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圖 翁創苗

調研流溪河流域河涌整治情況
“7月17日,社區接待居民群眾活動;7月22日,視察職業教育發展情況;7月23日,政情通報會;7月26日,調研河涌治理……”在廣州市人大代表林淑菁的日程安排上,7月份的代表活動很多。七月的廣州,天氣炎熱,在穗的五級人大代表冒著酷暑,通過專題調研、集中視察、代表聯絡站接待群眾、就地就近巡查并跟蹤河段污染治理等形式將“更好發揮代表作用”主題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
今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關鍵之年。結合省人大常委會的主題活動月工作指導方案和廣州市十五屆人大一次會議提出的《關于全面加強水環境治理和保護的議案》,市人大常委會組織五級人大代表開展了一系列的調研視察活動。
7月11日,常委會組織部分省人大代表來到了白云區清湖村。一行人仔細查看和了解清湖村在污水治理工程及“散亂污”整治情況。“這個村有多少人?”“村內的排水系統現狀如何?”省人大代表區燕明邊看邊問。當了解到去年底完成的改造合流管網項目,實現了全村原有合流制排水系統雨污分流改造,從源頭上根本解決污水直排、雨污混接等問題,大大提高了污水收集率和處理效能,她頻頻點頭。
調研組隨后乘車來到了白云區沙河涌元崗橋段,了解黑臭水體治理情況。在沙河涌元崗橋段,代表們現場聽取市水務局的情況匯報后,再到京溪凈水廠,與有關單位和部門就污水處理情況座談交流。
省人大代表動起來了,市人大代表和區人大代表也動起來了。“水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如今水環境治理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作為加強水環境治理議案的領銜代表,市人大代表林永亮隔三岔五前往河涌巡查、暗訪、督導,就連河岸上一些菜地里蔬菜的長勢,在林永亮眼里都是反映水質情況的“信號燈”。
7月22日,流溪河流域河長、市級河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建華率隊前往流溪河流域調研河涌整治情況。陳建華一行察看了白云區白海面涌、良田坑涌整治情況,在鐘落潭鎮政府召開座談會聽取有關情況匯報。作為流溪河的河長,陳建華多次深入一線、深入現場,加強巡河檢查和調研督導,點明問題、提出要求,推進河涌整治。據了解,截至今年6月底,流溪河流域劣Ⅴ類一級支流數量已由46條減少為22條,89條一級支流氨氮污染物排放總量從2016年底的27 145 kg/d降至6 503 kg/d,削減率達76%。
7月中下旬,各區人大常委會也組織了以聯組為單位的人大代表水污染防治主題視察活動。以天河區人大常委會為例,期間共組織了21場視察活動。在視察車陂涌支流歐陽支涌時,區人大代表蔡春林深有感觸地說道:“過去這里曾是臭河涌,去年,在參加區人大常委會組織的水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時,歐陽支涌治理初見成效,但還要借助一體化處理設施對水體作臨時凈化。經過一年多的整治,如今的歐陽支涌水質優良、清澈見底、魚蝦成群,水生態已經得到完全修復,水環境已從根本上得到提升!”
視察活動中,代表們也收集到一些治水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如“雨污分流”尚未完全實現、“水浸街”現象尚未全面解決、錯接漏接混接問題尚未全部查清、污水處理設施未配套完善等,代表們將以提議案建議等方式,力促難題早日破解。

人大代表視察廣州華僑博物館在建項目
除了重點圍繞水污染防治主題活動開展工作外,市人大常委會還組織各代表專業小組和代表小組圍繞城市建設等民生熱點開展調研視察,厘清其中的一些短板。
7月19日,為督辦《關于推進教育、文化、衛生、體育、民政領域民生基礎設施規劃與建設的議案》的落實,陳建華率市人大教科文衛文體(衛生)專業小組部分代表集中視察了廣州華僑博物館、廣州粵劇院建設項目。
在沿江路,由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五仙門發電廠舊址改建的廣州華僑博物館正在圍蔽施工。代表們戴著安全帽,穿過狹窄陰暗的通道,來到了工程建設現場。“目前工程進度怎樣,有什么困難需要解決?”陳建華十分關心工程的進度,不時詢問現場工作人員。得知相關修繕工程正抓緊推進時,現場的代表都露出了笑臉。
不僅是調研公共設施建設,市人大常委會各工委還組織了各專業小組開展專題視察調研。如法制專業小組調研廣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機制建設情況,農村農業專業小組視察廣州市農村“廁所革命”情況,教科文衛專業小組視察職業教育情況,監察和司法專業小組到南沙區視察法制化營商環境建設和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工作情況……
此外,代表們還圍繞著自己長期關注的問題組織了調研視察活動。比如,結合廣州市人大常委會的特色政論性品牌節目——羊城論壇,有些代表就廣州養犬管理情況和城中村治理等問題,自發組織了調研,收集民意,為在論壇上提出真知灼見做足“功課”。
值得一提的是,7月30日,結合“生鮮農產品互聯網+冷鏈配送體系建設”這一城市發展中的熱點問題,市人大常委會組織了專題詢問,人大代表和政府職能部門面對面,講問題,提建議,并全程在網上直播。
各區人大常委會結合實際,組織人大代表進聯絡站接訪和走訪群眾,廣泛收集群眾意見,聯系協調、推動幫助解決了一批群眾身邊的民生問題,得到了群眾的普遍認可。
7月23日晚,天河區沙東街道天平架社區聯絡站燈火通明,人大代表“夜間接訪”正處在“進行時”。“我想反映小區因維修改造,在水管道改道安裝設計不合理的問題。”在附近居住的彭先生一進到聯絡站,便向在場的人大代表反映問題。當晚參與接訪的區人大代表劉軍、陳濤一邊聚精會神地傾聽選民群眾的意見,一邊仔細做著筆記。
人大代表接訪時間一般安排在白天上班時間,來反映問題的大部分都是退休老人或家庭婦女,作為社會‘中堅力量’的中青年卻因為白天忙于工作、學習,難以參加。天河區人大沙東街道工委創新性地開展了“夜間接訪”活動,利用晚上休息時間,進社區聯系選民群眾。
在同一天,黃埔區人大常委會組織的集中代表日活動也正在開展。無論是在文沖街道工委金碧社區聯絡站,還是在蘿崗街街道工委社區聯絡站,所有大大小小的聯絡站點,都能看到人大代表與選民面對面交流的身影。“我過來反映石化大院雨污分流問題”“我想反映交通出行不便的問題”……在接待選民群眾現場,選民帶著問題和意見而來,代表耐心傾聽并認真記錄著,在他們看來,群眾反映的身邊小事,都應該用辦理大事的態度抓好落實。
在從化區,區人大常委會密集地組織市、區、鎮三級人大代表開展專題調研、視察、就地就近巡查活動。通過“村內兜兜轉轉”和“站內細心聆聽”等接地氣的方式緊密聯系人民群眾,及時掌握并反映他們的訴求,切實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發揮代表作用,就要以解決群眾訴求為核心,促進群眾熱點難點問題的解決。”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林奕孜如是說。
對于密集地參加多項代表履職活動,代表們忙并快樂著。正如市人大代表許嵩所言,“作為人大代表,能夠通過這些活動,為老百姓辦點好事實事,從而推動廣州在城市發展和民生熱點問題解決,再忙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