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言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期間,世界貿易和經濟增長曾岌岌可危。作為危機發源地的美國,其政府要員曾到處安撫稱“我們都在一條船上”。大國協調和G20的宏觀政策集體協調機制發揮出積極作用,避免了大蕭條的最壞景象。世界經濟開始復蘇,而且美國經濟復蘇時機要早于歐洲和日本,強度也要超過歐洲和日本。此后,同舟共濟的氛圍大大減弱,美國與全球的分歧明顯擴大,另謀高就甚至另起爐灶,明顯表現出不需要全球協調這條船的傾向。
美國挑起的貿易摩擦無疑損害了世界經濟增長動能,國際組織不得不把2019年的世界經濟增速下調。從亞洲、歐洲到美洲,全球產業鏈和投資預期在經歷不必要的擾動,貿易復蘇的步伐都將放慢。不巧的是(但邏輯上卻是必然),與世界經濟深刻聯系的美國,其一枝獨秀的景氣前景也變得不太明朗起來。股票市場劇烈波動,美聯儲不得不指出貿易摩擦、美國債務對美國經濟所帶來的不確定性,美國的企業界和國民也在經歷不必要的煎熬。外部世界期望美國善意合作的愿望由來已久,而美國需要外部世界的時刻可能將徐徐來臨。
美國所表現出的不按常理出牌的強硬,固然是為世界經濟和全球協調機制挖坑,但同時也在為其自身挖坑,畢竟現時美國所采取的行為都在為彼時后來者樹立先例。各國的經濟地位不是一成不變的,霸權興衰從長期看不可避免。全球應當有智慧建立一個更加包容、有彈性的協調秩序。在這個秩序下,應當允許競爭中產生勝出者,可以合理容納新的主導國家誕生,先達者不以打壓后來者而謀求其絕對優勢。發達者一旦能夠意識到這一點,新興經濟體也將對此抱有期望。
通過積極而非消極、善意而非惡意、互諒而非獨占地協商,更有效地完善基于規則的貿易爭端解決機制乃至全球經濟協調機制也并非空想。基于公平互惠的機制是全球秩序公共品,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經濟體無疑是歡迎的,關鍵在于美國這個最大的發達經濟體,也是戰后全球多邊秩序主導者這邊。形勢的發展和由不合作所造成的損害擴大,可能使美國對同舟共濟需求的體會更深一些,面對同舟共濟呼聲的反應會更理智一些。未來的發展將證明,這種允許冠軍變動的競爭策略體制比單方面施壓、封堵以及強征關稅要更為明智,也更為有效。
世界經濟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風險,需要各方協力克服,在克服絕對和相對的貧困、應對環境挑戰、維護增長包容性和穩定性等諸多領域,采取同舟共濟的措施。更重要的是,如果經歷一些波折,能夠換得同舟共濟、合作競爭的長期機制,那將是世界之福,各方也都會由此獲得即時和長遠的利益。
責任編輯:宗軍??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