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的啟發是我長期泡的一個攝影版論壇中,一個攝友對一組落日題材的照片產生了“審美疲勞”的感覺。他對這些初學攝影的學員拍攝的雷同照片評論道,“每個人都拍了,每個人都在發,每個人發的景色都一樣。我,膩慘了,兄弟伙。”
我對這個攝友的抱怨深深地理解,元陽梯田我已經不去拍了。元陽梯田的照片太多了,那里所有的溝溝坎坎都被蜂擁而至的人們拍遍了。但是,我也曾經去拍過,因為我那時的目的是練習,是獵奇,我也是打那個時候過來的。
我個人的風格就基本上已經形成,我喜歡拍人文題材的照片。為什么我不喜歡拍元陽梯田到晚霞落日這些風光題材呢?第一,拍不好,功力不夠。這不是謙虛,這是實話,因為只有達到“與眾不同”的功力,才能拍好風光;如果跟大多數人拍出來的都一樣,趁早就歇了吧,那么多人雷同,不差你一張,你能把元陽梯田拍得跟別人不一樣我就跪舔,反正我是不行,創造力不在線。我曾經跑到逆光的位置,試圖推陳出新,結果照片黑得那叫一個慘。第二,喜歡拍人文其實是一種陰謀,因為只有畫面中的人才不容易被復制。不容易被復制,也就沒有跟人較勁的風險,因為只此獨家別無分店,跟誰去比呀。
又比如你拍了一張漓江上的黃布倒影,或者布達拉宮全景……如果天氣允許,明天我就可以在你所在的機位用相同的視角拍一張一模一樣的你信不,無非是曝光有所區別而已,天上的云位置不一樣,而大致差不了多少。拉薩藥王山那個拍攝布達拉宮的“經典機位”,估計全國的攝影愛好者去拉薩時都在那里拍過吧?我如果不是帶人去,我才懶得去,因為在那個位置上出的照片太多太多了。
因為這個“可復制”的問題,我通常是不鼓勵大家拍攝相同的畫面的。我對所有鏡頭對準同一個對象這種破事很不以為然,每個人發的景色都一樣,這就是可復制性太強。然而,就像畫室中的學生們集中在一起畫石膏像一樣,這也是一個必然的過程,不然連“線條”的基本功底都沒有練習,你怎么指望他用素描創作呢?拍攝落日的重點,在于掌握曝光的準確性,因為很多人都會把落日拍過曝(高光溢出),曝光沒有溢出的就可以加分,并不是說照片有多么多么好,而是對不同水平的人會有不同的要求。如果一個學了一年攝影的人還在為能夠正確曝光而津津樂道,那就該拖出去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