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昭 吉力
古代眾多凡夫俗子們的夢想是當皇帝,那皇帝的夢想是什么?梁武帝蕭衍的答案是:被佛學院錄取,然后出家當和尚。為了實現這個夢,蕭衍先后四次擅離職守,最后干脆轉了專業,跑到同泰寺把身子舍給了寺廟,再也不管江山百姓這些“俗”事。
可“國不可一日無君”,誰來行使皇帝的職權呢?滿朝文武只能大會小會連著開,緊急磋商無數次,最后出了個解決方案——把皇帝贖回來。大臣們從國庫提出巨款,趕往同泰寺洽商“贖回”事宜。長老們見狀都積極主動地配合,蕭衍被收購了回來。
即使這樣,蕭衍也沒放棄自己的專業夢,他想,既然無法全身心地轉專業,那就跨界吧。《大般涅槃經》里說的“戒殺生”,恰好與中國儒家“仁心仁聞”的觀點相契合,蕭衍想,人殺生就為了吃肉。管殺生要從根本抓起,不準吃肉,看你殺生還有什么用。
于是身為皇帝的他親自撰寫了《斷酒肉文》,并聚集了僧尼1448人舉行法會。他在法會上強調:作為佛教信徒應該不喝酒,不吃肉,全面實行三餐素食,才是真正的尊佛敬佛。他還以身作則發毒誓,若做不到,“愿一切有大力鬼神,先當苦治蕭衍身,然后將付地獄閻羅王與種種苦,乃至眾生皆成佛盡,弟子蕭衍猶在阿鼻地獄中”。

皇帝蕭衍的金口一開,御筆一揮,誰敢不從?自此以后,不吃肉只吃素就成為中國佛教的特色。
蕭衍曾問過達摩祖師,自己吃齋禮佛、建寺齋僧等行為有何功德。達摩祖師的回答是:“并無功德。”
太清三年,蕭衍餓死于臺城皇宮凈居殿,享年八十六歲。他一心匍匐于佛學,看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實際對自己的人生并無功過,還有多余,甚至連人生結局,都有些令人唏噓——別人修佛,圓滿了人生,而身為九五之尊的他,最后竟然是餓死的。
宋徽宗趙佶原本并不是皇位繼承人,只是安心搞藝術創作的一名皇子。放到現在,他若不是就讀于中央美院藝術類專業,就是清華大學風景園林這類專業,是絕對的天之驕子。
但是皇位繼承人宋哲宗英年早逝,又膝下無子。太后在眾皇子中挑來挑去,最終決定,讓宋哲宗的弟弟趙佶繼承皇位成為宋徽宗。這就是父母做主,重新規劃你的職業方向。用當時的主流眼光來看,前景一片金光燦爛。
然而,并不是長輩替你選的路,就一定是正確的路,因為從小不是皇位繼承者,所以也沒被按照帝王候選人的標準來培養。從此,宋徽宗就成了中國歷史上最不專業的皇帝。
公元1117年,他出版了《大觀茶論》,穩居年度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光寫書還不夠,宋徽宗還把文藝界茶話會的親密場景畫了下來,也就是著名的《文會圖》。
宋徽宗還有一個很文藝的喜好——花石綱,專門運送奇花異石以滿足他的喜好。有個做花石綱的人叫朱勔,深得宋徽宗的喜愛,于是就打著為皇帝進奉花石綱的旗號,為所欲為,無惡不作。
只要聽說誰家的石塊或花木比較別致,就帶著一群差官浩浩蕩蕩地闖進去,拿黃封條往上一貼就成了“貢品”,如有半點損壞,“大不敬”的帽子一扣,這家人就得被罰款坐牢萬劫不復。不少百姓被他敲詐打壓,傾家蕩產。
因為不堪花石綱之擾,雇工方臘打著誅殺朱勔的旗號起兵造反,從此朝政不休、民怨四起,北宋漸漸走入絕境。
1126年,北宋在朝政敗壞、國力和軍力不振的情況下,被強大的金兵攻克首都汴京及中原一帶的領土。又過了一年,金兵攻陷東京,宋徽宗和他兒子宋欽宗被金人掠到北方,北宋就此滅亡,這就是“靖康之恥”。
在《竊憤錄》(辛棄疾著)和《永樂大典》殘卷里,詳盡地描寫了宋徽宗一行人遷往均州一路上所遭的罪,“鬼火縱橫,終無止宿處,皆坐于地,至天曉又行”,“血流趾間,苦楚不能行步”。
到均州時,宋徽宗已經病得很重,喉嚨全都潰爛,不能進食。又熬了接近一年,有一日,宋欽宗去看他爹,只見他坐在土坑里已經僵死。
明明可以做一個杰出的書畫家,宋徽宗卻因轉了專業,成了一個誤國誤民的皇帝,最后就連死也不得如愿安生。從這個故事來看,別人眼里那些前途璀璨的專業,不一定就是成就人生的好專業,如果濫用專業能力,還可能因此成為你的人生污點。
歷史課本里,這樣談到明朝宰相制度廢除后的狀態:“萬歷皇帝二十四年不上朝,從憲宗到熹宗,前后竟有一百六十余年沒有召見大臣”。那么,明朝這些曠工的皇帝,都在做什么?
選錯“皇帝”專業,似乎是明朝皇家的家族遺傳。而知錯就改,也是家族傳統,一旦意識到自己不適合做“皇帝”,立刻就跨專業學習,甚至還就業去了。
比如明武宗朱厚照選擇了體育專業,在競技格斗場上大獲全勝;明世宗朱厚熜對化學相當癡迷,熟練掌握“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等合成、分解以及氧化還原反應;明熹宗朱由校的志向是建筑學、木材科學與技術工程專業,當時俗稱木匠。
那么,明熹宗跨專業去研習的木工水平如何呢?天啟年太監劉若愚在《酌中記》里寫道,朱由校曾經在銅桶和木桶內鑿孔,內設機璜,往里面灌水,打開機關,竟然能夠像噴泉瀑布一樣噴灑淋漓,美妙得很!
朱由校經常在木工房子里廢寢忘食,一待就是好幾天。他想休息,又嫌把自己的龍榻搬過來很麻煩,于是親自設計了一張木制的折疊床,輕巧方便還易于搬運收藏;他還經常靈感撲飛,起手便設計搭建出一個袖珍版的亭臺樓閣,里面花草樹木,亭臺水榭,往來人仆,飛鳥走獸均栩栩如生。
據說,朱由校每一件作品出來后,都會讓親信帶出宮外,在最高檔的拍賣行與同行一爭高下,結果屢次力挫群雄。他的大部分作品都被競拍出上萬兩白銀的高價,漸漸地,有不少藏家就直接沖著他的作品來。
不過朱由校在一次木船浮力實驗中,不幸失足溺水染病而亡。盡管他只活了23歲,但他的創新意識對明清家具的設計和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還親自重修了曾被燒毀的皇極殿(清順治二年改名太和殿,俗稱“金鑾殿”)、中極殿和建極殿,對后世來說其歷史和文物價值珍貴異常。
當了七年的皇帝,朱由校可以說一天“皇帝專職工作”都沒干過。從做皇帝期間的業績來看,他和梁武帝、宋徽宗一樣是失敗的。但和他們不一樣的是,跨界建筑專業的他,證明了自己的天賦和才華,也在當時那個沒有機會自由選擇人生的時代里,證明了自己的清醒和價值。
今天,幸運如你我,有了更多掌握自己命運的機會,面對自己的專業路,不隨波逐流、人云亦云,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才有意義。專業可以轉,也可以斜杠跨界,但請一定要讓這種轉變最終能實現你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