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賑
【摘 要】:目的 探究高血壓腦出血后抑郁癥狀及對康復治療的影響。方法 本研究篩選2017年至2019年間收治的高血壓腦出血保守治療的患者112例,通過神經心理科評估診斷為抑郁癥者48例,予以標準抗抑郁治療及同質化康復訓練,治療過程中應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評估各節點患者的精神及生理功能恢復情況,然后對評價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 本研究發現高血壓腦出血后抑郁的發病率約為42.9%,患者在經過抗抑郁治療后精神癥狀明顯好于腦出血發病初期。重要的是日常生活能力、神經功能缺損較前明顯好轉。結論 高血壓腦出血后抑郁狀態會明顯影響日常生活能力、神經功能的恢復,因此有必要在腦內情況基本穩定的前提下早期進行抗抑郁治療。
【關鍵詞】高血壓腦出血;抑郁;日常生活能力;神經功能;
【中圖分類號】R74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9-03--01
1 臨床資料
本研究選取2017年到2019年期間,神經外科接收的高血壓腦出血病人,選擇其中經保守治療后生命體征平穩的患者112例,排除既往抑郁癥病史、精神病家族史及智能障礙者,予以進行心理評估。篩選出48例抑郁癥患者,再隨機分為抑郁治療組和未治療組,治療組予標準化抗抑郁治療和康復治療。未治組僅予同等條件的康復治療。
2 方法
2.1 治療方法
出血性卒中患者先進行脫水、降低顱內壓力等對癥治療,同時應用腦保護劑、應用神經營養藥。2周后治療組開始進行抗抑郁治療:氟西汀15mg/d口服,持續6個月。同時給予患者標準期限和強度的康復訓練,包括床上鍛煉期,站位、行走訓練期,步行鍛煉期。未治組不進行抗抑郁治療,僅予以同等條件的康復治療。
2.2 評分標準
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的評定依照Edinburgh-Scandinavian Scoring Scale(SSS),最高分45分,最低分0分,輕型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1-45分。日常生活能力評估(ADL),總分≤16分為完全正常,凡有2項或2項以上≥3分 或總分≥22分為功能有明顯障礙。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估,總分<7分為無抑郁癥狀,7-17分為輕度抑郁,17-24分為中度抑郁,>24分為嚴重抑郁。日常生活能力評分(ADL),正常:100分;輕度功能缺損:75~95分;中度功能缺損:50—70分;嚴重功能缺損:25~45分;極嚴重功能缺損 0—2O分。Zungs抑郁自評量表(SDS),標準分>53分為異常。
2.3 統計學方法
用SPSS18.0軟件包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平均值±s)表示,用t檢驗 ;計數用(n,%)表示,并用卡方檢驗檢驗相關性。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
3 結果
3.1 高血壓腦出血后抑郁發生率及和性別的相關性。(表一)
高血壓腦出血經保守治療,即發病2周后抑郁癥狀的發生率約為42.9%(48/112),其發生率在不同性別之間無明顯差異(P>0.05)。本研究采用三種診斷標準所評估的發生率基本一致,其差別無明顯統計學意義 (卡方檢驗 ,P>0.05),表明本研究的抑郁癥狀的診斷和定量是可靠的。
3.2 抗抑郁治療對日常生活能力、神經功能的恢復有明顯促進作用。(表二)
本研究發現病程中各階段HAMD評分和相應ADL、SSS評分相關,表明病情中抑郁癥狀與神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有密切關系。經過抗抑郁治療和康復治療后,隨著抑郁程度較前減輕,同時日常生活能力、神經功能有明顯恢復(p<0.05)。而通過對比治療組和未治組,我們發現抑郁癥狀的嚴重程度直接影響患者后期的康復和神經功能恢復。在早期應用藥物干預的前提下,神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較未治組的恢復情況明顯提高(p<0.05)。
4 討論
現有研究表明,腦卒中后抑郁有一定的神經生物學變化基礎,其中主要為大腦神經突觸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等神經遞質含量的減少[1],及繼發的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甲狀腺軸的內分泌調節有關[2]。研究中我們注意到,患者有自棄心理甚至自殺傾向。有研究證實卒中后抑郁會加重其他精神癥狀,比如焦慮、情緒失控、行為異常等[3]。本研究發現,高血壓腦出血后抑郁與神經功能恢復有著密切聯系,患者在發生抑郁、焦慮情緒后,就會降低治療依從性,在治療過程中不能積極配合,從而使神經功能康復速度減緩[4]。
目前,臨床治療的共識認為,在疾病初期,應保證足量應用脫水劑和腦保護劑來最大限度地保護腦細胞,同時神經營養藥也是必不可少的。有研究表明,改變傳統手術方式,采用立體定向顱內血腫穿刺有助于降低術后抑郁的發生率[5]。目前臨床上治療抑郁的主要藥物為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類藥物,臨床效果明確,還能促進神經突觸的形成,促進脊髓運動神經元的功能,并能調節目的性運動反射[1]。本研究證實了在高血壓腦出血并發抑郁癥早期予以藥物干預,可在緩解抑郁癥狀的同時,有效促進神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復。所以我們認為,在疾病恢復期充分應用抗抑郁藥配合康復治療。
參考文獻
程豐,邵國富等.腦卒中后抑郁及其對神經功能康復的影響[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4,18(8):533-536.
Ayerbe L, Ayis S,et al.Explanatory factors for the increased mortality of stroke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J].Neurology,2014; 83(6): 2007-12.
Karceski S. Suicide after stroke[J].Neurology,2015;84(4):e130-3.
Farzaneh Sadat Naghavi, Erin E Koffman,et al.Post-stroke neuronal circuits and mental illnesses[J].Int J Physiol Pathophysiol Pharmacol 2019;11(1):1-11.
李罡,蘇治國等.立體定向顱內血腫穿刺對腦出血后抑郁癥發病率的影響[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12,28(12):1215-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