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欣
摘 要:記者采訪角色定位探究,是社會新聞傳播體系實踐中創新的主導要素,具有多元化、創新化以及探究性等特征。基于此,本文立足于網絡環境,著重探究電視臺記者的角色定位及新聞采訪優化策略,以達到優化社會信息傳播渠道,推進社會信息平臺資源整合的目的。
關鍵詞:網絡環境;電視臺記者;角色定位;新聞采訪對策
中圖分類號:G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9)08-0139-03
一、網絡環境下電視臺記者的角色定位
(一)價值層面定位
所謂電視臺記者價值定位,是從其社會價值層面,對其角色進行定位。一方面,記者是社會新聞的傳播者,他們通過報道民生、文化、藝術等方面的新聞內容,為大眾生活中信息的傳播提供了渠道,從這層來說,記者的角色價值將定位為社會信息的溝通者;另一方面,電視臺在多元信息傳播過程中,會接觸到日常家居生活、文化傳播、以及娛樂等多元的信息,記者需以清晰的思路進行新聞內容整合,并向社會傳播正能量,從這一層面解讀來說,電視臺記者又是社會正能量的傳播者[1]。
(二)利益層面定位
電視臺記者作為社會各行各業信息溝通的代表,具有一定的社會輿論、導向權利,但記者也是社會大眾中的一員,他們工作的最終目標,也代表了大眾的發展目標,即相應更好的生活需求,這是其工作定位的最終目標,從這一層面來說,電視臺記者的角色定位,就是站在大眾的立場上,確保社會利益與個人利益的協調統一。
如記者在網絡環境下,進行新聞采訪工作時,可借助網絡信息傳播平臺、信息溝通程序等,實行多樣的傳播過程。而記者要始終以新聞傳播內容是否符合社會發展趨向、大眾需求為客觀的新聞分析判斷標準,不斷探索網絡環境下,信息傳播的定位內容。記者的這一實踐過程,不僅為大眾提供了正能量,也敢于與社會中的不良行為說“不”,也就是說,電視臺記者從社會利益層面出發,對自己工作的定位是敢于以客觀態度來保護個人利益的帶頭人。
(三)情感層面定位
從情感層面而言,電視臺記者的角色定位應是“旁觀者”。首先,電視臺記者的工作職責,是社會信息傳播的主要窗口,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大眾的新聞認知理念產生影響,尤其是在當前網絡多元化信息混雜傳播的環境下,記者更需要做到有效抑制自身情感波動,恪守職業道德;其次,電視臺記者的情感定位,在于記者要隨時調整好個人工作心態,以良好的情感認知視角開展信息傳播。如記者在面對“網絡暴力”的情況時,應堅持客觀、坦然的態度,而不是受到網絡多媒體信息傳播環境的干擾,出現妥協、過激等行為。
二、當前電視臺記者采訪與角色定位中的問題
(一)記者采訪實踐過程受阻
記者采訪過程受阻,是網絡環境下電視臺記者工作開展中的首要問題。
一方面,網絡時代下信息多維傳播的特征,致使大眾對記者工作產生了誤解,從而出現了社會大眾對電視臺記者角色定位偏失,記者采訪工作遭到拒絕的問題。依據我國社會新聞媒體網絡公布的數據顯示:國內80.15%的記者開展采訪任務時,遇到過采訪遭拒的問題,其中受到網絡負面新聞影響的比重占60.17%[2]。
另一方面,電視臺記者采訪過程受阻,也與記者采訪前未做好準備工作有關系。國內一部分記者在日常采訪前,不能正視個人角色,開展采訪工作前期,缺乏對采訪對象的了解,更沒有對采訪事件的來龍去脈弄清楚,進而在采訪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南轅北轍的問題。這些來自記者自身采訪過程中的問題,均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電視臺新聞傳播的質量,從而導致傳統媒體在社會新聞傳播中的競爭力下降。
