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娜 楊皓淵
近年來,我國科技快速發展,在多個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5月19日,以“科技強國、科普惠民”為主題的山西省科技活動周在山西省科技館拉開帷幕。科技創新成果展、美好生活體驗展和科普講解大賽,以及向社會開放的國家級科技資源等活動項目,在科技周依次登場,讓這個初夏科花怒放,讓參觀者在科海痛快徜徉。
需求是動力
“醫生,給我檢查檢查眼底吧!”在山西智能大數據研究院醫療健康大數據研究中心的眼底病變AI識別輔助診斷技術展位前,圍觀的群眾絡繹不絕,爭著搶著前來體驗。
該院負責人告訴記者,之前對眼底病變的檢查都是憑醫生肉眼觀察,現在有了山西省智能大數據研究院研發的眼疾診斷系統,通過深度學習和圖像分析技術,能對眼科影像進行病變檢測和疾病分級,同時協助醫生更快更準確地判斷疾病,并能對患者的影像進行數字化分析和管理,對臨床提供輔助決策支持。
據調查統計顯示,中國目前基層眼科醫生只有3萬多人,眼科門診量有8000萬人次。眼科醫生的嚴重缺乏使得基層大量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導致病情延誤甚至失明。山西智能大數據研究院提供的這套人工智能糖網篩查系統很好地抓住了這個痛點,臨床意義和社會意義非常重大。
在民生科技展區,記者看到主辦單位對醫藥衛生、生物技術、現代農業以及其他民生科技知識進行了集中普及。
綠色是使命
近幾年,為了節約寶貴的土地資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速生態化城市建設,地下式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在全國發展非常迅速。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太原市晉陽污水處理廠,為目前國內已運行的最大規模全地下式污水處理廠之一。
“我們廠的設計充分考慮了自身作為環保工程的公益意義,采用的是先進的工藝技術和設計理念,重點關注環保節能。利用污水處理廠處理后的水作為熱泵水源,用于廠區采暖及空調制冷及地面景觀水的補充用水……”太原市晉陽污水處理廠的工作人員為參觀者介紹道。
娓娓道來的介紹,吸引了全國政協常委、山西省科協主席周然的關注,他問道:“這個地下污水處理廠結構是怎樣的?”“晉陽污水處理廠是一個箱體式的地下污水處理廠,箱體的布置分為兩層,其中絕大部分工藝構筑物均位于負二層,建筑物位于負一層。工藝建、構筑物的布置充分考慮了水流的方向及箱體內的管道布置和交通規劃。其中負一層設貫穿箱體的車道,便于日常污泥的外運、藥劑的運輸以及設備檢修安裝的工作。負二層設置多條通道,便于管道的布置及操作人員的巡檢。這樣的設計,具有節省土地、噪音及環境污染小、溫度較恒定、美觀性好等特點……”工作人員耐心、細致地講解,為前來參觀的領導和群眾答疑解惑,場面熱鬧,氣氛和諧。
科技是支點
“這臺設備是一款便攜錄播系統,別看個頭不大,它可有著強大的內臟,能高速傳輸直播內容,今天我們的活動現場,這臺無線錄播機就在全程直播。”在5G體驗館里面,聽著講解員的介紹,不禁讓記者感到好奇。通過了解,原來這是一款無線錄播主機,它能實現信號超遠距離無線傳輸,并且在沒有外接電源的情況下也能超長待機,而且內置4G無線上網模塊和無線音頻模塊,完美記錄及呈現整個現場的畫面、音效、課件內容等各類場景,融入遠程互動模塊,隨時隨地開啟多方互動交流,為用戶帶來極致便捷體驗和最佳觀感效果。
而在旁側,一段駕駛汽車的視頻引起記者的注意,只見汽車的擋風玻璃上,投射著各種信息,行駛速度、油量、與前車保持的距離等信息一目了然,甚至在十字路口被前車擋住紅綠燈時,紅綠燈的實時信息都能投射到上面,這樣不僅能讓司機及時了解路況,還能更安全、放心駕駛汽車,這樣的技術應該早日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
科普是陣地
在科技館一層的報告廳內,2019年山西省科普講解大賽正在緊張的氣氛中熱烈地進行著,這場大賽不僅是山西省科技活動周的重要活動之一,也是全國科普講解大賽選拔賽的“必考題”。
選手們圍繞日常科普小常識,用生動詼諧、通俗嚴謹的語言,向大家講解著一個個深奧的科學問題。
據了解,此次科普講解大賽是山西省舉辦的第四屆,參與人數創新高,參賽者年齡最大的來自醫務工作領域的退休人員,最小的來自大學在校生,講解話題涉及多個高科技領域,內容豐富。選手們使出渾身解數,借助道具、音樂、多媒體等多種手段,用幽默、睿智的演繹,贏得現場陣陣掌聲。經過激烈的角逐,最終山西省氣象局王文平、李敏,呂梁市科協的林青等3位選手憑借“壺口冰掛彩虹”“沉冤昭‘雪”“揭秘‘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的精彩演講榮獲一等獎。與其他排名前十選手同時被授予“2019年十佳科普講解員”稱號。
科技興國一直是國家發展的要務之一。創新決勝未來展區的超級稻、青蒿素、港珠澳大橋、“墨子號”量子衛星、大飛機系列等一大批國之利器,戰略新興產業展區的山西省能源技術革命領域、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特色產業科技創新成就等更像閱兵一樣,令參觀者激動、駐足、領略……今年的科技周活動,一定會讓更多的人了解山西、了解山西的創新實力,推動山西成為創新的熱土、創業的家園、創造的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