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沉



2019年6月17日,第53屆巴黎航展在法國巴黎的布爾歇博格特展覽中心正式開幕。作為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著名的國際航空航天展覽會,創始于1909年的巴黎航展至今已經有110年的悠久歷史,它見證了一百多年人類航空航天發展的歷史,并記錄下無數精彩的故事……
原是巴黎車展的一部分
巴黎航展的正式名稱為“巴黎——布爾歇國際航空航天展覽會”,組織者是法國航空航天工業協會(1985年第36屆航展以前稱為法國航空工業企業聯合會),展覽會場設在巴黎東北的布爾歇機場。
說到巴黎航展的歷史就不得不提到巴黎車展。1898年,法國巴黎舉辦了國際汽車沙龍會,這是世界上第一個汽車展覽。
到了1908年,第二屆巴黎車展專門開辟了一塊區域用于飛機展覽,地點選在了香榭麗舍大道附近的大皇宮(Grand-Palais),之所以這樣做,可以說有著深刻的時代和技術發展背景。
1903年,萊特兄弟首次完成載人動力飛行,掀開了人類航空史嶄新的一頁;1907年11月13日,法國人科努駕駛自制的直升機試飛成功;1908年1月13日,法國人法爾芒駕機做1千米環形飛行成功(這是歐洲承認的第一次環形飛行);1909年7月23日,法國飛機設計師布萊里奧駕機成功飛越英吉利海峽,使飛機的應用前景進一步明朗化。
在此過程中,法國、德國、英國、意大利、俄國、美國和日本等一些工業發達國家的政府和軍方首先意識到飛機在未來戰爭中所具有的潛在作用,于是紛紛建立起自己的軍事航空隊和航空科研機構,從而使得飛機的研制從航空愛好者的小作坊中走了出來,開始形成生產各類飛機的獨立產業——航空工業。
到了1909年,巴黎航展正式成為一個獨立的航空展。當年的9月25日,第一屆航展開幕,隨后每年舉行一次。這個最初以保護航空遺產為宗旨的飛機靜態展示會,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迫近和軍事訂貨的顯著增長而迅速發展成為法國飛機制造商展示戰機、爭奪軍事訂單的競技場。
此外,前8屆的巴黎航展同后來的航展最大的不同在于,參加展覽的制造商都來自法國,總體而言還是一個國內的航空展。1924年第9屆巴黎航展,首次引入了國外參展商(主要是英國和德國的制造商),奠定了巴黎航展世界性的基礎。也是從那年起,巴黎航展變為每兩年舉行一屆。
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于戰爭爆發,巴黎航展被迫中斷,但同樣也是由于戰爭促使了世界航空工業的高速發展,戰后航展迅速恢復了舉辦。
名聲大噪的布爾歇機場
53屆巴黎航展舉辦的地點全都位于巴黎東北12公里處的布爾歇機場(Paris Le Bourget Airport)。該機場于1919年開始運營,是巴黎第一座民用機場,并一直是1932年奧利機場啟用前,大巴黎地區唯一的民用機場;同時也是歐洲第一個公務航空機場。如今,除了民航與通用航空用途外,布爾歇機場也是包括巴黎航空展在內的許多航空展舉辦場地。
1927年5月21日,查爾斯·林德伯格(Charles Lindbergh)駕駛路易斯精神號(Spirit of St.Louis)飛機,經過33.5小時的飛行,從紐約駕駛飛機飛到法國巴黎,成為世界首位完成單人不間斷跨大西洋飛行的人。
那年的5月22日《紐約時報》報道,在21日晚上10:24,當林德伯格的飛機降落在布爾歇機場跑道上,現場有約10萬人迎接他的到來。機場工作人員第一個沖上飛機歡呼到“Cette fois,ca va!”(這次終于完成了),林德伯格則有些輕描淡寫地說到:“嗯,我做到了”。
正是因為這次飛行壯舉,巴黎布爾歇也由此變成了世界上最有名的機場,尤其是在美國。
