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李思瑾
黃平縣上塘鎮盯緊傳統優勢產業,計劃到2020 年實現全鎮養殖蜜蜂規模達1 萬箱以上,戶均2 箱,每戶可增收5000 元以上。
“我想讓大家說上塘是‘甜蜜’的。”5 月13 日,在上塘鎮朱家山原始森林公園清澈的河流邊,黃平縣上塘鎮黨委書記李林向記者介紹了有關“甜蜜小鎮”的構想。
“上塘鎮森林覆蓋率67%,擁有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如果把這片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百姓們的生活就會是甜蜜的。”李林說,“甜蜜”的另一層含義,是上塘良好生態帶來的林木多樣、山花漫野,每個季節都有大量蜜源植物開花流蜜。當地百姓自古就有養蜂的傳統。“盯緊傳統優勢產業,我們計劃到2020 年實現全鎮養殖規模達1萬箱以上,戶均2 箱,每戶可增收5000 元以上。”
有此“甜蜜”夢想的,不止李林一人。
苗疆蜂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曉慧是上塘鎮白巖村(原永愛村)人,在貴陽工作的她把父母接到身邊安享晚年。父母想念家鄉的景,牽掛村里的人,就和女兒商量:“我們回老家吧?”
生在苗家的張曉慧從小喜歡蠟染等技藝,工作以后常抽時間拜師學藝。但不少蠟染用的原料是工業蠟,而工業蠟不利于健康,張曉慧想到家鄉人蠟染用的原材料是蜂蠟,于是萌發了回家養蜜蜂的想法。
“我是吃著野蜂釀的蜜長大的。”張曉慧記憶里,她家糧倉每年都會有許多野生蜜蜂飛來筑巢。
去年5 月,張曉慧回到家鄉,成立了黃平永愛中蜂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
中國農科院蜜蜂研究所提供的資料表明,在人類所利用的1330 種作物中,有1100 多種需要蜜蜂授粉。張曉慧咨詢大量農林專家得知,蜜蜂飛舞于林木花草間,不僅直接釀造源于鮮花之蜜,而且能通過授粉助創比蜜還多百倍的農林產值。
原本有著“傳承傳統技藝”夢的張曉慧發現,養蜂是一種生產周期短、投資見效快的產業,不僅不占用耕地,還有著“飼料成本低、勞動力要求低”等優點,能夠很好地帶動山區農民脫貧致富。“我決定把‘蠟染’夢放一放,先專心做好養蜂產業。”
“產業想要做大,就要‘有技術’地養蜂。”張曉慧聘請了貴州大學、湖南農業大學動物醫學專業的碩士作為公司的技術指導,并鼓勵在職員工考研、外出學習技術。
“選擇養蜂場地很重要,必須通過現場認真的勘察和周密的調查,從有利于蜂群發展和蜂產品的優質高產的方面來考慮。”張曉慧說,蜜蜂的有效活動范圍在離蜂巢半經2.5—3 公里,在這個范圍內,全年至少要有一種以上的主要蜜源植物,并在蜂群活動季節還需要有多種花期交錯、連續不斷的輔助蜜源植物,以保證蜂群的繁殖和多種蜜蜂產品的生產。“除此之外,太過暴曬不利于蜜蜂繁殖,處于風口不利于蜜蜂飛行。總之,給蜜蜂‘安家’是一件需要謹慎的事情。”

黃平縣上塘鎮黃平永愛中蜂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育種基地。(黃平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黃平縣上塘鎮黃平永愛中蜂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育種基地里,技術人員正在查看蜂脾情況。(黃平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中華蜂屬中國獨有蜜蜂品種,最大的特點就是能采集零星蜜源植物,非常適合中國山區定點飼養。”經過多方咨詢,黃平永愛中蜂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選擇了傳統的中華蜂為養殖對象。確定品種后,張曉慧團隊就去山野和農家收集蜜蜂。
收集的蜜蜂有限,怎樣使蜂群快速發展壯大?湖南農業大學動物醫學專業在讀碩士易勤寶告訴記者,一個蜂群有諸多雄蜂和工蜂,卻只有一個蜂王。蜂王為雌蜂,負責繁殖后代。一旦有新的蜂王出現,老的蜂王就會帶著部分蜂群“出走”。“因此,加快蜂群壯大的方法就是‘人工分蜂’。”
“人工分蜂”需要培育出新的蜂王。“所有幼蟲出生都一樣,只因‘培養方案’不同,才會長成不同的蜂。幼蟲食用糖漿,長大就是工蜂,若能一直食用蜂王漿便可以完全發育而成為蜂王。”易勤寶說,當王臺杯內有幼蟲時,工蜂便會分泌蜂王漿去喂食幼蟲,只要在仿照自然王臺大小做成的塑料王杯內,即可誘使工蜂在王杯內分泌蜂王漿。
這是一項不簡單的技術活。易勤寶和同事們不僅要用工具把比一顆米還小的蟲卵從蜂巢里面取出放進蜂王臺,還要在特定的時間將羽化的蜂王移出,防止最先爬出王臺的蜂王攻擊蜂房中尚未成熟的蜂王。
養蜂人做的工作還有很多。每年6—10 月,馬蜂加速繁殖,“緬甸紅娘”“黃腳胡蜂”等雜食性馬蜂會咬食蜜蜂。養蜂人要穿上厚厚的防護服,去周圍樹林里搜索、除掉馬蜂窩。
經過一年發展,黃平永愛中蜂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現已建成1 個育種基地、7 個采蜜基地,共2000 多箱蜜蜂,覆蓋122 戶貧困戶360 人。
“我們村貧困人口占了總人數一半,山高坡陡,中草藥種植產業、家禽養殖產業都發展失敗了。”上塘鎮桂花村村支書陶德前說,開群眾會說到要養蜂,村民們都很激動,都感覺養蜂產業,應該是一條正確的路子。
“以前養過野生蜜蜂,但是我不懂技術,它們高興來就來,不高興就走。我留不住它們。”桂花村村民彭大根是參與養蜂最踴躍的人之一,去年就去育種基地認真地學習技術,后被村民們推舉為村里養蜂基地的看護人,“干好這新事業,我有信心!”
合作社采用“統一供蜂種、統一技術培訓指導、統一采集蜂蜜、統一品牌銷售、統一經營管理、共同(統一)脫貧致富”的“六統一”養殖模式,帶動貧困戶參與發展養蜂產業。
“在我們的規劃中,不僅僅只有養殖和賣蜂蜜,我們還會將蜂蜜和旅游、農業、民族手工藝結合起來,走融合發展道路。”張曉慧說,目前公司正在籌建蜂蜜產業加工廠,加工廠將實現對原生態蜂蜜、蜂膠、蜂蠟、蜂蜜保健品、蜂蜜美容護膚品等的開發與生產。
下一步,黃平永愛中蜂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準備試水“我在苗疆有桶蜂”等眾籌互動模式,游客花錢認領一箱蜂,每年可得到20 斤土蜂蜜,可以自己參與采蜜,也可讓公司幫忙寄回,實現上塘鎮蜂蜜事業與生態農業、旅游的聯動發展。
“今年夏天,上塘鎮成片五倍子花開,我們會收獲高品質的中藥材蜜。”張曉慧說,“等鄉親們都脫了貧,上塘鎮就真的沉浸在‘甜蜜’的氣息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