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飏
到底該不該讓孩子接觸電子產品?在信息時代,這是無數家長糾結的問題,也是基礎教育必須思考的命題。技術創新的不斷進步與智能科技的應用普及,為人才培養提供了更多途徑與更低成本,同時也帶來更多需要回答的現實問題。
作為移動互聯網的原生一代,處于基礎教育階段的青少年擁有更加舒適、平等、開放的家庭環境,也因此有更多機會接觸智能電子設備。一項調查顯示,60%的青少年認為自己的朋友對手機上癮;33%的青少年愿意花更多的時間和朋友在網上交流,而不是面對面。當越來越多的“00后”成為低頭一族,沉迷網絡游戲與虛擬世界時,創新型人才培養又該何去何從?
智能信息設備在打開新世界大門的同時,也可能關上了不止一扇窗。創新型人才的基礎是需要具備良好的大腦機能與健康的體魄。兒童尚處于發育期,過度使用電子產品可能會引起兒童記憶力衰退、頭痛、睡眠紊亂等問題。同時,網絡一方面將地球變成“地球村”,另一方面也使鄰居變成了“陌生人”。如果在網絡上樂于結識新朋友、現實中卻羞澀怯懦,那就會損害團隊合作的能力,無法跟上時代的要求。
也要看到,矛盾是既對立又統一的。網絡環境下,學生學習的空間擴展到課堂以外,甚至突破地域限制,足不出戶就能接觸到全國優秀的教育資源,時間也可以由自己掌握,站在巨人的肩上能看得更遠,這對創新人才培養是一大利好。借助互聯網技術,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的作業形式也在革新。因此,要把握好度、趨利避害,既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培養孩子的創新意識,又能合理引導孩子的使用,使缺乏自制力的少年兒童不至沉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