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行政樓建筑外觀

H DESIGN(香港)設計公司
2014年成立于中國深圳,是一家具有國際視野,專注于為高端商業地產、頂級品牌酒店/會所、大型辦公樓提供高品質定制化設計服務的室內設計公司。
公司擁有一支體系成熟的設計研發團隊,從概念構想、方案深化,到后期設計監督,團隊始終秉持認真、敬業、執著的專業精神,挑戰設計傳統,追求“和諧美學”的設計理念,目前已為萬達、京基、佳兆業、招商、碧桂園等眾多上市地產公司及洲際、希爾頓、溫德姆等知名酒店集團,打造了極具國際化體驗且充滿當地人文特色的個性設計作品。

胡坤
H DESIGN(香港)、深圳市旋木尚藝裝飾工程有限公司創始人,國際設計師聯盟會員(IAD)。
十余年專業從事頂級品牌酒店與高端室內設計服務,曾擔綱國內多個一線城市知名品牌酒店設計主持。作品屢獲2018美國 IDA 室內設計金獎、2018-2019國際地產獎亞太區室內設計獎、2017-2018意大利A’Design Awards 鉑金獎等多個獎項。

筑博設計-聯合公設
具有建筑設計甲級資質、城市規劃甲級資質、市政乙級資質和風景園林乙級資質的綜合設計機構。聯合公設作為其總部直屬的設計團隊,專注于研究建筑與日常生活的關系,關心如何塑造人群與空間的關系以及通過建筑如何影響人與人的關系,避免陷入純形式操作和美學化的窠臼。在中國快速城市化進程中,以建筑為媒介參與并影響社會,強調建筑的社會化性質,關心建筑功能空間為社會,為城市所帶來的更廣泛的附加價值。

鐘喬
深圳大學建筑學學士,筑博聯合公設總經理、總建筑師、高級建筑師,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深圳十大優秀注冊建筑師,深圳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兼職副教授。
項目地點: 深圳
建筑面積: 52439.47 m2
項目周期:(建筑)2015.8-2017.4設計,2018.8完工
(室內)2017.3-2017.8設計,2018.8完工
室內設計:H DESIGN
設計團隊:胡坤、張巍、郭媚、張敏、周孚龍、但鵬、覃慶宋、葉蘇航
建筑設計:筑博設計-聯合公設
設計團隊:鐘喬、蕭穩航、李逸笙、曹泰銘、曲羽、朱煥煥、陳普、李壯威、鐘晗露、陳卓
攝影師:是然建筑攝影/蘇圣亮、吳清山、蕭穩航

2 庭院分析圖

1 教學樓建筑外觀
在時代變化和城市空間并置的醞釀下,傳統的灌輸式教學逐漸發展為開放式教學。開放式教學不僅需要室內課室,更需要室外的教學場所。而面臨著城市用地空間受限、獨特的區域文化和教學環境需求多方面的問題,一所符合新時代需求的學校該如何去塑造成型?這是我們值得思考的問題。
華中師范大學附屬龍園學校位于龍崗鎮龍崗地區,是一所九年一貫制的綜合性校園,滿足72個班約3360名學生的各項功能需求,主要為周邊的居住組團服務。該項目的設計以“創造更親近自然與開放的教學環境”為出發點,汲取中國傳統建筑中廊院巷臺的組合的靈感,從開放性和靈活性的原則出發,通過對空間的充分利用創造出更加豐富多彩的戶外學習、生活和互動空間。在城市百米高樓的一隅,獨辟出一處趣味盎然、層疊錯落的綠谷。
不同于的一般學校,這是一所容積率達到1.24的非常規性學校。在用地空間如此緊張的情況下,如何布局教學空間,滿足傳統教學與開放式教學兼容的需求,是設計的一大挑戰。
項目初始,設計團隊分別對中小學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心理特點與學習壓力四方面進行研究,發現充滿想象力的小學生更適合多樣的空間與游玩嬉戲的場所,而自我意識逐漸成熟的初中生則喜好安靜的場所、偏好利于小組討論的獨立空間或在球場上運動。
基于需求,華中師范大學附屬龍園學校的建筑規劃呈L形布局,一方面將同質化的教學單元分區相對集中布置,在緊湊的間距下保證良好的日照、圍合出性格各異的院落。院落并非直接落地,而是置于精彩紛呈的綠坡之上,以營造花園式的校園環境和充裕的活動場所。風雨操場緊鄰室外運動場布置,與學校的教學區形成明確的動靜分區;行政辦公樓設置在入口,便于管理分流;食堂置入用地西南角,以利于物流運輸,同時此處也處于深圳的主導風向的下風味,更利于氣味的擴散。
作為教學區和運動區隔斷的空中社交廊,像一條“夢幻通道”貫穿校園整體空間,“金論壇”、“木舞臺”、“水音室”、“火繪閣”與“土作坊”五個不同色彩的體量通過樓梯、坡道與廊道連通,同時注入平臺、階梯空間等大量多樣化的交流空間,既豐富廊道的空間形態,又能降低于體育場給教學區帶來的干擾。孩子們在這里漫步、玩耍、相遇、交流與討論,使學習成為一種富有樂趣的生活方式。

