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貴
文水縣第三實驗小學,自建校以來,在多年的教學工作中,始終注重教研教改工作,學校以新的課改理念為導向,以教師為主體,不斷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科學有效地開展了一系列教研工作,進一步開創了學校課堂教學的新局面。
作為學校的一項特色活動,近年來,文水實驗三小堅持用教研教改為課堂教學不斷注入新的活力和有力的支持。為了加強教研教改,學校常年把每周二、三、四作為學校固定的教研時間,采取理論加實踐相結合、錯題糾正、培優輔潛等方面的教研教改,有效地促進了全校的課堂教學。
而為了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讓每一位教師都認識自身的優點與不足,從而更科學地安排教研活動,學校還特地為每位教師拍錄了課堂實錄,利用教研時間播放教師授課精彩瞬間并進行互評、總結、提高,使教研更加科學化、有效化,也使得每次教研都有思想產生碰撞,理念不斷升華!
實際上,文水實驗三小在教研教改上早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方式方法。近年來,學校先后在多個科組進行了因地制宜的教改工作。在語文方面,學校的語文教研組推出了《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研究》的課題,在這一課題的推動下,真正提高了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聽說態度和語言習慣。
另外,數學組研究的《如何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課題,則徹底解決了數學課堂所提問題低效這一困境,使數學問題牽一發而動全身,學生思路更清晰,學習更輕松。
不僅如此,學校綜合組的省研究課題《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中優化教師對話的策略研究》,更是增強了師生、生生對話的有效性,實現了課堂教學中師生間的平等與民主、溝通與合作、生成與創造,構建了富有個性特色的、高效的課堂對話。在這些課題研究的有效推動下,學校的課堂教學逐步完善,逐步規范取得了更加科學的突破性成效。
這也在學校的課外活動中得到體現。今年的“六一”兒童節之際,在學校舉辦的師生書畫展活動中,學校全體師生積極參與,創作出一幅幅生動傳神,色彩明麗,極富感染力的作品。所參展的優秀作品,題材廣泛、形式多樣、構思新穎、色彩鮮艷、風格獨特,有彩筆畫、手工作品、硬筆書法等等,傾注了師生們的激情和汗水,充分展示了全校師生的藝術才華,不僅豐富了師生的校園生活,也間接詮釋了教改工作取得的成效。
成效的背后是矢志不渝的辛勤付出。據了解,為了使課堂教學更高效地實施,文水實驗三小還堅持讓老師們外出培訓以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僅一年間,學校就共外出培訓教師75人次,跟崗培訓16人次,并要求參加外出培訓學習的教師撰寫學習心得體會,以便返校后進行二級培訓,從而做到資源共享,教師共同進步。
同時,學校每年都會組織教師積極參加校內外聽評課活動,人均達10多節。例如,在2015年~2017年的“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的優課參評活動中,學校共參評23節,其中有1人獲得部級優課獎,2人獲省級優課獎,8人獲市級優課獎,6人獲縣級優課獎,并上傳微課113節,參與率達98%。
2018年以來,為加強課堂教學與多媒體的有效整合,促進信息化技術手段的運用,文水實驗三小要求全體一線教師每單元、每章、節交回自己制作的優秀課件,為此,學校還建起了“實驗三小課件庫”。到目前為止,學校累計收集整理課件280件,這些活動的開展也極大的促進了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也為課堂教學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這是葉瀾教授在教育上的著名論斷。對此,文水實驗三小采取“學”“思”結合的學習模式,在“學”方面注重校本研訓和外出學習相結合;在“思”方面注重反思工作,縱向有課反思、周反思、月反思,橫向有教學工作反思、班主任工作反思、管理工作反思等,有力的加強了教師隊伍建設,提高了教師隊伍的業務素質。在教學反思的驅動下,學校多位教師的教學設計與理論研究的論文近70多篇,先后被發表在了各大刊物上并獲得榮譽證書。
據了解,近年來,文水實驗三小在教研課改的不斷推進實施中,持續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各種獎項接踵而至,先后取得了省級骨干教師3人,縣級以上教學能手25人的骨干團隊在微課展示、優質課評選、公開課方面的優秀成績,成為了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發展的堅實后盾,也為學校長遠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團隊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