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劉悅
貴州青蒿資源豐富,2017 年開始進行各種中間試驗,獲得青蒿初級產品,2018 年實現規模化生產,年產量達2000 噸,價值1.4 億元。
6 月16 日,貴州省中藥材(青蒿)產業發展研討會暨項目簽約儀式在貴陽召開。會上,來自貴州的大健康產業專家以及青蒿種植企業、初加工企業、深加工企業、制藥企業、食品企業及科研院所等100多家單位相關人員匯聚一堂,共同研討貴州青蒿產業的未來與發展方向。
青蒿加工項目集“科、農、工、貿、商”為一體,產品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場容量大,發展前景廣闊。貴州青蒿資源豐富,從2017 年開始,貴州進行了各種中間試驗,獲得青蒿初級產品,2018 年已經實現青蒿初級產品規模化生產,年產量達2000噸,價值1.4 億元。

盤州市雙鳳鎮金家莊村的青蒿加工點成為村里青蒿產業發展的“引擎”,讓金家莊農業產業更加多樣化。圖為村民正在采收青蒿。(陽廷信 / 攝)
2015 年,隨著屠呦呦獲得諾貝爾醫學獎,青蒿及青蒿素系列產品迅速提高了在醫學界的知名度。
貴州,優質的土壤、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了青蒿快速生長的“溫床”。
6 月底,家住盤州市雞場坪鎮龍脖子村的村民老張,每天早上都要去山上看看青蒿,種了大半輩子地的他,現在的關注度全在山坡的青蒿上。
變化發生在一年前。2018 年,龍脖子村要發展青蒿粉全產業鏈建設項目的消息不脛而走,和青蒿“相處”了幾十年的他沒想到,這種當地人拿來當肥料的野草,一轉眼就變成了致富草。
“盤州市有野生青蒿近50 萬畝,大多長在荒坡、田埂之間,良好的環境讓青蒿長勢非常好。”貴州中貴豐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貴豐公司)首席專家陳中志說。
曾經花一年的時間走遍貴州各縣考察的陳中志,退休前是重慶青蒿產業的資深研究員,退休后的他回到老家貴州,發現貴州野生青蒿資源豐富,“保守估計,貴州每個縣平均下來,野生青蒿面積在千畝左右”。
“盤州市27 個鄉(鎮、街道)都有野生青蒿資源分布,多分布在海拔1500 米至2000 米之間。野生的青蒿常生于高海拔、濕潤的河岸邊砂地、山谷、林緣、路旁、荒地、地埂等,特別是農戶外出務工后,撂荒地內成片生長,產量高。據統計,盤州市野生青蒿鮮品儲量每年可達50 萬噸。”陳中志說。
在盤州市雙鳳鎮金家莊村,中貴豐公司“公司+合作社+農戶”管理模式下的青蒿加工廠生產如火如荼。6 月份,加工點的機器開始忙碌。“這條生產線操作需要15 人,操作難度不大,我們雇當地村民進行操作。”中貴豐公司總經理黃吉武說。
青蒿產業豐富了金家莊農業產業多樣化。“青蒿產業讓我們在產業扶貧上找到了新的突破點。”加工點負責人陽廷信說。
“青蒿加工項目既是高新技術項目,又是扶貧富民項目,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具有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時也使貴州的青蒿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成為現實,助推當地農民增收,助力產業扶貧,助力貴州大健康產業快速發展。”貴州省大健康醫藥產業聯盟秘書長汪元學說。
每年春天,陳志中都要到青蒿集中連片區看看。回到貴州后,對如何提高貴州青蒿的利用價值,他花了大量時間進行研究。
貴州青蒿長勢好、質量優,但是低利用率、無衍生產品,成為阻礙貴州青蒿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貴州青蒿加工企業有幾十家,但是對青蒿的處理僅僅是采集后磨成粉賣出,只賺到了初級原料的錢。”在陳中志看來,只有賦予青蒿產業更高的科技價值,才能讓貴州青蒿產業發展走出“困境”。
為此,采用高新技術對青蒿進行深加工,增加產品附加值,提高青蒿經濟效益,是轉變的主要內容和必然趨勢。
為了拓寬青蒿的產業鏈,陳中志發明了四項專利技術,并用這四項專利研發出四種產品:青蒿粉、青蒿元露、青蒿靈、露寶爽。利用這四項技術,衍生出飼料添加劑、有機化肥、殺菌噴霧、日化品增稠劑等多種產品。
青蒿衍生產品迅速引起了其他企業的關注。在貴州省中藥材(青蒿)產業發展研討會暨項目簽約儀式上,中貴豐公司與貴州省圣堂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簽訂青蒿初加工產品收購合作協議,合同金額達3.2 億元;同時與多家制藥企業、酒精生產企業簽訂合同16 份,合同金額5.6 億元 。

在貴州省中藥材(青蒿)產業發展研討會暨項目簽約儀式上,多家企業就青蒿產業發展達成合作意愿。圖為簽約現場。(貴州省大健康醫藥產業聯盟供圖)
下一階段,貴州將利用青蒿產品《專利技術》《企業標準》及《產品檢驗報告》,快速推進青蒿深加工各種系列產品的研發和生產,服務于醫藥、日化、消毒、保健、農藥、獸藥、肥料、飼料等廣大行業。
“未來,我們還將研發青蒿酒、青蒿飲料等產品,讓青蒿產品更多地走進大眾生活。”黃吉武說。
6 月底,息烽縣永靖鎮硬寨村唐家灣組異常熱鬧,村主任薛遠忠指揮大伙清理著房前屋后的雜草,集中打碎。“清理完房屋周邊的,還要清理土地里的。”薛遠忠抹了抹額頭上的汗,手上動作不停。
這么大費周章清理,源于硬寨村腳下的土地。土地結板、肥力流失,讓硬寨村農業產業發展緩慢。除此之外,叢生的雜草也讓鄉村環境治理迫在眉睫。
轉機出現在一個星期之前,薛遠忠了解到中貴豐公司生產的青蒿元露能改善土質還能降解垃圾,薛遠忠決心試一試。
“青蒿元露具有改善土質肥力、改善土地結板情況等作用,同時還能治療植物白粉病、根腐病,并在降解生活垃圾中起到作用。”黃吉武說。
貴州喀斯特地貌和雨水的沖刷,導致土地肥力較難長期保持,怎么運用環保的方法增加土地肥力,從而推動產業良好發展,青蒿產品逐漸進入一些合作社的視野。
在鎮寧自治縣丁旗鎮三街村,青蒿元露已經運用在地里。地上,土地肥力大大提高后種出的南非葉長得郁郁蔥蔥。在此之前,三街村一直發展核桃產業,但是量產不高,讓三街村六熬核桃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敏有些頭疼。如今,用青蒿產品對土地進行肥力改善以后,張敏對今年核桃的收成有了信心。同時,試種的南非葉也帶來了很大的驚喜。“以前我們沒有種過中藥材,此次借助土壤肥力的改善,讓我們在中藥材種植方面打開了突破口。”張敏說。
從種植青蒿到運用青蒿,青蒿產業逐步貫穿于貴州農業產業發展當中。
“我們計劃下半年成立青蒿產業協會,并于明年在貴陽舉辦中國(貴州)首屆中藥材(青蒿)產業發展高峰論壇,逐步完善和規范貴州青蒿產業的發展。”汪元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