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陽

今年6月份,杭州光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云科技”)向上交所遞交科創板上市申請書,目前進入“已問詢”階段。本次公司擬公開發行不超過4010萬股,計劃募集資金余額3.49億元,其中2.63億元投向于光云系列產品優化升級項目,0.85億元用于研發中心建設項目。
《股市動態分析》周刊記者通過研讀其招股說明書,發現光云科技存在不少問題,或將成為其成功過會的阻礙。首先是,光云科技不僅在資金層面上得到阿里支撐,在業務上也與之往來非常密切,由于高度綁定阿里系,公司在其他平臺上的收入規模很小,這將使公司面臨單一依賴的風險,且不得不令人懷疑公司的業務及財務獨立性是否具有保證。其次是,光云科技現金流充裕、不僅手握5億理財產品,還頻頻分紅,令人猜想公司是否借此科創板的東風,來達到上市圈錢的目的。此外,光云科技以公司名義無息借款給員工買房,經保薦機構和律師核查,該借款行為違反了《公司法》的相關規定,反映出公司內控制度建設存在缺陷,以及對相關法律規定的認知不足。
深度綁定阿里系
存在單一依賴風險
光云科技核心業務是基于電子商務平臺為電商商家提供SaaS產品,在此基礎上提供配套硬件、運營服務及CRM短信等增值產品。公司在電商SaaS領域的主要代表產品及服務包括超級店長、快遞助手、超級快車、旺店系列等,其他增值產品主要包括快麥電子面單打印機、超級快車人機、云托管等。
2016年-2018年,光云科技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2.62億元、3.58億元、4.65億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為2112.96萬元、8862.69萬元、8337.05萬元。截至2018年年底,電商SaaS產品收入占公司營業收入比重高達61.81%,金額為2.88億元。
光云科技的SaaS產品收入主要來源于阿里巴巴商家服務市場,與阿里收入體量相比,公司在京東、拼多多等其他國內較大的電商平臺上的收入占比雖持續提升,但規模極小。
查閱前五大供應商名單,阿里系旗下淘寶(中國)軟件有限公司三年均位列光云科技前五大供應商之中,而且公司向其采購的金額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金額分別為3308.82萬元、4085.73萬元、6152.94萬元,占當期營業成本比重分別為28.75%、26.42%、33.14%。除此之外,公司還向阿里巴巴云計算公司和通信技術公司采購產品,2018年采購占比為10.87%??梢?,光云科技對阿里巴巴系供應商的業務資源依賴度極高。
在光云科技前十名股東名單中,記者發現阿里系旗下的阿里創投是公司第六大股東,持有4.80%股權??梢钥闯?,報告期內,光云科技與阿里系的關系匪淺,阿里不僅是公司前十大股東之一,同時既充當主要客戶,又是主要供應商,倚靠大樹的光云科技得以呈現出高增長的態勢。但也正因如此,在深度綁定阿里的背后,公司產品運營平臺主要應用在阿里平臺,存在單一依賴的風險。不知光云科技在京東、拼多多等其他國內較大的電商平臺上的收入規模相對較小,是否因為顧忌阿里的關系而放棄其他電商平臺的合作機會。
此外,在結算方式上,阿里巴巴商家服務市場一次性對企業收款,按月與光云科技結算,阿里在產業鏈上的優勢地位可見一斑。從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情況來看,光云科技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占營收比重不算大,金額分別為1743.39萬元、2037.66萬元、2979.63萬元,但應收賬款余額80%以上是來自淘寶軟件公司,由此可見,公司在面對阿里系時缺少一定的話語權。
上市動機不純
或存圈錢嫌疑
此次上市,光云科技擬募集資金總額僅為3.49億元,但從現金流、負債以及賬上現金情況來看,公司儼然一副不差錢的樣子。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一直高于凈利潤,分別為0.69億元、0.99億元、1.05億元,說明公司凈利潤現金含量高,現金回款能力強。
與此同時,光云科技賬上貨幣資金雖有所下降,但其他流動資產科目顯示,2016-2018年公司持有的理財產品逐年遞增,分別為1.64億元、4.32億元、5.02億元,當期獲得持有理財產品的投資收益分別為115.20萬元、1239.11萬元、2105.67萬元,合計為3459.98萬元。
截至2018年末,公司資產負債率13.86%、流動比率7.3、速動比率7.16,也可以顯示出光云科技的資金壓力并不大,短期償債能力較好。此外,光云科技三年里頻頻分紅,2016年現金分紅3000萬元、2018年分紅2500萬元。
結合上述財務指標,可見光云科技現金流充裕、且手握5億理財產品。而此次上市,光云科技募集金額不大,明明可以利用自有資金或低息銀行貸款來解決募投項目問題,公司卻在這個時點選擇上市。這些不免令人懷疑光云科技上市的動機不純,公司或想利用此次科創板的東風,來達到上市圈錢的目的。
除了以上問題之外,光云科技還存在以公司名義無息借款給員工買房的情況。2016年度,公司為時任副總經理的翁云鶴和嚴超分別提供免息借款120萬元和50萬元用于各自家庭住房安置。鑒于嚴超對公司經營發展做出了較大貢獻,2017年8月公司決定對其獎勵30萬元抵減借款。
雖然借款給員工購房,這在上市公司中并非先例,但經保薦機構和律師核查,公司對翁云鶴、嚴超的借款行為違反了《公司法》的相關規定。這直接反映出公司內控制度建設存在缺陷,以及對相關法律規定的認知不足。針對公司未來如何保證內控制度健全有效性等問題,記者發去采訪提綱,但遺憾的是公司并未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