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棟
美國總統7日突然連發數條推特,宣稱取消原定于11日前在戴維營與阿富汗塔利班領導人的“秘密會晤”,美國與塔利班和談在重現曙光以后,又突遭挫折。
自美國負責與塔利班談判的阿富汗問題特使哈利勒扎德于近日宣布,已經與塔利班達成原則性協議后,就面臨來自美國國內、黨內甚至是白宮內部的強烈批評。蓬佩奧也以塔利班的身份與稱呼問題為借口,拒絕在協議上簽字。但無論如果,美國如果要從阿富汗體面撤軍,必須要與塔利班達成一份協議。協議如果最終達成,可能給阿富汗和周邊地區帶來兩種可能性:一是治,二是亂。
從好的可能性來看,美軍撤出以后,阿富汗將向“阿人治阿”的方向發展,有機會發展出一個適應本國國情的政治和社會結構,重新回歸穩定和安全的狀態。從歷史和現實看,絕大部分自我治理的國家都實現了穩定、安全和發展。阿富汗擁有悠久的歷史,當然也具備這一能力。在上世紀70年代以前,阿富汗就曾有過良好的發展階段。
從壞的可能性來看,美軍撤出以后,當前的安全平衡會被打破,阿富汗有可能陷入更大規模的內戰之中,甚至重新成為國際恐怖主義的溫床和策源地。當年蘇聯撤軍以后,阿富汗不僅沒有回歸和平,反而出現巨大的權力真空,令眾多武裝組織在此投身長期內戰。因此,如果美國撤軍不當,阿富汗陷入大規模內戰的可能性仍然非常大。
阿富汗前途如何,長期來看取決于阿富汗人民,但是在短期來看取決于外部因素,尤其是美國的態度。在入侵阿富汗以后,美國取代巴基斯坦成為阿富汗最重要的外部因素。具體來說,美國是“有序而負責”的撤出,還是無序的、不負責任的撤出,將決定阿富汗的未來。從對阿富汗、地區和美國自身有利的方面來看,有兩點很重要:
一是美國要從阿富汗有序撤軍。并且,這個“序”,無論是順序還是秩序,都要根據阿富汗國內安全形勢的需求來定,而不能僅僅根據美國國內政治需求尤其是選舉需要來確定。目前美國政府與塔利班的談判有很多缺陷,最重要的一點是受到國內選舉需求的影響。特朗普在競選期間,曾把從阿富汗完全撤軍作為一個重要的宣傳口號。現在他不僅沒有兌現,美國在阿駐軍人數反而高于他上臺的時候。這可能導致特朗普總統為了下次競選,而倉促達成撤軍協議,甚至是不考慮阿富汗安全形勢的撤軍。這種突然出現的安全真空,將是非常可怕的。
二是美國要在撤軍后繼續對阿富汗負責。美國人可以走,但應盡的義務不能丟。阿富汗局勢發展到今天,主要是美國反恐戰爭的結果。阿富汗人已經為此付出相當大的代價,有權要求美國承擔相應的人道主義和政治經濟義務。當年蘇聯撤軍以后,阿富汗陷入長期內戰,主要是因為蘇聯撤軍以后,美國等國家也同時“撤出”相應資源,使得支撐阿富汗局勢的所有外部因素同時消失,而國內政治結構又沒有同時建立和維護。如果這次撤軍以后,美國停止對阿富汗的經濟和安全援助,有可能讓阿富汗政府迅速崩潰,失去與塔利班談判、維持局面以形成新政治格局的能力。塔利班也會因此而拒絕與阿富汗政府談判、合作,更愿意選擇單邊而不是各方協調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更重要的是,以有序而負責的方式撤出阿富汗,也符合美國自身利益。一個穩定而安全的阿富汗,一方面會減少其重新成為反美恐怖主義溫床的可能性,符合美國自“9·11”事件以后長期追求的反恐安全目標;同時,它也多少能增強一點國際社會對美國的信心。▲
(作者是復旦大學南亞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