2 小學部教學樓中庭

3 初中部教學中庭
華中師范大學附屬龍園學校的主要空間布局劃分為小學部教學樓、初中部教學樓、階梯教室、廊道區、體育館、操場、教工樓及食堂,不同的功能區通過臺階、坡道、小巷、連廊、院落相互連接,營造了一個功能互不干擾空間上又能便捷連通的互動教學空間體系。

1 露臺

2 小學院落

3 廊道空間?

4 室內課室
教學課室布置在較安靜的內側區域里,整體功能劃分為地上部分和地景部分。地上部分為傳統的常規教室,小學部和初中部分置于教學區的南側和北側,各自有單獨的入口和人行流線,并將專業教室設置在小學組團與初中組團之間,方便不同年級學生的便捷到達,也符合九年一貫制學校軟硬件資源共享的理念。
地景部分則是個性化的教學空間的集合,包括音樂教室、美術教室、舞蹈教室、體操室和風雨操場等。地景設計將首層的架空院落與二層的平臺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起伏的草坡與室外平臺形成豐富有趣的公共空間系統,為各種開放與探索性的學習方式提供了合適的場所,讓孩子們游走在地面高低起伏的綠丘花園中,在自然中學習。
小學生更偏愛加活潑多樣的空間形態。設計團隊并沒有使用一般意義上的兒童符號化、具象化的設計手法,而是在小學部入口的架空層通過多形態的空間布局,形成如同空間隧道般的夢幻場景,真正將建筑空間當成孩子們玩耍的樂園,激發孩子們的玩樂天性。樓道走廊大面積使用了代表著“初始”和“夢幻”的藍色,與學校整體的黃色調搭配,顯得更加親切和富有趣味,令人安靜與放松的環境氛圍與孩子們的活潑跳脫形成動靜的對比。
初中部的建筑形態是由兩棟教學樓和多層連廊圍合而成的長方體空間。建筑向外的一側保持著學校整體的黃色呈現,面向中庭的墻面則使用簡潔的白色以反射過強的太陽光,淺藍色立柱圍合成小型休閑空間和露臺,多層露臺、架空走廊的立體呈現連通兩側的教學樓,滿足交通空間的同時放大了公共空間的尺度,也為不同年級的交流和互動創造了更多的室外活動場所。

1 社交廊

2 “藍色空間?隧道”

3 圖書館

4 行政樓前廳
興趣教室的原木色桌椅和木質階梯搭配,溫馨且增加了一些生活氣息,天花的鋁板做了留縫處理,序列感的設計有更好的吸音效果。
圖書館的設計主要利用原有墻面的空間布局,橡木本色的書架上增設了閱讀區,并用布藝做了跳色處理以活躍空間氣氛,既保證安全又有視覺沖擊力。
行政樓前廳結合運用鋁板、鋁方通和人造石等環保耐用材料,鋁板沖孔成藝術圖案的處理方式突出背景的主題。大面積綠色的使用,為室內增添清新、活力的氛圍。
一所學校的核心使用人群是在這個學校里留存童年記憶的孩子們,朗泓學校的設計在不能改變傳統教室空間形態的情況下,從更具人文化和創造性的角度思考,創造更多的易達性“空白”空間以激發學生互動,給予孩子們這個年紀應有的快樂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