1951年,布爾歇機場成為法國第二大機場,專供公務機使用。不過由于該機場客運情況不是非常理想,法國方面把它確定為航空展的固定舉辦地點,從而找到了其發揮作用的獨特舞臺。
1975年,巴黎航空航天博物館在布爾歇機場落成。同一年,創紀錄的20個國家的廠商出現在展會上,再次刷新了歷次展會規模的新紀錄。
明星飛機首發亮相的舞臺
早期的巴黎航展更像是法國或者歐洲人的自娛自樂,直到20世紀60年代開始,巴黎航展才開始真正奠定自己在航空界的地位。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航空業誕生了很多革命性的飛機,大家都開始以略有盛名的巴黎航展作為展臺,昭告自己的到來。
1969年對巴黎航展來說是個重要的歷史節點,這一年剛剛誕生的波音747和英法“協和”超聲速飛機來到巴黎,成為航展上的雙明星。波音747是現代“巨無霸”客機的開端,也是洲際航空旅行的跨時代產品,而“協和”則直接帶著民航步入了超聲速時代。
同一年,A300項目在巴黎航展上簽約,開啟了空中客車的歷史。1973年,A300真機亮相巴黎。A300是雙發寬體飛機的歷史開端,也正是這類客機的出現,使得4發和3發客機逐漸成為歷史的塵埃。
蘇聯從1957年開始就派機參加巴黎航展,但讓民眾真正記住的則是1971年超聲速客機圖-144在巴黎航展上與“協和”同臺亮相。在冷戰大幕下,當年北約國家與蘇聯都將巴黎航展作為展示舞臺,蘇聯的圖144其實比“協和”還要早一些面世,不過在巴黎航展前大部分西方民眾都未見過它的身影。但蘇聯人的風光并未延續太久,在1973年巴黎航展上,再一次光臨巴黎的圖-144在飛行表演時解體墜毀,機上乘員無一生還。后來蘇聯的米格-29、蘇-30也都在巴黎航展上墜毀過。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巴黎航展的民用大型機展覽逐漸成為波音和空客的主場。作為空客的主場,近10年來,大部分時間里空客是巴黎航展銷售飛機最多的公司。但在2017年,波音一扭頹勢,以571架飛機訂單、748億美元的目錄價值打破紀錄。而空客則只售出326架飛機訂單,目錄價值397億美元。令人唏噓的是,2017年波音的巴黎航展訂單中有340架是737MAX10,而現在整個737MAX家族都因此前的兩起空難陷入停飛。
見證中國航空工業初露鋒芒
巴黎航展也是中國航空工業進步的一個縮影。
1985年中國首次組團參加了第37屆巴黎航展,展出了反映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的各種飛機模型和圖片。此后的30多年,巴黎航展像時間軸上的記錄者,記錄著中國現代航空工業白手起家,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二代戰機到四代戰機的跨越,也見證著世界航空工業坐標體系中中國航空工業的崛起軌跡:從望塵莫及到望其項背,再到同臺競技的輝煌歷程。
1987年6月12日,第37屆巴黎航展開幕。中國航空工業企業首次派團參加巴黎航展,也是繼1986年9月參展英國范堡羅航展后,第二次參加大型國際航展。巴黎航展,既為中國航空工業展示自身成果和形象提供了國際舞臺,也為中國觀察世界最新航空技術提供了一扇窗口,同時也為促進中國與西方的合作交流創造了機會。
這一屆航展,中國有19型飛機、導彈和發動機參展。最引人注目的當屬首次在國外展出的6種飛機和導彈實物,殲教-7超音速殲擊教練機、強-5Ⅲ超音速強擊機、運-12Ⅱ輕型客機均在此列。時至今日,這次參展仍然是中國航空業在巴黎航展展出實物、展品種類最豐富、數量最多的一次。除實物展品以外,中外合作的殲7M戰斗機、殲-8Ⅱ戰斗機、運-8中型運輸機、直-9輕型直升機以及長空一號靶機等展品也亮相巴黎,讓在場觀眾第一次感受到了中國航空工業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