,創新服務方式,將文化覆蓋范圍擴大,是本文要進行的課題探索。
新時代,我國要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服務效能。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可以促進社會各個方面實現標準化與均等化。文化館要大力推廣和開展群眾文化,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同時合理運用宣傳手段,宣傳國家方針政策,發揮文化引導作用。當前,要想實現文化創新,文化館公共文化服務必須實現標準化、均等化。因此,本文分析了如何實現文化館公共文化服務必的標準化、均等化。
一、我國公共文化服務的現狀
(一)基礎服務設施與網絡覆蓋相結合
當前,各地要將基礎服務設施與網絡覆蓋相結合,推動文化館公共文化服務實現標準化和均等化。例如,浙江省大力開展公共文化設施建設,一大批文化館、圖書館和博物館拔地而起。近年來,浙江省不斷強化政府公共文化服務職能,已經建立300余個縣級以上的文化中心,網絡覆蓋范圍持續擴大,成效顯著。浙江省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有助于其實現標準化與均等化。當前,人們要合理利用網絡,擴大網絡的覆蓋面,加大城鄉文化交流,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完善文化服務體系。
(二)信息化條件下公共服務存在的矛盾
信息服務是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近些年來,國家投入大量資金來豐富和協調文化信息資源,雖然小范圍內取得明顯的成效,但是由于公共文化服務資源分布不均衡,區域差別較大。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公共文化服務發展較快,而中西部地區受自然條件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的限制,公共文化服務發展緩慢。受資本的驅動,信息技術和人才都涌向經濟發達地區,而中西部地區基礎較差,技術和人才相對匱乏。經濟發展可以促進文化進步,但是區域差異制約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發展,信息服務必須實現均等化,以消除“信息孤島”。如果經濟發展緩慢,就難以實現信息均等化,公共文化體系的標準化與均等化就更難實現。
二、逐步實現文化館公共服務標準化與均等化的策略
(一)明確發展原則,樹立責任意識
文化館在公共服務體系構建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須樹立正確的發展觀念。文化館的受眾是廣大群眾,它是對群眾開展文化教育的主要平臺,可以提高國民素質,弘揚民族文化。文化館要增強責任意識,明確發展原則,積極履行職能與義務,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同時,文化館要注重文化創新,不斷改進和完善管理機制,為文化建設貢獻力量。
(二)以人民為中心,提升服務質量
文化館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積極履行公共文化服務職能,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的文化服務。文化館要不斷完善硬件和軟件配置,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質量。各地要強化對文化館的管理,制定相關制度,規范文化館運行模式。同時,要不斷加大投資力度,擴大文化館規模和文化活動范圍,豐富活動形式。其間,要重視信息服務建設,提高文化館在公共文化服務中的影響力。另外,政府相關部門和文化館要堅持共建共享原則,不斷加強統籌管理,明確各方責任,優化資源配置,做到物盡其用、人盡其才,提高文化服務質量,以促進文化與信息的融合,推動文化發展。
(三)拓展惠民項目,加大對農村民間文化的扶持
農村與城市的發展差距較大,因此國家要不斷加強農村文化建設,以促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實現均等化,提升農村居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其間,文化館要深入農村,組織和開展公共文化活動。國家要給予農村政策扶持,推廣廣播電視設備,強化信息化網絡服務,宣傳新型文化發展理念。縣級文化館與圖書館要加強對書籍與信息的統籌管理,實現城鄉公共文化服務的資源共享。當前,國家高度重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積極拓展惠民文化項目。文化館要明確自身定位,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加強文化創新,最終實現文化惠民的目的。
三、結語
作為公益性的文化機構,文化館必須履行自身責任和義務,努力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實現標準化與均等化,為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貢獻力量。同時,文化館要加強公共文化服務的分享與交流,積極落實文化惠民項目,有效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助力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內蒙古包頭市九原區文化館)
作者簡介:祁紅霞(1971-),女,內蒙古包頭人,本科,群眾文化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群眾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