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晉
父親去世后,翻看他的遺稿。近年見到他在起草自傳,但現在才真正讀到了他在設計中的自傳。其中融合了他錯綜周折、縱貫歷史的生涯,充滿著對世界、事件、人生、社會精致細膩的觀察,意識流暢,豪邁而傷感。雖然遠不近完工,但大概的輪廓已經清晰了。
我母親說:“從我十五歲第一次見到他(羅沛霖)時,我這一輩子所熱愛和憐憫他的事實在于,他的運氣并不好、他的少年時期并不在幸福和關懷之中成長、他年輕時健康不足、他周圍的困境和限制反復變幻、他對事業的追求也從來不是豪放自如。一切都得通過不屈自強的努力,創造自己向往的生活,而一切的創造往往是為了忠誠于集體信念和自己所屬于的人群?!?/p>
父親的摯友在紀念他的文章中提出“羅沛霖是三士科學家——戰士、博士、院士”?!皯鹗俊钡奶岱ㄊ堑谝淮?,卻巧合、貼切于母親和我對他的了解。是的,他兼有“二桃三士”學者智慧和英雄氣概。時人議論“延年益壽”的種種妙訣,卻不知父親98歲的高壽是他一輩子苦斗的結果。如果我能勝任完成他的個人傳記,與社會上關于他的生平描述有所不同的是,我希望淋漓盡致地保持、追隨和延伸他自己的主觀視角。
1982年,父親患植物神經紊亂住進中國人民解放軍305醫院。他在病中對母親和好友吳階平大夫表達:“我所見到的景象是漫無邊際沙漠中的一個行走的個人。這個景象以世界的宏大和個人的渺小引起我的頓悟。”這是我父親從“耳順”進入“從心所欲”之年經過病痛所完成的超越,是他不屈于個人創造與群體利益取舍的脫胎換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