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漢斌
“一季度的情況看,‘肆只貓生產、銷售、盈利數據都良好,一切在掌控之中。今年我不求量的增長,但求質的提升。”在昆明經開區一個電子商務園區,肆只貓咖啡有限公司董事長陳莎穩坐在寬大的辦公室茶臺前,邊泡茶邊跟筆者聊著。短發的她,顯出有幾分果敢、幾分帥氣。
這樣的聊天已是第二次,為了探訪這個85后女孩緣何在短短幾年內就創出一個咖啡“大牌”,筆者第二次來到這家企業。
1.商界小花,初識市場規律奧妙
藍與黃為主基調,濃重的色彩,卡通形象,綠植,一切透著年輕與朝氣。陳莎的產業,囊括了咖啡從設計、生產到銷售的整個鏈條,5000平方米的作業區,緊湊而忙碌。
陳莎說:“挫折和困難,給了我磨礪,也給了我從未有過的自信!”當年高考完她沒有閑下來,而是去幫一位阿姨推銷洗滌用品。從小愛琢磨事情的她,在爬樓挨家挨戶磨嘴皮推銷,與奔波去郊縣參加推廣活動的過程中,似乎懵懂地摸到了人與市場規律之間的一些奧妙。
來到昆明西南林業大學上學后,陳莎很快成了班長和擁有500名會員的校魔術協會主席。課余帶著會員參加各式推廣活動、走秀、擺攤銷售學生和城郊群眾喜愛的商品。
但讓她對創業有真正的認識,還是同一年參加省級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當時我一個19歲的小姑娘,根本都不知道什么叫做職業生涯規劃。”陳莎說,可能是命運的安排吧,她花了兩個月時間做出規劃文案,給學校拿了一個大獎。
在那次大賽中,陳莎給自己定下的目標是到大四擁有自己的公司,不料當年6月份拿了獎,她4個月后就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做人力資源服務。就在參加走秀、代辦信用卡、搞各種推銷活動中,陳莎接觸到了大量的人。
2.瞄準咖啡,創業面臨困難重重
“接觸面寬了,你的思維方式就會發生改變。”短短一年的時間里,陳莎對貿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成立了第二家公司。
由于自己也是學生,非常清楚學生的需求和愛好,她開始賣巧克力、小餅干、咖啡、T恤、面膜,在這個過程中,賺了錢也虧了錢。虧錢賺錢都要算賬,陳莎發現所有買賣中,有一類商品賺錢雖然不是最多的,但從不虧,盈利很穩定,那就是咖啡。而云南是咖啡大省,全國99%的咖啡產自這里。整合各種數據,她發現,年輕人對咖啡的需求正成穩定上升趨勢。
2012年,陳莎把資本和精力投向了咖啡。她和3名合伙人共同出資成立了公司,搭上淘寶、天貓的最后一班“順風車”,將企業定位為線上企業。4名合作人中,有人從事生產、有人負責電商、有人做平臺服務,按特長,陳莎負責線下銷售。“我們把公司和商標取名為‘肆只貓,一是寓意我們4個人,二是寓意經得住摔打,耐得住折騰。”陳莎笑稱,俗話說貓有九條命,四只貓不是三十六條命嗎?
然而這個完美的架構和充滿激情的創業夢并不完美。公司從一成立起就虧損,一虧就是3年。陳莎說,現在想起來,是成本控制特別差。“你想想,我們在昆明把所有的原材料發到保山潞江壩生產,再發回昆明,成本高不高?在遠離保山市的鄉村里,物流發貨特別慢,而且生產能力也有問題,根本就生產不出來……”
貨物跟不上,而電商平臺要求必須72小時發貨,不發就得賠償,4個人商議只有把工廠從保山搬到昆明。但由于連續虧損,意見分歧,負責生產的股東又遇到資金上的問題,就把自己的股份按實際出資近2倍的價格賣掉了。
想到自己看好的品牌就這樣凋亡,陳莎不甘心,一狠心騰出所有資金,左借右貸,把3名股東的股份全部高價買了過來。“人家都說我傻,怎么這種情況下,還要接盤一個虧損的企業。但這里有我創業的印記,我也想明白了怎么去救活它。”她說。
3.抓住要害,短短幾年扭虧為盈
2016年,陳莎開始在昆明經開區建新廠,通過觀摩學習,她已搞清了怎樣建一條咖啡生產線。“新廠圖紙都是我自己畫的。”從設備布局到細節功能改造,從包裝設計到物流、平臺維護,無一不親力親為。
陳莎給筆者講了一個小故事,在新廠產品上線銷售后,有顧客反映鋁箔紙包裝條撕口不好撕,還有顧客反映包裝口密封不嚴。“經過仔細調研,問題的確存在。”陳莎說,設備都是國際、國內大廠的產品,使用也正常,但就是有缺陷,怎么辦?改!這個女漢子俯下身子,反復琢磨,查圖紙,跑市場,通過改動包裝切口位置、在封口上方加裝乳膠夾桿,兩招就解決了顧客在平臺上“小有埋怨”的問題。“就憑這個,我還獲得了兩項實用新型專利。廠家加裝了我的設計,每次給公司供新機時都要減免幾十萬元。”陳莎不無得意地說。
由于積累了幾年經驗,腦中裝滿電商企業成功與失敗的案例,陳莎牢牢揪住了品質與成本控制兩個要害,企業從2017年開始實現盈利。近3年來,企業建立了包括零庫存在內的一整套電商平臺運營和降成本的管理體系。“通過成本降低,我們才可以積累越來越多的線上顧客,同時也才有能力去更好地做設計、研發,進一步提升品質。”陳莎說。
4.形象升級,塑造有靈魂的品牌
陳莎承認,與早年電商剛興起時只管“引流—變現”不同,如今品牌的運維需要動用“十八般武藝”,除了平臺在逆流中繼續引流,還要通過抖音、快手、微信、微博以及自媒體各個端口持續發力,稍微有一天不努力,就可能被消費者拋到腦后。
然而比線上運營還要重要的是陳莎最近在做的另一件事:全面提升品牌形象,做一個有靈魂的品牌。陳莎坦言,前幾年,讓企業活下去是首要的目標,活不下去什么都是空談,而現在活下去又面臨新的挑戰。
“以前,我不知道‘肆只貓理念是什么,我做不出來像別人一樣有靈魂的品牌。所謂有靈魂的品牌,也是企業負責人賦予品牌的生命力。”陳莎說,品牌的靈魂也是記憶點。人們吃面包、火鍋、餅干、巧克力或者任何一樣產品,都會有記憶點,這就是它的風味。
同時,將所有產品進行IP形象升級,使用目前市面上最先進的包裝形態。“別人抄襲不了的,就是自己內在核心的東西。”陳莎邊說邊給筆者展示了產品的包裝設計稿,看起來無論是色調、字體,還是卡通圖像、宣傳語,都與咖啡產品更搭,也更有識別度。
陳莎還打算在今年推出“咖啡時光”的概念,同時分步驟向市場推出液態咖啡以及各品種咖啡系列,那時“咖啡時光,自由自在”的理念也將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