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北京 102206)
隨著中國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電網企業更加注重配電網投資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開展配電網投入產出效益評價體系建設工作,有利于實現新電改下國家對電網企業資源優化配置能力提升和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要求:一方面,配電網業務的有序放開將逐步引入市場競爭,加強配電網投入產出效益分析是市場化的必然結果,旨在有針對地提升國有電網企業在配電網發展方面的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配電網作為電網企業重要資產,建設配電網投入產出效益評價體系有利于電網企業明確投資方向和管理重點,提升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能力。
鑒于此,在充分考慮配電網投入產出關聯關系下,設計了基于關聯關系的配電網投入產出效益評價體系,實現電網企業有效掌握電力資源投入的分布情況,做到對投入資源的科學追蹤并判斷投入產出合理性,從而發現不合理的投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促進電網投資效益產出最大化。

圖1 配電網投入產出評價體系
構建配電網效益指標體系應明確投入類、產出類指標的類型,并對兩者進行關聯分析,總結出投入產出的關鍵評價指標。一般而言,投入類指標主要涉及各類配電網項目投資,如線路技改和檢修投入、變電技改和檢修投入,滿足新增負荷供電要求投資等;產出類指標主要包含相關產出的數量、質量、效率、價值(或效益),分別對應配電網的供電能力、供電質量、電網效率和綜合效益等屬性。此外,配電網的一些支撐性基礎指標也應作為其投入產出來考慮,如電網結構、裝備水平、智能化水平、電網運行服務水平等。
此外,在進行指標選取時,應以電網企業配電網投資管理體系和發展戰略目標為綱,分電壓等級梳理企業關鍵投入資源及產出數據,利用關鍵成功因素分解法構建反映電網企業配電網管理的效益指標體系,從定性、定量的角度建立起兩者之間的聯系,并依此區分關鍵投入類指標、關鍵產出類指標,從而構建涵蓋投入指標、產出指標的配電網投入產出評價指標體系。配電網投入產出評價體系“橄欖形”關系圖如圖1所示。
1)單位投資供電可靠性提升
單位投資供電可靠性提升X11包括用戶年平均減少停電時間X111和用戶年平均減少停電次數X112等指標。
(1)
(2)

2)單位投資電壓質量提升
單位投資電壓質量提升X12包括解決供電端電壓越限問題數X121和減少受電端“低電壓”用戶數X122等指標。
(3)
(4)
式中:Vlimit為當年解決供電端電壓越限問題數;Vlow為當年解決受電端“低電壓”用戶問題數。
單位投資供電質量提升貢獻評價指標說明如表1所示。

表1 單位投資供電質量提升貢獻指標
1)單位投資110 kV電網供電能力提升
單位投資110 kV電網供電能力提升X21包括提升110 kV變電容載比X211、解決110 kV重過載線路數X212和解決110 kV重過載主變壓器數X213等指標。
(5)
(6)
(7)

2)單位投資35 kV電網供電能力提升
單位投資35 kV電網供電能力提升X22包括提升35 kV變電容載比X221、解決35 kV重過載線路數X222和解決35 kV重過載主變壓器數X223等指標,其計算方式同110 kV相似,此處不再贅述。
3)單位投資10 kV及以下電網供電能力提升
單位投資10 kV電網供電能力提升X23包括解決10 kV重過載線路數X231和解決10 kV重過載配電變壓器數X232等指標,計算方式同110 kV和35 kV相似。
單位投資供電能力提升貢獻評價指標說明如表2所示。

表2 單位投資供電能力提升貢獻指標
1)單位投資110 kV電網結構提升
單位投資110 kV電網結構提升X31包括提升110 kV主變壓器“N-1”通過率X311和提升110 kV線路“N-1”通過率X312等指標。
(8)
(9)

2)單位投資35 kV電網結構提升
單位投資35 kV電網結構提升X32包括提升35 kV主變壓器“N-1”通過率X321和提升35 kV線路“N-1”通過率X322等指標。
3)單位投資10 kV及以下電網結構提升
單位投資10 kV及以下電網結構提升X33包括提升10 kV配電線路“N-1”通過率X331和提升10 kV配電線路聯絡率X332等指標。X332如式(10)所示,X331計算方式同110 kV相似。
(10)

單位投資電網結構提升貢獻評價指標說明如表3所示。

表3 單位投資電網結構提升貢獻指標
1)單位投資110 kV裝備水平提升
單位投資110 kV裝備水平提升X41包括提升110 kV線路截面標準化率X411、提升110 kV主變壓器容量標準化率X412、提升110 kV有載調壓變壓器占比X413、新增110 kV線路長度X414和新增110 kV變電容量X415等指標。
(11)
(12)
(13)
(14)
(15)

