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煒,彭 佳,沈 華,徐 萍
(浙江金華廣福醫院 婦科,浙江 金華 321000)
宮頸癌是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臨床調查顯示其發病率在女性中僅次于乳腺癌,且呈逐漸年輕化的趨勢[1]。由于宮頸癌發病較為隱匿,大部分患者確診時已屬中晚期,嚴重威脅女性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質量[2]。目前,放療是治療宮頸癌主要方法,但單純放療難以阻斷腫瘤細胞的轉移和擴散,總生存率不高[3]。近年來,臨床研究證實,化療加同步放化療治療宮頸癌患者具有良好療效,能改善患者生存率[4]。本研究旨在探討晚期宮頸癌患者應用紫杉醇與卡鉑化療方案聯合同期調強適形放療的治療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浙江金華廣福醫院收治的晚期宮頸癌患者86例,按照隨機表法分為觀察組43例和對照組43例。所有入選患者行陰道鏡檢查、細胞學及病理學檢查均確診為宮頸癌,KPS評分≥70分,預計生存時間≥3個月,所選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合并乳腺癌、肝癌、肺癌等惡性腫瘤患者,存在精神疾病和意識功能障礙者,對本研究方案過敏和禁忌患者。觀察組年齡41~78歲,平均61.32±5.67歲;平均體重指數(BMI)24.31±3.15 kg/m2;IIIb期17例,IV期26例。對照組年齡40~76歲;平均60.38±5.13 歲;平均BMI 24.15±2.91 kg/m2;IIIb期18例,IV期25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治療方法
1.2.1 同期調強適形放療 兩組均采用同期調強適形放療。①定位:CT掃描,層厚為3 mm,上至第二腰椎下緣,下至閉孔下緣5 cm。CT掃描后傳至VARIAN eclipse計劃系統。②勾畫靶區:按照CT圖像,勾畫大體腫瘤體積GTV,臨床腫瘤體積(CTV)為上至腹主動脈分叉,下至閉孔下緣。而對宮旁組織受浸的患者單獨勾畫CTV2。計劃靶區(PTV)以臨床靶區為基礎,向外放0.5 cm形成,勾畫正常組織。③靶區劑量:GTV劑量為50.4~56.0 Gy,距離宮頸較遠的受浸宮旁組織CTV2劑量為56.0~60.0 Gy,全盆淋巴引流區劑量為50.4 Gy。在外照射劑量達40 Gy后開始進行后裝治療,單次6~7 Gy,總劑量為30~42 Gy。
1.2.2 紫杉醇與卡鉑化療 觀察組在同期調強適形放療基礎上聯合紫杉醇與卡鉑化療方案,于化療后第4天進行放療。紫杉醇聯合卡鉑化療:靜脈滴注紫杉醇135 mg/m2/dL,滴注前30 min服用300 mg西咪替丁和8 mg昂丹司瓊;靜注卡鉑,劑量為藥時曲線下面積×(肌酐清除率+25)。連續化療3周為1個療程,連續4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①近期療效: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判定標準分為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穩定和進展4個等級,總有效率=(完全緩解例數+部分緩解例數)/總例數×100%;②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變化:采集患者外周靜脈血,以美國Beckman-Coulter流式細胞儀(EPICS-XL II型)檢測, 以Listmode系統軟件分析CD3+、CD4+和CD8+百分比;③腫瘤標志物變化:分別于術后第2天和療程結束后第2天清晨空腹采集靜脈血3 mL,分離血清,采用化學發光法檢測鱗狀細胞癌抗原(SCC-Ag)含量,采用電化學發光法測定糖鏈抗原125(CA125)和癌胚抗原(CEA)含量;④依據卡氏功能狀態(KPS)評分評價[5],治療后增加≥10分為生活質量提高,增加或減少<10分為生活質量穩定,減少≥10分為生活質量降低;⑤毒副反應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 統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近期療效 觀察組完全緩解10例,部分緩解22例,穩定9例,進展2例;對照組完全緩解4例,部分緩解18例,穩定16例,進展5例。觀察組總有效率(74.42%)高于對照組(51.1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977,P<0.05)。
2.2 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和腫瘤標志物 治療前,兩組CD3+、CD4+和CD4+/CD8+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t1=0.659,t2=0.355,t3=0.330; 均P>0.05);治療后,觀察組CD3+、CD4+和CD4+/CD8+均高于對照組(t1=9.888,t2=8.882,t3=5.457;均P<0.05)。治療前,兩組血清SCC-Ag、CA125和CEA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t1=0.273,t2=0.416,t3=0.386;均P>0.05);治療后,觀察組血清SCC-Ag、CA125和CEA水平均低于對照組(t1=5.377,t2=10.289,t3=8.968;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和腫瘤標志物比較
注:△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
2.3 生活質量改善 觀察組生活質量提高比例為67.44%(29/43),穩定為23.26%(10/43),降低為9.30%(4/43);對照組生活質量提高為46.51%(20/43),穩定為32.56%(14/43),降低為20.93%(9/43);觀察組生活質量提高的比例高于對照組(χ2=3.842,P<0.05)。
2.4 毒副反應 兩組患者胃腸道反應、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和乏力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毒副反應比較 [n(%)]
研究表明[6],化療同期放療治療宮頸癌患者可延長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且近期療效明顯。同步放化療的協同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7]:(1)腫瘤細胞具有一定趨同性,化療藥物可增強腫瘤細胞對放療敏感性;(2)同步放化療協同能夠經不同途徑將腫瘤細胞殺滅,并且抑制腫瘤細胞的自身修復能力;(3)同步放化療協同能夠抑制局部病灶的發展,并且能夠減少腫瘤病灶體積。化療藥物紫杉醇是一種抗癌藥物,具有促進微血管聚合作用,能夠使腫瘤細胞內微管的積累速度加快,從而誘發腫瘤細胞功能障礙,導致腫瘤細胞增殖停止于有絲分裂階段[8-9]。卡鉑作為非特異性的一種細胞周期藥物,可作用于腫瘤細胞DNA分子鳥嘌呤的O6、N7原子而破壞DNA分子,阻止腫瘤細胞生長[10-11]。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近期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生活質量提高的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紫杉醇與卡鉑化療方案聯合同期調強適形放療可提高晚期宮頸癌患者療效及改善生活質量。
機體對腫瘤細胞的殺傷機制主要是經T細胞的特異性殺傷作用,T淋巴細胞亞群是反映細胞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標之一。研究報道[12]顯示,宮頸癌患者T淋巴細胞亞群出現紊亂。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CD3+、CD4+和CD4+/CD8+明顯高于對照組。SCC-Ag屬一種絲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家族,SCC酸性產物主要表達于惡性細胞,中性產物既表達在正常上皮細胞,同時也表達在惡性組織[13]。CA125主要在腹腔、胸腔、輸卵管、宮頸及子宮內壁表面產生,CA125是許多惡性腫瘤的血清標志物,在非惡性腫瘤疾病中雖有不同程度上升,但其陽性率較低[14]。CEA主要存在于內胚葉起源的消化系統癌,當細胞癌變時,其表達顯著上升[15]。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血清SCC-Ag、CA125和CEA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晚期宮頸癌患者采用紫杉醇與卡鉑化療方案聯合同期調強適形放療治療可改善細胞免疫功能,提高療效及改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