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偉
35年前的1984年6月12日,一架有著尖尖的機頭,修長體形的戰機從容起飛,沖向天際,引起轟動!它就是我國首款全天候高空高速戰機——殲-8Ⅱ。盡管在當時還沒有自己的代號,但是它也有著一個好聽的昵稱——空中美男子。
眾所周知,對于一些軍事上的頂尖裝備和具有戰略和劃時代意義的武器裝備,常常會有屬于自己的代號,目的是方便將其和數字字母組合而來的序列號區分開來。這個特點體現在航空軍事領域方面尤其明顯。例如,美空軍戰機F-22就被稱為“猛禽”,B-2戰略轟炸機叫做“幽靈”等等。中國戰機同樣如此,目前已經廣為外界熟知的幾款明顯戰機,同樣有著大氣威猛的代號。比如殲-10叫做“猛龍”、殲-20叫做“威龍”、運-20叫做“鯤鵬”……這些代號不但代表了這些明星戰機的鮮明特點,更凝聚著人們對于這款戰機的喜愛和希望。
中國自主研制戰機的開端
說到殲-8Ⅱ,就必須要先講講他的前輩殲-8飛機。
殲-8是中國沈陽飛機工業公司(簡稱:沈飛)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設計研制的雙發高空高速截擊戰斗機,于1969年7月5日首飛成功,1979年完成設計定型,1980年開始服役。
殲-8戰斗機是我國首次嘗試自己設計的全新戰斗機。它首次實現了機頭安裝大型火控雷達,兩側進氣高空高速和對敵機超視距攔射,性能指標基本和二代機比如美國F4和俄羅斯米格23戰斗機持平。曾是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20世紀80年代至21世紀初期的主力戰斗機種之一。
20世紀70年代后,伴隨著世界主流戰斗機設計思想的改變,新型戰機的作戰思路不再是簡單的追求高空、高速,而是要求有更先進的雷達火控系統、信息化能力和超視距攻擊能力,飛機性能也更加追求中低空機動性能。
當時,中國還沒正式開始研制自己的第三代戰機,為了適應這一潮流以及部隊裝備新需要,沈飛在殲-8的基礎上研制了殲-8Ⅱ飛機。其發展重點是武器系統、火控系統、機載電子設備和動力裝置。
殲-8Ⅱ飛機于1980年9月開始研制。為確保新機提前上天,沈飛還與當時的航空工業部簽下軍令狀。500多個日日夜夜,從蕭瑟深秋到寒凝大地,從萬木吐綠到百花盛開。1984年6月12日,殲8II飛機肩負著沈飛人的夢想與期盼騰空躍起,飛向湛藍的天際!
殲-8Ⅱ首飛成功比國家計劃提前4個月,其研制周期之短、質量之好被空軍領導譽為“創造了一個奇跡”。
作為一種全天候超音速殲擊機,殲-8Ⅱ實現了晝間、夜間和復雜氣候條件下攔截和殲滅空中入侵敵機的能力以及很好的中低空作戰能力。
該機在殲-8的基礎上對部分機體進行了重新設計,采用兩側進氣,增加了安裝航空電子設備的空間,裝備有208型單脈沖火控雷達,這也是中國第一種具有攔射能力的雷達,搜索距離為40千米,理論上具備了導引空空導彈的能力。
殲8Ⅱ同時改進了火控系統、武器系統、機載電子設備和動力系統,換裝了2臺功率更大的渦噴-13A雙轉子發動機,單臺推力達6600千克,這使得殲8Ⅱ在具備更好的中低空機動性能同時,武器掛在能力也達到了2.2噸;武器外掛架也增加到了7個,初步具備了全天候攔射能力,裝備了雷達制導的中程攔射導彈。此外,對地攻擊能力也有所增強。
殲-8II具有優秀的加速和爬升性能,在5000米高度從M0.8加速到M1.2僅需22秒,超過典型的三代機,如“幻影”2000C的50秒、F-16A的28秒和F/A-18C的30秒。
亮相巴黎驚艷世界
殲8Ⅱ戰機在1988年10月獲得設計定型,開始裝備中國空軍和海軍,成為我國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國土防空的最重要機型。而值得一提的是,殲8Ⅱ也是曾讓世界為之震撼世界的中國戰機。
上世紀80年代,是中國與西方軍事技術交流的高峰期。在當時,還沒有珠海航展時,展示國產殲擊機等軍用航空出口產品的舞臺是北京航展,但無法展示實機,于是在1987年的巴黎航展上,中航技首次組織了國產殲擊機、強擊機的實機參展,最新的強-5C和殲教-7高教機,都以真實的矯健身姿在布爾歇機場進行了公開亮相。
之前一年的8月,中航技公司代表中國航空工業首次參加范堡羅航展,并攜帶殲8Ⅱ飛機模型參展,當時有人竟不相信這是真的,當外國人看了殲8Ⅱ飛機表演的錄像,發出了驚嘆。外電評論,“殲8Ⅱ飛機的誕生,標志著中國殲擊機擺脫了米格系列,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p>
1989年6月,殲8Ⅱ飛機實物昂首進入第38屆巴黎國際經常待在辦公室加班更是常事,不停地凝思苦想,改進設計方案。
從方案論證到設計定型,最終殲-8Ⅱ飛機用了8年時間,比殲-8原型機的研制幾乎縮短了一半,創造了一個中國航空歷上的奇跡。
正是由于對殲-8系列飛機的重大貢獻,顧誦芬被譽為“殲-8之父”。作為飲譽海內外的兩院院士,他在中國現代航空工業史冊里譜寫了一頁不朽的光輝篇章,為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和樹立了里程碑。
生死戰友 “??招l士”王偉
提到殲-8Ⅱ,我們更不能忘記另外一個名字——王偉。
2001年4月1日,美國一架偵察機侵犯我南海領空,我軍隨后派出兩架殲-8Ⅱ跟蹤攔截。美軍飛機突然撞向我殲-8Ⅱ戰機,編號81192的飛行員王偉再也沒有返航,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33歲。
王偉落海后,海軍及地方有關單位和人民群眾克服海上惡劣環境和復雜氣候等困難,連續奮戰14個晝夜,展開了大規模的搜救行動,卻始終沒有找到他。
在執行這次任務時,王偉堅毅果敢,沉著冷靜,在最后一刻選擇了用生命守護中國領空,將熱血灑在萬里海疆,用生命書寫了忠誠!