2)單位投資35 kV裝備水平提升
單位投資35 kV裝備水平提升X42包括提升35 kV線路截面標準化率X421、提升35 kV主變壓器容量標準化率X422、提升35 kV有載調壓變壓器占比X423、新增35 kV線路長度X424和新增35 kV變電容量X425等指標,計算方式同110 kV相似。
3)單位投資10 kV及以下裝備水平提升
單位投資10 kV及以下裝備水平提升X43包括提升10 kV線路截面標準化率X431、提升10 kV配電變壓器容量標準化率X432、提升10 kV架空線路絕緣化率X433、提升節能型配電變壓器占比X434、新增10 kV線路長度X435和新增10 kV變電容量X436等指標。X433如式(16)所示,其他指標計算方式同110 kV相似。
(16)

單位投資裝備水平提升貢獻評價指標說明如表4所示。
1)單位投資變電站智能化水平提升
單位投資變電站智能化水平提升X51包括提升110 kV智能變電站占比X511和提升35 kV變電站光纖覆蓋率X512等指標。
(17)
(18)

2)單位投資配電自動化水平提升
單位投資配電自動化水平提升X52包括提升配電自動化覆蓋率X521、提升終端光纖覆蓋率X522和提升“三遙”終端占比X523等指標。

表4 單位投資裝備水平提升貢獻指標
(19)
(20)
(21)

3)單位投資用戶互動化水平提升
單位投資用戶互動化水平提升X53包括提升配變信息采集率X531和提升智能電表覆蓋率X532等指標。
(22)
(23)

4)單位投資環境友好水平提升
單位投資環境友好水平提升X54包括接入分布式電源容量X541和接入電動汽車充換電站容量X542等指標。
(24)
(25)
式中:Dcapacity和Dinvestment分別為當年新接入分布式電源容量和10 kV及以下分布式電源接入投資;Vcapacity和Vinvestment分別為當年新接入電動汽車充換電站容量和10 kV及以下新增負荷供電要求投資。
單位投資電網智能化水平提升貢獻評價指標說明如表5所示。

表5 單位投資電網智能化水平提升貢獻指標
1)單位投資110 kV電網設備利用率提升
單位投資110 kV電網設備利用率提升X61包括提升110 kV線路負載率平均值X611和提升110 kV主變壓器負載率平均值X612等指標。
(26)
(27)

2)單位投資35 kV電網設備利用率提升
單位投資35 kV電網設備利用率提升X62包括提升35 kV線路負載率平均值X621和提升35 kV主變壓器負載率平均值X622等指標,計算公式同110 kV相似。
3)單位投資10 kV電網設備利用率提升
單位投資10 kV電網設備利用率提升X63包括提升10 kV線路負載率平均值X631和提升10 kV配電變壓器負載率平均值X632等指標,計算公式同110 kV、35 kV相似。
4)單位投資電能損耗降低
單位投資電能損耗降低X64包括降低110 kV及以下綜合線損率X641和降低10 kV及以下綜合線損率X642等指標。
(28)
(29)

5)單位投資電網效益提升
單位投資電網效益提升X65包括新增供電負荷X651和新增售電量X652等指標。
(30)
(31)

單位投資電網效率提升貢獻評價指標說明如表6所示。

表6 單位投資電網效率提升貢獻指標
1)單位投資電網調度水平提升
單位投資電網調度水平提升X71包括解決關鍵一次設備風險數X711和解決關鍵二次設備風險數X712等指標。
(32)
(33)

2)單位投資電網運檢水平提升
單位投資電網運檢水平提升X72包括提升生產運行工作標準化率X721和提升應檢設備檢修率X722等指標。
(34)
(35)

3)單位投資客戶服務水平提升
單位投資客戶服務水平提升X73包括提升故障報修到達現場及時率X731。
(36)

單位投資電網運行水平提升貢獻評價指標說明如表7所示。

表7 單位投資電網運行水平提升貢獻指標
為實現電網企業資源優化配置能力提升和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明確企業未來的配電網投資方向和管理重點,設計了基于關聯關系的配電網投入產出效益評價體系?;谕度氘a出基礎理論,按照不同電壓等級及不同評價效用,梳理配電網相關投入指標和產出指標,并對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行對應,構建了配電網投入產出效益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配電網投入產出效益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綜合考慮配電網投入類指標與產出類指標之間的對應關系,不僅體現出配電網整體的投入產出效益,而且能夠就某一局部電網、某一電壓等級的投入產出效益進行評估,兼具整體性和針對性,以便更加有效地指導電網企業電力資源的優化配置,發現經營管理中的薄弱環節,進行配電網投入產出相關的模擬預測高級分析,促進電網投資效益產出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