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娜
采購商和投資者深入陶瓷生產企業實地考察對接,簽訂貿易訂單298份,交易額16.521億元人民幣,簽訂招商引資項目20個,總投資額達48.12億元人民幣……4月17日,一場從古延續至今的文化交流、經貿互動盛會——山西朔州陶瓷產品進出口交易會開幕式在釋迦塔下舉辦。來自英、美、德、意等21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00名國外客商,300多名國內客商應邀參展。
陶瓷,水與火相融的精靈,羽化熔煉了自己,驚艷了時光,溫柔了歲月。胎土淘洗潔凈、造型精美的工藝瓷,外壁繪以山川河流、人物肖像、歷史典故,極具藝術欣賞價值;或淡雅純白、或鑲嵌金邊、或色澤瑩潤的日用瓷,點綴著千萬人的日常生活;質地密實、肌理滑膩的建筑瓷整齊排列,悄然變得更接地氣。朔州,這個與陶瓷深深結緣的城市,工藝瓷、日用瓷、建筑瓷應有盡有,陶瓷發展歷史悠久,始于西漢,興盛于遼宋,一直綿延賡續,薪火相傳,創造了兼容古老民族特色、地域文化特色的陶瓷文明。
借力“一帶一路”發展,朔州市委、市政府緊緊圍繞山西省委提出的“三大目標”定位,堅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陶瓷產業列為構建“2+7+N”產業格局中的7個新型產業之一,大力推進高端陶瓷和新材料產業,出臺《朔州市促進陶瓷產業做大做強若干措施》,構建“三晉英才”朔州人才庫,積極籌建朔州陶瓷學院,發展高新技術陶瓷和陶瓷文化創意產業,打造集陶瓷制作、陶瓷經貿、陶瓷科技、陶瓷文化為一體的“大陶瓷”產業格局,讓千年瓷都煥發出了勃勃生機與活力。
“陶埴一技,獨擅北方”,截至2018年底,朔州市擁有陶瓷企業79家,生產線141條,產值達到80億元,有亞洲最大的日用陶瓷單體生產車間。形成日用瓷、工業瓷、建筑瓷等10多個系列、2000多個品種的生產能力。日用瓷年生產能力達到25億件,產量達23億多件;建筑陶瓷年生產能力達到7200萬平方米,其中高檔墻地磚生產能力3300萬平方米,特種陶瓷生產能力2萬噸,產品遠銷東南亞及歐美30多個國家和地區。陶瓷產業合作交流也逐年加大,涉及區域越來越廣,陶瓷產業已經成為朔州外向型經濟發展的窗口。2018年新增涉陶涉瓷企業16家,集聚了一批燃料供應、陶瓷原料、陶瓷機械設備和模具銷售、窯爐設計與安裝服務、耐火材料等上游企業,發展了一批貼花紙、包裝材料、運輸、貿易、市場質量檢驗等下游企業,形成了一條完整的陶瓷產業鏈。陶瓷產業已經成為朔州地區繼煤電產業之后的第三大支柱產業。
改進生產工藝、完善生產體系、擴展市場空間、促進提檔升級,朔州陶瓷正以新生的力量奮起勃發。會后,朔州市促進外來投資局副局長王靜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朔州將堅持高質量發展,繼續深入挖掘地域優秀文化,發揮陶瓷品牌效應,廣交四方賓客,推動陶瓷貿易,吸引外來投資。此外,還將積極利用駐外商協會、辦事處等窗口大力弘揚朔州市陶瓷文化、展現陶瓷風采,推動朔州陶瓷產業發展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