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
寶寶添加輔食后,在腸胃完全適應之前,他經常會出現吃什么拉什么、排便困難,甚至腹瀉的情況。如何讓寶寶順利地排出健康的便便?這里有一些秘密媽媽不可不知。
1歲內的小寶寶,處于從開始添加輔食到逐步適應多種家庭食物的早期過渡階段。添加輔食要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細到粗,每次只添加一種新食物,循序漸進。這個大原則媽媽們幾乎都了解,可實際操作起來,還是會遇到寶寶的腸道出現各種各樣的小狀況的煩惱。
No.1? 吃了香蕉,排便反而困難
寶寶剛吃營養米粉時挺順利,便便也沒什么變化。家里買了香蕉,軟軟糯糯的,寶寶愛吃,不一會兒就吃了小半段。第二天寶寶沒拉便便,媽媽又給喂了米粉和香蕉泥,到第三天早上,寶寶想拉臭臭卻拉不出,小臉都憋紅了,最后用了開塞露才拉出來的,都是些又干又硬的小屎球。
解析&應對:
寶寶輔食最先添加嬰兒營養米粉是對的,易于消化吸收,還能強化補鐵。那寶寶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便便問題呢?很可能與香蕉有關。給寶寶添加菜泥、果泥,第一次一定要少量嘗試。現在的香蕉為了便于運輸保存,大多是在未完全成熟前采摘的,含有較多的鞣酸,之后再使用催熟劑,雖然吃的時候已經軟糯適口,但鞣酸成分還在,不僅不利于通便,還容易導致寶寶便秘。因此,剛添加輔食的小寶寶,目前不建議早喂香蕉,更不能一次喂太多。
No.2 吃什么拉什么
給寶寶喂米粉、肉泥、果泥、菜泥,寶寶胃口好,吃得香,但便便有點兒偏干。聽說多吃蔬菜有助于軟化便便,媽媽就在寶寶的菜肉粥里多加了些玉米粒、胡蘿卜碎,結果第二天,寶寶的便便倒是不那么干了,可竟然能看到碎菜葉、玉米粒……難道寶寶是“直腸子”嗎?
解析&應對:
小寶寶的胃腸消化吸收功能和咀嚼功能都需要逐漸完善,隨著牙齒的萌出,逐漸適應半固體、固體食物。蔬菜富含膳食纖維,但如果沒經過充分咀嚼,在胃腸道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就隨食物殘渣直接排出了,雖然這對寶寶的身體不會有多大危害,但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營養。遇到這種情況,建議把食材再切得細碎一些,觀察到寶寶的便便恢復正常了,再逐漸改變食材的粗細和質地。
No.3 便便和以前不一樣了
添加輔食后,媽媽發現寶寶便便的性狀和顏色經常會出現各種改變,除了長條狀黃色軟便外,有時候便便偏干、偏深,有時候還會出現綠色便便!媽媽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給寶寶的輔食添加順序不對,還是給寶寶吃錯了什么。
解析&應對:
長條狀黃色軟便最健康,出現偏干、顏色偏深的便便,與輔食的攝入量和種類增多有關。大便出現綠色,可能與攝入富含鐵或葉綠素的食物沒有完全吸收有關,補充鐵劑的寶寶,大便也會呈綠色或黑色。還有些寶寶在添加輔食的過程中,小肚子受涼了,或吃得過多過快,對某些食物不耐受,等,也可出現便便偏稀、量多等情況。
如果便便是偶爾一兩次出現變化,家長除了繼續觀察,還應仔細回想寶寶最近吃的食物,特別是新加入了什么食物。如果特別擔心,可以退回到給寶寶吃已適應的食物,再仔細觀察便便的變化,恢復正常后再重新嘗試新食物,并注意控制食量。其實,只要寶寶的體格生長指標都在正常范圍內,就不用特別擔心。大多數寶寶到10~12月齡階段,就已經可以適應多種多樣的食物了。
No.4 遭遇真正的便秘
寶寶的輔食吃得很好,卻一連好幾天沒排便,好不容易有了便意,小臉卻憋得通紅,肛門撐得很大,卻一直沒有便出來,最后疼得哇哇哭上了,這下可受罪了!
解析&應對:
在寶寶添加輔食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出現真正意義上的便秘。便秘不僅是指排便次數減少,間隔時間延長,最重要的是排出的大便干燥、硬結,排便過程困難,甚至會引起寶寶疼痛、哭鬧,有各種費力的表情和動作,如踮腳、蹬腿、攥拳、臉憋紅,發出嗯嗯的聲音等。
發生了便秘,除了可以臨時用開塞露等緊急解決“出口”問題,更重要的是從“入口”調整均衡的飲食結構,保證攝入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水果。有助軟化便便的食物包括梨、桃子、西梅、豌豆、西藍花等。
No.5 腹瀉來糾纏
加了輔食沒多久,遭遇寶寶腹瀉。剛開始沒在意,后面就收不住了,不再給寶寶吃輔食,光給喝配方粉也還是拉個不停,真把媽媽愁壞了!
解析&應對:
腹瀉的表現是大便次數比平時明顯增多,性狀會發生明顯改變,并可伴有發熱、嘔吐、食欲減退等其他表現,病因分為非感染性的腹瀉和細菌、病毒等導致的感染性腹瀉。與輔食有關的要考慮食物不耐受、添加方式不當,以及食物、餐具不潔被污染等。
發生腹瀉的寶寶可以繼續母乳喂養,吃原來吃過的輔食,不要添加新食物。已經喝配方奶的寶寶,最好改喝去乳糖的特殊配方粉,待腹瀉痊愈后一段時間再改回普通配方粉。寶寶腹瀉期間,要注意預防脫水,及時補充液體,包括可以喝米湯和稀釋的純蘋果汁等。
小提醒:調整腸道菌群
便便出問題的寶寶,除了及時找到原因,積極調整輔食添加方式之外,還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適當補充益生菌和益生元,調整腸道菌群,恢復到健康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