(二)記者個人工作屬性定位模糊
記者對個人工作屬性定位模糊,也是網絡環境下電視臺記者新聞采訪工作存在阻礙的因素。一部分記者不能對個人工作正確認識,如記者為了個人利益,直接從各種網絡渠道中大量剪輯新聞片段,直接進行信息報道,故而在社會信息傳播中產生了記者報道虛假新聞、新聞傳播內容混合等惡劣影響。另一部分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無法做到新聞報道情感的客觀評價,從而出現記者采訪語言邏輯混亂、說話顛三倒四等情況,這是記者實際采訪角色定位,以及采訪策略應用不當的體現。
(三)記者信息傳播缺乏時效性和品牌性
受到網絡新媒體的影響,電視臺新聞媒體的傳播,逐漸從主動式新聞挖掘向著被動傳播的趨向轉變。
首先,電視臺記者在信息傳播過程,需經過社會走訪收集、信息整合,以及信息處理、播報等環節,其實踐過程較為緩慢。與新媒體相比,電視臺記者的新聞傳播速率常常處于落后狀態,這對電視臺記者采訪信息的時效性造成了直接沖擊。
其次,網絡環境下,電視臺記者的信息傳播內容多是泛泛化的社會新聞傳播,缺乏吸引性的新聞報道內容,自然不會吸引大眾的視聽樂趣。電視臺記者的新聞采訪長期處于這種狀態,很容易出現在網絡環境下,新聞傳播內容缺乏市場信息的傳播問題,進而無法突破電視臺記者當前新聞采訪禁錮的局面。
三、網絡環境下電視臺記者的新聞采訪對策
(一)整合電視臺記者采訪過程實踐要素
1.社會采訪要素
逐步更正社會大眾對電視臺記者的理念認知。一方面,加強網絡環境下電視臺記者社會正能量傳播的信息傳播渠道,加強記者社會采訪與大眾需求之間的聯系,才能更正大眾對電視臺記者的印象定位。如記者在采訪時,需向受訪人說明本次采訪的目的、意圖,讓大眾理解電視臺記者工作的目的,進而消除民眾對記者采訪實踐的心理阻礙,自然也就達到了改善民眾對記者工作認知的目的;另一方面,電視臺記者在新聞采訪過程中,對社會采訪要素的整合,在于記者的新聞報道要與社會實際情況相符合。
2.記者自身采訪要素
網絡環境下,電視臺記者多元角色定位特征得以發揮出來,也體現為記者應通過調節自身采訪要素的方法,形成有效的記者采訪實踐策略。如電視臺記者開展采訪工作前,需結合本次新聞采訪的內容,對受訪人背景、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具有清晰地了解。同時,記者應明確采訪工作開展的目標,注重采訪過程要圍繞核心問題進行,而不是毫無目標的進行采訪,這種目標性采訪過程,才是有效地新聞收集過程。同時,記者自身采訪要素整合,在于記者應明晰采訪的“度”,這也是避免記者采訪遭到阻礙的重要條件。如受訪人在某次采訪過程中,更愿意提及企業產品,而不是受訪人的個人生活時,記者后期的提問就應該著重從產品層面,尋求與采訪核心相關的話題,而不是從個人生活角度挖掘采訪核心問題。
(二)明晰網絡環境下電視臺記者的工作屬性
明晰網絡環境下電視臺記者的工作屬性,是確保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質量,以及電視臺記者文化素養提升的前提條件。
1.社會新聞傳播質量
