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倩
初春,暖意未感,寒意依然,心思徘徊在數日之前。
山醫大一院5號住院樓15層的電梯間,一位匆匆而行的醫者從《科學導報》記者身邊一閃而過,直覺告訴記者,這個美麗的身影就是記者要采訪的人。于是,記者跟了過去,在接近她的那一瞬間,她回過了頭,四目相對,沒錯,就是她——剛剛榮獲“中國好醫生”榮譽的山醫大一院老年病科主任習玲,和照片上一樣恬靜柔美。習玲主任看見記者,放慢了腳步,記者點了點頭。她連忙說:“不好意思,臨時通知開會,久等了。”語氣溫和,瞬間飽滿了記者的思緒,喜悅如蘭。
落座習玲主任辦公室,聆聽著她的過往,仿佛,每一分每一秒都有了溫暖的味道。
1.圓兒時從醫夢想
“我的戶口在太原,但我是在山東姥姥家長大的,高二時因為要參加高考,所以回了戶籍所在地——太原,從此,就在太原扎了根。”習玲說。
習玲的父母從事航空工業領域的技術工作,所以在習玲高考的專業選擇上出現了兩大類志愿:一類就是子承父業的航空類專業,一類就是備受人們尊敬的醫學類專業。“記得中學時有一篇作文,是關于理想的,我寫的就是將來想當一名醫生。”習玲告訴記者,“有這種想法,一是受當時熱播的電視連續劇《人到中年》的影響,感覺醫生的職業很神圣,一個女生學醫很美好;二是我性格安靜,很適合這個職業。”
美好的愿望總會垂愛那些美麗的女生。習玲如愿以償,被山西醫科大學(時稱山西醫學院)衛生系錄取。5年的大學生活讓習玲對醫生這個職業有了更深的了解,她越來越覺得入了此行,一生無悔。
畢業第二年,習玲前往北京醫科大學免疫教研室進修。“進修的這一年,跟著國內頂尖的專家教授,培養了自己的科研思路和實驗室工作的基本技能,包括細胞培養、動物實驗等,我受益匪淺。”
進修結束后,習玲又回到山西省臨床檢驗中心繼續從事質控工作。習玲感覺做質量控制與自己的職業規劃、夢想有距離,于是,1993年習玲再次進入考場,順利地成為內科學專業的一名研究生,走向臨床,真正開始了她的職業生涯。
2.建共病管理模式
研究生畢業的習玲因為性格文靜、成績優秀,被分配到山醫大一院老年病科。“那時的老年病科就是一塊牌子,主要業務還是延續之前干部病房的一些工作,負責省內老干部們的身體保健。”習玲說。
剛開始,對于干部保健是什么,習玲也不是很了解,最基本的認識就是對公費醫療的保健干部進行慢性病康復治療。很長一段時間,她都很迷茫。面對這個專業性不是很強、病例又不是很典型的科室,她不知道自己的臨床研究方向在哪里,寫文章從哪里入手。
1997年,讓習玲至今記憶猶新。隨著全國老年醫學的迅速發展,老主任李茹香作為中國醫學會老年分會全國委員會委員,認為老年醫學已經可以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科,于是,提交了將山醫大一院老年病科作為老年醫學專業碩士點申報招生的申請,習玲負責整理申請材料。邊整理邊興奮,習玲覺得她的工作有了方向。
1998年,全省唯一的一個老年醫學的碩士授予點——山醫大一院老年病科招收了第一名研究生,那種開心可想而知。也就是從那時起,投身老年醫學,守護老年朋友的健康,成了習玲的神圣使命。
“人都是一個整體,不能把患者單單看成要治什么病就看什么病,專業科室一般都是針對自己專業領域的問題進行診治。比如,老年人常見的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常見的一些疾病,分解到各個專業科室的話,可能治療的就是某一方面。但是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其身體有著獨特的生理變化和病理變化,針對老年人這種多病共存的一個個體來講,需要整體的綜合管理和治療,這是一個獨特的技術,一院老年病診治在近十幾年的發展中,已經形成了一個獨特的體系,三大核心技術之一就是共病的管理。”習玲越講越投入。
幾年前,有位82歲的老人,因為胸憋氣短住進了一家醫院的心內科,心內科初診以冠心病收治,在進行了冠脈照影后,沒發現異常,就建議老人出院。老人出院后還胸悶氣短,于是來到山醫大一院老年病科,老年病科在確認冠脈照影確實沒有什么大問題的情況下,用共病管理模式,初步考慮其有沒有肺血栓問題,經查患者確診為肺栓塞。“肺栓塞也是發生猝死的原因之一,患者因為得到了正確診斷、正確治療,才沒有發生嚴重后果,這就是老年病科共病管理的優勢。”習玲說。
3.護老年患者安康
“我在老年病科已經20多年了,一個最大的感受就是和老年患者打交道要有絕對的耐心和愛心,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健康指數,都與心情好壞分不開。尤其對那些子女不在身邊的老年患者,扶一把、倒點水,對他們的康復都是很有幫助的。”習玲說。從她溫和的舉止里,記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她對患者的那種關心與愛護。
隨著老齡化社會速度的加快,習玲覺得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她告訴記者,山醫大一院老年病科從最初的9張床,到如今的120張床;從最初的大內科醫生兼職坐診,到如今有32名醫生,由老年呼吸、老年心血管、老年神經三大專業組成的獨立的治療團隊,這期間飽含了數位主任的心血。她說,老年病絕不是外界所傳言的都是慢性病那么簡單,老年病的診治需要更專業、更深厚的醫學理論知識。
理論上說,一些慢性病會伴隨老年人今后若干年的生活。更好地管理這些疾病,特別是進行老年人的綜合評估之后,能夠發現一些潛在的風險,比如:營養的風險、肌肉萎縮的風險、跌倒的風險等,及早地識別出來,制定一個預防措施、方案,讓老人自己根據方案進行自我保健、預防,對于老年患者日后器官功能的維護、改善生活質量是最有效的。而這些,就是習玲今后一段時間的主要工作。
在采訪中記者得知,習玲不僅對老年高血壓病、高脂血癥、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常見病及危重癥救治有豐富的臨床經驗,還在學術交流方面也頗有建樹。她以“國家臨床重點專科”為平臺,為山西省老年醫學的學術推廣做了大量細致的工作,助推山西省老年醫學學科發展。
采訪即將結束時,記者得知,習玲剛剛完成了一個項目——“尼可地爾對糖尿病心肌病大鼠的干預作用機制研究”,已結題上報,該項目將為臨床早期治療糖尿病心肌病提供新的治療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