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圖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方亞麗
引進現代企業管理理念,為泰永長征重回市場舞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遵義匯川區,一家低壓電器元器件及成套設備研發、生產、銷售的企業,經過10 余年的轉型發展,通過改變傳統管理模式,使人才與創新并重,逐步成為中國低壓電器行業的領軍企業。
今年4 月,這家企業的裝配車間憑借先進的生產設備和卓絕的工匠精神,榮獲貴州省總工會“工人先鋒號”稱號。這家企業就是貴州泰永長征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永長征)。
“目前,泰永長征正加大研發創新力度,努力打造國際一流的低壓電器生產企業。”泰永長征裝配車間生產總監呂蘭說。
“2008 年公司面臨改制,最難的是觀念上的轉變。”受市場經濟大潮影響,西南地區最大的工業電器生產基地之一——貴州長征電器的13 個子廠,從2004 年開始逐漸改革轉制。呂蘭當時所在的長征電器一廠,在2008 年被深圳泰永電氣收購并成立泰永長征。
6 月26 日,記者來到改制11 年后的泰永長征,在3 樓的生產車間內,五條塑殼斷路器自動化生產線呈“一”字型排列,工人們在智能化生產線旁邊,對MA60、MB30 斷路器等產品有序地進行精細組裝、檢測、包裝……
“泰永長征裝配車間是一個工作繁忙、要求嚴格的部門。”1994 年就進入長征電器,從一名普通員工到現在泰永長征生產管理層,呂蘭最大的感受是企業改制后管理模式的變化。
呂蘭說,隨著市場的變化,老一套的大鍋飯已無法維持當時長征電器的開關產品,“改”是那個年代也是長征電器開關產品的必然選擇。
面對多年計劃經濟模式留下的痼疾,泰永長征的改革首先從管理模式開始。
“從管理層開始,深圳總公司派專人過來培訓,培育新的經營理念。”呂蘭說,按照沿海企業的管理方法,泰永長征開始實行標準化、規范化、精細化的管理。
在培養管理層接受新的管理模式后,泰永長征開始深入內部,將新標準滲透到每個員工。
“以前要求不高,現在部門每周有早會,公司每個月有早會,當管理要求和理念碰撞的時候,思想慢慢地開始轉變。從思想上統一,進而行動上也會統一。”呂蘭說,泰永長征花了一年的時間,很大程度上扭轉了員工的計劃經濟觀念,并逐漸向競爭觀念轉變,這為泰永長征重回市場舞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現在,泰永長征憑借安全、高效、可靠的產品,得到用戶的一致認可。泰永長征的產品在軌道交通、數據通訊、新能源、電力電網、建筑配電等各垂直領域均有大量成功應用案例。
“一種抽出式開關電器用抽出裝置和抽出式開關電器”“一種高速轉換開關電器”“雙斷電斷路器的觸頭機構”……在生產車間的走廊上,兩面墻上掛滿了關于開關電器的各類發明專利證書。
除了改變企業管理模式,不斷自主創新,是泰永長征占據市場的強勁武器。截至目前,泰永長征已獲得近170 項國家專利,并100%轉化運用到生產中。
“這臺MB30 的小型斷路器,是我們公司的最新產品,以前是通過人工手動來檢測,每小時檢測的數量只有100 臺,公司引進最新的自動化流水線后,采用機器人檢測的方式,每小時可以檢測300 臺,合格率可以達到100%,整個生產效率提升了3 倍。”泰永長征裝配車間檢測負責人簡小軍說。

泰永長征生產車間內,員工正對產品進行檢驗。
作為貴州省重點培育的高科技“小巨人”,泰永長征充分發揮地方特色,依托貴州大數據資源和低壓電器生產基地優勢,積極開展大數據驅動的智能電氣產品研發生產,推出了具有革新意義的TYT Future 智能云配電管理平臺、MA60 系列智能云框架斷路器等新一代智能配電產品。
2017 年,車間開始運用大數據的手段來提高員工工作效率,同時提升產品產量,通過數據化管理,規范化的運行,創造了一流的工作業績,在泰永長征增產增收上,起到了模范帶頭作用。
2018 年,泰永長征產值達到2.47億元,2019 年第一季度實現產值4500 萬元,同比增長14.73%。
就在不久前,泰永長征還參與了多項國家標準及行業標準的編制修訂,并作為第一起草單位參與ATSE(自動轉換開關電器)國家標準制定工作。
“近五年來,我們獲得的專利授權量穩定增長,年均新增專利20 余項,以創新技術驅動企業發展。”呂蘭說,接下來將通過持續投入,布局數字化電氣技術,輸出智能化能力,助推城市和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
在生產車間內,一位年輕的小伙子正與幾名工人討論新產品的生產情況。
他叫王江,是2016 年貴州大學的畢業生,也是同年泰永長征人才培育計劃的對象之一。
“我進來以后先從基層學起,大概半年的時間就分到生產崗位,由我師父手把手地帶我。”王江現在已是泰永長征生產車間的部門主管,他口中的師父就是呂蘭。
“每年由人力資源部對各個部門進行調查,從技能、專業、思想層面、知識結構等方面,看各部門哪些方面需要補充,然后制定下一年度的人才培養計劃。”呂蘭說,泰永長征從2008 年開始將王江這類型的大學畢業生作為泰永長征的儲備干部進行培養,每一個新員工都有專人負責傳幫帶。
企業的發展創新最終還是得靠人,只有人才有保障,專利、市場才有保障。泰永長征是機加工行業,為讓新人能全方位了解企業業務,新進員工首先要花半年時間對每一個操作臺、每個機器、每個設備要熟悉,要熟悉生產流程。呂蘭說,近年來,她已帶出王江這樣的年輕主管10余位。
在泰永長征,除了對中層儲備干部培養有一套系統方案外,對現有管理人員制定了更加重要的“雄鷹計劃”,對公司中層、高層進行定期培訓、定期回訪工作狀況,加固頂層力量。
因為人才積累,泰永長征才能為不同領域客戶量身定制解決方案,針對客戶難點、痛點選擇最合適的產品,確保客戶得到最高效和最優質的電氣服務。通過人才引進,泰永長征實現了對生產過程中產品每一個細節的管理與把控,精工制造,確保每一件產品的安全和可靠。這也是被工信部評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來,泰永長征不斷加大人才引進和科技創新,研發的產品和成套解決方案一直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實現穩步發展,市場規模逐步擴大,并于2018 年2 月深交所成功上市。
“7 月,我們新一批人才培養計劃即將啟動。他們會是企業新的血液,也是新的希望。”呂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