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市老促會
河北省武安市陽邑鎮柏林村村民郭王所,每天清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離家兩公里的孤的山戰役烈士公墓打掃衛生,祭奠先烈。父子兩代人接力守護133具抗日烈士遺骸,已經延續了80年。
1940年10月,日寇偷襲八路軍梁溝兵工廠。八路軍一二九師七七二團奉命在陽邑鎮孤的山執行阻擊任務。這次戰斗造成300多名八路軍官兵犧牲,300多人身受重傷。
郭王所的父親郭成忠當時任陽邑片連村武委會主任,他組織民兵冒死從戰場上分批將八路軍傷員轉移到柏林村。一百多名身受重傷的八路軍戰士犧牲后,郭成忠又帶領民兵將這些烈士遺體秘密掩埋在柏林村石坡溝東岸的一塊荒地里。
也就是從那時起,郭成忠就一直守護著這些烈士遺骨。每到清明節,他都要給烈士們燒點紙,發現有白骨外露,就添土掩埋。
1992年,郭成忠病危。彌留之際,他仍然牽掛著石坡溝掩埋的八路軍烈士,對兒子郭王所說:“我不行了,但有一樁心事到現在沒有了結,死不瞑目啊!埋在石坡溝東岸上的烈士當時都是簡單埋葬,如今有的尸骨都露出來了。當年這些人為我們百姓打天下,為國捐軀,咱不能讓他們拋尸荒野啊!我死后,你要繼續守護好這些烈士的遺骨,想辦法找找政府把他們厚葬了。”
父親去世后,郭王所主動向上級反映石坡溝埋葬烈士的情況,不知向城里跑了多少趟。為了省錢,他在城里有時連午飯也舍不得吃,后來實在誤不起工、買不起車票了,就將此事擱置下來,但給烈士建墓園這個信念一直沒有動搖。他牢記父親的囑托,時不時到石坡溝的烈士埋葬處看看。發現有露出的白骨,他就挖坑掩埋;發現雜草太盛,他就用刀割掉。
郭王所17年的堅持終于得到了回報。2009年,在武安市民政局的支持下,建設八路軍烈士墓園的事終于有了著落。
當年10月23日,受民政部門委托,郭王所開始組織村民尋找、收集八路軍烈士遺骨。第一天,17具烈士遺骸被找到。第二天,又有十幾具烈士遺骸被發現。郭王所領著16位村民連續工作多日,共找到了133具抗日烈士的忠骨。
建設墓園之前,烈士的棺材暫時存放在石坡溝一塊地的石壩下。那年冬天,武安遭遇了50年一遇的罕見大雪。為了不讓棺材被積水浸泡,郭王所每次雪后都要去清理棺材周圍的雪水,他堅持守護烈士棺材139天,直到把烈士們安葬在孤的山戰役烈士公墓。
河北省民政廳和當地政府領導鑒于郭成忠、郭王所父子兩代人幾十年的堅守,問郭王所生活上有什么困難,可以由政府出面解決,郭王所沒有提出任何要求,只是希望能繼續看護烈士公墓。
如今,郭王所每天都要到孤的山戰役烈士公墓清掃衛生、修整花草,給前來祭奠烈士的干部群眾講述抗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