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媛媛
摘要:本文中主要探討加熱過程使用的烹飪方法對營養素的影響,特別是不穩定的營養素維生素的影響,對選擇正確的烹飪方法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烹飪方法;營養素;維生素;影響
如何通過合理的搭配和烹調,做出色、香、味俱全,營養兼收的美味佳肴,是每一名廚師和營養工作者關注的問題。
一、烹飪對營養素的影響
1.烹飪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烹飪不僅能減輕人體消化的負擔,而且能提高食物的消化率。
2.烹飪過程中維生素的穩定性。水溶性維生素對熱的穩定性較差,而脂溶性維生素對熱相對較穩定。但在有氧氣存在條件下,維生素熱分解反應增強。
二、烹飪方法對營養素的影響
烹飪界對烹調方法有多種分類法,其中之一就是分為生制法和熟制法。生制法包括理化反應的變、醉;微生物發酵的泡、腐、糟;味料滲透的油浸、鹽腌、醬拌、醋噴、蜜調和糖漬等。熟制法包括:火烹法、水烹法、汽烹法、油烹法、礦物質烹法、器物烹法、科技新法烹法。只有通過科學的烹飪方法,才能確保鎖住原料更多的營養素。
三、烹飪過程中營養素的保護
1.改進烹調設備,選擇合適的廚具。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研發新的烹飪設備,尋找新的烹飪能源。
2.菜肴營養的合理搭配。注意營養平衡,充分發揮不同食物的營養特點,注意營養之間的相互關系,使一份菜或一席菜中的營養成分更為全面,提高菜肴的營養價值。
3.選擇的烹調法要適當。選用科學的烹調方法,保證食料中營養素損失最少,如蒸、煮、炒、爆、熘等。這些烹調方法加熱時間短,可大大降低食材中營養素損失。
4.對原料進行著衣保護。烹調菜肴可采取掛糊、勾芡等最常見、最有效的方法保護營養素。
5.改進烹調措施。盡量避免高溫油炸,油炸食品在油炸時,應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如掛糊上漿。另一方面,也可以開發低溫烹調方法,避免營養素的損失。
參考文獻:
[1]況開義.烹飪過程中營養素的流失及保護措施[J].中國保健營養旬刊,2013(9):5535-5536.
[2]魏躍勝.食物烹飪加工中維生素的損失與保護[J].中國食物與營養,2009(9):57-59.
[3]陳鋼.常用烹飪方法對營養素的作用與影響[J].食品安全導刊,2017(9):71-71.
(作者單位:南京商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