王偉犧牲后,中央軍委于2001年4月24日在北京授予王偉“??招l士”榮譽稱號和一級英模獎章,海軍黨委批準王偉為革命烈士。每年的4月1日,“81192”這組數字都會出現在許多人的面前,也讓人再次想起這張已經離開了我們多年的年輕和堅毅的面孔。
2001年發生的南海撞機事件成為中國軍隊發展壯大進程中的一個具有重大影響力的事件。
撞機事件發生后,中國空軍包括海軍航空部隊痛定思痛,開始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換裝。如今國產殲-10、殲-11、殲-20、運-20等一批先進戰機開始相繼裝備部隊。在不遠的將來,更為先進的轟炸機也即將裝備部隊,從此,祖國的??疹I土有了更加強大的防衛力量。
“八爺”家族 枝繁葉茂
在軍迷口中,除了“空中美男子”,殲-8Ⅱ還有一個霸氣十足的外號——八爺,充分代表著大家對它的喜愛。
伴隨著中國殲-10、殲-11、殲-15、殲-16甚至殲-20隱身戰機的服役,殲-8系列戰機已經退居二線,并開始逐漸退出現役。不過,作為上世紀80年代中國??哲娮钜锌康闹髁饳C,在陸續裝備中國??詹筷牭耐瑫r,殲-8Ⅱ戰機一直在進行不斷的“魔改”升級,已發展出了多個衍生型號:如殲-8ⅡM(采用俄制航空設備和武器系統的升級型號)、殲-8ⅡACT(技術研制機型)、殲-8ⅡBlock-02(使用新型設備進行了升級)、殲-8Ⅲ(裝備有最新研制的雷達系統)和殲-8D(安裝了空中加油系統)等。
為了強化中國空軍的遠程作戰能力,在殲-8Ⅱ戰機的基礎上,中國研制出第一款具備空中加油能力的殲-8D戰機。并在建國50周年閱兵上首次亮相,當時2架殲-8D戰機伴隨轟油6加油機通過檢閱臺,引起了外界的廣泛關注。
有消息顯示,殲-8D戰機從1996年開始裝備中國海空部隊,該機的裝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國戰機航程短的問題,也為中國后續戰機空中加油能力的發展,起到了關鍵的過渡作用。
此外還有殲-8DF,其主要改進在于加裝PL-12新型空空導彈,升級綜合火控系統,加裝數據鏈和雙桿操縱系統,座艙具有一平二下多功能顯示器和綜合顯示控制系統,飛行員可佩帶頭盔瞄準具引導PL-8大離軸角空空導彈,此外還增加了數據傳輸記錄設備和語音告警裝置等航電,其中距作戰能力和綜合作戰能力大幅提高。
完全可以這么說,殲-8DF已經具備了不輸于三代機的大腦和武器。在超視距空戰中,超音速性能將能轉化為戰術優勢,更快速占據有利位置,以超音速發射中距彈增加導彈射程等。因此殲-8DF憑借本身的超音速性能和周到詳盡的地面引導之下,在防空作戰中還是能有所作為的。
殲-8F被譽為殲-8戰斗機系列中作戰能力最強的戰機,認為是首款真正的“多用途”戰斗機。該機重點改進了電子、火控、導航等系統,是全天候殲擊機,具備與所有三代機進行BVR作戰的能力。對比殲-8戰斗機其他型號可以說具有跨時代的意義。
殲-8F在航電和武器系統方面有了長足進步,具有1492脈沖多普勒火控雷達,能發射霹靂-12主動雷達制導空對空導彈,甚至具有投擲精確制導對地攻擊武器的能力,座艙也進行了現代化升級,以及更強大的 WP-13BⅡ渦輪噴氣發動機,可以說與最初的殲-8Ⅱ在作戰性能上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此外,還有殲-8FR,它是殲-8Ⅱ發展的F型戰斗機的戰術偵察改進型,同時擁有原有的空戰能力和新增加的偵察能力。殲-8FR戰斗偵察機去掉了腹部的23-2雙管機炮,加裝了一個偵察吊艙。這一機腹掛載的偵察吊艙,主要使用航空照相偵察設備,覆蓋下方目標區域,因此“超低空高速飛越”是殲-8FR戰斗偵察機最為關鍵的作戰飛行方式之一。
35年來,殲-8Ⅱ戰機以及后續的改進型戰機,一直守護著這片國土和人民。當年被叫做“空中美男子”,代表著我們對它的希望。如今,新的戰機殲-10、殲-11、殲-15、殲-16甚至殲-20隱身戰機正在接過這份重任,讓我們衷心地對這位“老兵”說聲: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