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國順
互聯網讓人與人聯系更方便,互聯網也讓人與人變得更陌生。
也因此,那些讀者與作者可以親切暢談的時刻,在互聯網時代,變得如此珍貴而難忘。
8月16日,一個周五的下午,新民晚報出版的兩本書《閱讀上海100勝》與《小球大乾坤》,分別在上海展覽中心中央大廳書展現場進行簽售。與曾經的場景一樣,很早就有許多讀者等候在現場,等待簽售開始。
《閱讀上海100勝》是新民晚報舉全報社之力,用100個版面,記錄下上海發展變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100個地標勝景,引領讀者閱讀上海、感受變化。通過100個上海勝景,全方位展現改革開放以來,上海在社會、經濟、文化等領域所取得的成就,描繪和解讀上海市民身邊發生的巨大變化。這既是上海的新聞紀實,也是上海的人文脈絡。
排在簽售隊伍中的,有一位趙逸庭讀者。已是古稀之年的她,平時看新民晚報,見到有好文章,就會收藏起來,慢慢看反復看。2017年7月1日那天,正是中國共產黨96歲誕辰,新民晚報刊登了《閱讀上海100勝》第一篇文章《興業紅光》,她看了十分喜歡,覺得特別有意義,就把它保存起來。從7月1日到10月12日整整100天,整整100個版面,她精心保存得整整齊齊,還裝訂成冊。她特意要我在100個版面的冊頁上簽上名字,寫上日期,這是“很有意義的”。她說,為了這個簽名,為了見見寫文章的記者,她一早就來書展了,一直等到下午四點。
另一位郭老伯,在現場買了上下兩冊一套的《閱讀上海100勝》之后說,這些文章在報紙刊登的時候,他都剪貼成厚厚的一本冊子了,但今天還是要來買一套書,一來看起來更加方便直觀,二來就是想跟晚報的記者們聊上幾句話。鮑女士工作和生活在曹楊新村,她買了兩套書,一套自己收藏,一套準備送給朋友。她說,書里有篇文章是寫曹楊新村的,感到非常親切,有些內容她住了那么久都還不知道,要仔細看看。
在另一本書《小球大乾坤》的簽售現場,來得比較多的是三位嘉賓徐寅生、張德英、曹燕華的粉絲。乒乓球是中國的國球,是新中國體育走向世界的先鋒,也是新中國外交實現突破的推手。《小球大乾坤》用60篇文章,記載了中國乒乓球運動60位杰出人物的故事,展現了新中國體育的輝煌歷史。徐寅生、張德英、曹燕華,是不同時代巔峰人物的代表。
與徐寅生同齡的晚報讀者汪老先生,家里的新民晚報剪貼本上,記錄著新中國乒乓運動的一個個精彩瞬間。從小愛好打乒乓球的老先生,知道有《小球大乾坤》的簽售,當天凌晨4點就從家里出發來書展,提前兩小時排隊等候簽售開始。這是他第一次與世界冠軍們見面,十分激動,接過簽名本時說:“國乒精神陪伴了我一輩子。”
現場還有一位90多歲的周公瑾老先生,瞞著家人獨自來書展,買了一本《小球大乾坤》,還帶上了一份新民晚報,請世界冠軍一同簽名。他說:“一想起徐寅生、張燮林他們在國際賽場上奮斗的樣子,總是讓我熱血沸騰。”
作為國際乒聯終身名譽主席的徐寅生,也是一位新民晚報老讀者,他至今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新民晚報批評他 。那是60多年前,有次比賽間隙,他問過教練下午沒有任務,就去大光明電影院買張票看電影去了。孰料正沉浸在劇情中,忽然屏幕邊亮起“徐寅生速到門口”的告示,他心頭一緊心想壞了,趕緊趕回去。剛剛踏進賽場,就聽見廣播講:“徐寅生棄權。”他錯過了應該參加的那場比賽。第二天的新民晚報毫不留情,對他看電影誤了比賽進行了批評。
在簽售現場,徐寅生握著手笑著對我說:“我和新民晚報很有緣分。”
這是親愛的讀者們,與新民晚報的不解之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