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韋倩
安順市探索出邀請典型上講堂、開設實訓大課堂、組織干部返學堂、跟蹤評議問實效“三堂一評”的村干部管理教育模式,有效提高了村干部的能力和素質。
“村莊要發展,就得團結村民,把大家擰成一股繩。2014 年塘約村發生洪災,很多村民都從外地趕回來重建房子,我們就抓住了這個機遇,迅速將大家聚集起來,跟大家商量村里發展產業的事情……”在“共同為小康實干”的巡回宣講活動上,安順市平壩區樂平鎮塘約村黨總支書記左文學一遍又一遍地跟大家分享塘約村發展的經驗。
近年來,安順市委組織部探索出邀請典型上講堂、開設實訓大課堂、組織干部返學堂、跟蹤評議問實效“三堂一評”的村干部管理教育模式,有效提高了村干部的能力和素質。其中,“跟蹤評議問實效”堅持目標導向與結果導向相結合,對參加學歷提升的村干部建立學習檔案,對參加“領頭雁”實訓基地跟崗實訓的村干部提出實訓情況鑒定,加強對村干部履職情況的動態研判,督促引導村干部真學實用、認真履職。
塘約村曾經是國家二類貧困村,窮、臟、亂,是一個典型的空殼村。在黨組織的帶領下,現在的塘約村面貌煥然一新,2018 年人均收入14120 元,村集體經濟收入362 萬元。2016 年開始,塘約村就成為了全省、全國學習的典范,這一切的背后,凝結了左文學的智慧與膽識。
同樣,安順市西秀區雙堡鎮大壩村也是由一個貧困村蛻變為如今的小康村,大壩村的發展,離不開村支書陳大興的付出,“講奉獻、講團結”的“大壩精神”就是由陳大興而來。
不僅僅是左文學與陳大興,安順黨建促脫貧領域中還涌現出了一大批典型,例如普定縣化處鎮水井村第一書記王澤勇、平壩區齊伯鎮關口村第一書記賀波等。他們的故事也令人動容,他們的經驗也值得學習。
根據農村發展的需要,安順市委組織部在市內遴選了6 名榜樣人物,組建巡回宣講團,在全市開展主題為“共同為小康實干”的巡回宣講,為全市的行政村在戰脫貧、促發展方面提供經驗。
西秀區寧谷鎮上苑村的村支書謝登勝就聽過多場巡回宣講會。“確實,團結村民很重要,要讓村民們知道我們村支‘兩委’是做什么的,讓大家參與進來。”對于下一步如何建設好村委,謝登勝受到了啟發。
通過巡回宣講的開展,安順形成了“學先進、趕先進”的良好風氣。
目前,安順市委組織部共舉辦抓黨建促脫貧等培訓班524 期,邀請各類先進典型上講臺242 次,培訓黨員干部群眾32400 余人次。
2018 年9—12 月,安順市委組織部開展第三期“‘領頭雁’素質提升跟崗實訓活動”,來自市內部分貧困村的村支書、村主任以及黨員共543 人參加。
參訓人員分批次到平壩區樂平鎮塘約村、天龍鎮高田村,西秀區雙堡鎮大壩村、劉官鄉大黑村,普定縣化處鎮化新村,關嶺自治縣上關鎮樂安村6 個實訓基地進行培訓學習。
實訓時間為5 天,每次5—9 人,以“實戰式”參與實訓基地工作任務的模式,要求支書對支書、主任“手把手”教、“點對點”帶。
來自樂平鎮補隴村的楊時林就是這期學員中的一個,他說:“我們村之前也有合作社,但是管理比較混亂,沒賺到錢。我發現塘約村的合作社就不一樣,對于村里集體發展的產業,他們要簽訂責任書,完不成會有相應的懲罰,這樣大家就會更上心。”
通過體驗式、代入式的跟崗實戰,大家身臨其境、身處其事,感受先進思路、先進方法,形成認同、看清差距、激發對比,再回去根據各自村里的實際情況找方法、謀發展。
同樣參加過實訓的高田村村支書朱高學通過學習就帶領村民們走上了致富道路。
在朱高學的帶領下,高田村首先開展“兩學一做”、認真抓“三會一課”、組織學習“淬火升華·六項行動”和“塘約道路”理論,狠抓黨建。然后通過黨建引領,著力發展產業,因地制宜帶領村民發展高標準蔬菜種植、水產養殖、生豬代養、林下養雞、高山云霧茶、三七種植、食用菌種植、生態漁莊八大產業。
2018 年,高田村人均收入8100元,村集體收入30.38 萬元。貧困戶由原來的307 戶減少到12 戶,貧困人口從1086 人減少到45 人,貧困發生率從17%減少到0.69%,計劃在2019 年全部脫貧。
農村要發展、支部是關鍵,支部要堅強、支書是核心。安順的“領頭雁”實訓工作,聚焦村黨組織書記能力提升,讓先進經驗遍地開花。目前,全市共有8 個“領頭雁”實訓基地,共培訓村(社區)黨員干部963 名。
2018 年,安順市委組織部與安順電大合作,對全市1008 個行政村特別是569 個貧困村,年齡在18 至50歲之間、高中以上學歷的村支“兩委”干部、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中農村知識青年、后備干部,啟動學歷提升三年行動計劃。
結合農村實用需求,開設農業經濟、休閑農業、行政管理三個專業。考慮到村干部們都有工作在身的情況,學習采取線上為主、面授為輔的方式。

通過“三堂一評”的村干部教育模式,安順市村干部的能力和素質得到了很大提升。圖為安順電大“村干部學歷提升班”的學員們在集中學習。(安順電大供圖)
安順市、縣兩級財政投入58.4 萬元,電大減免11.68萬元,對于村支書、村主任實施全免費政策,其他干部、后備干部也只需自己承擔20%的學費。
首期學歷提升通知下發后,共有590 名符合條件的村干部報名,根據計劃,安順市委組織部篩選了200 名人員就讀。
在安順電大的課程表上,記者看到,村干部學歷提升班的學員們三年要學習的課程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公共政策概論》《計算機應用基礎》《地域文化》等20 多門。
“村干部大多數時候都奔忙在脫貧攻堅一線,對于計算機操作不熟,而我們的課程又有很多都要在電腦上完成,因此我們在每個學期的開學之初都會首先進行計算機知識講座。”安順電大黨總支書記、校長徐敏介紹,“我們還建起了微信群,大家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隨時提問,同學之間也能互相交流。”
“我們村擁有紅色旅游資源,報專業的時候,我特意選了休閑農業。通過學習,我了解到了很多紅色旅游景區開發和管理的知識,接下來我想通過學習把我們村的旅游搞起來。”安順市經開區幺鋪鎮青源村村主任黃華明說。
2018—2019 年,已 有400 名 村干部順利就讀“高升專”“專升本”學歷提升班。三年行動計劃結束后,預計有600 名左右村干部能獲得大專以上學歷。
“安順在基層黨建方面有塘約村和大壩村這樣的成功樣本,我們就應該充分利用起來,讓大家學習受益。”安順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啟動村干部學歷提升計劃,目的是提升村干部的經營和管理能力,為推動農村加快發展打造一支不會走的帶頭人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