電視臺記者必須明確個人職務的特殊性。記者作為網絡時代社會信息整合與傳播的窗口,應發揮社會媒體信息梳理的作用,記者可借助網絡平臺、移動信息終端,通過多個渠道收集信息,但這并不等于記者可以毫無篩選的在多媒體平臺中進行信息剪輯和粘貼。例如:電視臺記者面對當前魚龍混雜的信息傳播時代,應堅持社會新聞采訪工作開展應是多方信息同步收集,并敢于深入社會中去,對自己報道的新聞事件負責。
2.電視臺記者素養提升
明晰網絡環境下電視臺記者的工作屬性,在于提升電視臺記者的素養。如某記者為了在網絡環境下保障自己的工作能夠高質量、高效率的開展,為自己制定了自身能力提升“三步走“計劃。第一,電視臺記者個人采訪素養的提升,結合自身工作經歷,總結高效采訪的方法,并結合現代網絡平臺中采訪工作實施的具體情況,促進個人采訪能力提升;第二,該記者也經常深入社會新聞采訪實踐中去,將個人采訪工作的高效率提升定位在社會需求與個人采訪目標的吻合程度上;第三,結合電視臺的日常管理制度,做好新聞采訪信息收集、編輯、整合等工作,全面開展多方協調的信息溝通平臺,促進個人能力全方位提升。
案例中提到的,該記者的這種記者能力自主提升的方式,就是典型的電視臺記者個人職位屬性明晰提升的表現。
(三)引導電視臺記者的采訪策略時效性與品牌化發展
網絡環境下,信息傳播與更新的速率較快,且時代信息更新速率較高,尋求更有效的網絡信息傳播途徑,可通過采訪策略的時效性與品牌化發展達到目的。
1.電視臺記者采訪策略的時效性開發
電視臺記者采訪策略的時效性開發,體現為電視臺記者的采訪過程可融合新媒體傳播手段,增加電視臺記者采訪信息的收集渠道。
如記者采訪社會新聞時,由于新聞發生地點距離電視臺較遠,記者無法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此時,該電視臺記者采用與現場民眾進行多媒體溝通的方式,通過視頻、語音兩種渠道,進行新聞報道信息的快速收集,待新聞記者趕到現場后,可繼續按照剛剛的新聞報道內容進行報道,并進一步細化新聞內容的具體情況,為民眾提供最快的社會新聞信息。
2.電視臺記者采訪策略的品牌化發展
網絡環境下,電視臺記者的新聞采訪過程定位,在于當前信息傳播過程中,打造特色化的新聞傳播窗口。
如某電視臺記者為了打造特色新聞采訪平臺,通過不同的信息溝通渠道,實行相應的新媒體信息傳播,自主開展多元的信息溝通渠道,自主進行多重傳輸要素的綜合定位。一方面,開通與節目相對應的微信、微博溝通渠道,大眾能夠通過該平臺分享生活中的信息,隨時與節目群體進行信息互動,這一方式增加了該記者與大眾之間的聯系;另一方面,電視臺記者還經常組織社會公益平臺合作項目,拉近新聞節目與社會之間的距離,積極發揮電視臺記者在社會正能量傳播中的引導性作用。
綜上所述,網絡環境下電視臺記者的角色定位及新聞采訪對策,是社會新聞媒體傳播體系與社會發展相互適應的體現。在此基礎上,為了充分發揮電視臺記者價值層面、利益層面、情感層面三個層面的定位,就必須突破當前記者新聞采訪中的問題,實現整合電視臺記者采訪過程的實踐要素、明晰網絡環境下電視臺記者的工作屬性,以及引導電視臺記者的采訪策略時效性與品牌化發展的實施,優化社會新聞媒體傳播策略。因此,淺析網絡環境下電視臺記者的角色定位及新聞采訪對策,將為現代多媒體環境中信息傳播提供新視角。
參考文獻:
[1] 裴艷春.網絡環境下電視臺記者的角色定位及新聞采訪思路[J].西部廣播電視,2018(9):136+138.
[2] 張大勇.新時期電視臺記者角色定位及轉變分析[J].記者搖籃,2018(4):65-66.
[3] 許堯森.電視臺記者的角色定位及轉變初探[J].傳播力研究,2017,1(10):242.
[責任編輯:楊楚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