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立功
村委會主任李某因該村去年新建辦公樓存在資金缺口,便動起了歪腦筋。他認為危房改造工作牽涉面廣、資金量大,也不易被人發現,便以自己的名義違規申請了危房改造項目資金。隨后,李某將得到的1.25萬元危房改造項目資金存入鄉村財務賬號,用于辦公樓建設。李某好心辦了錯事,受到黨內警告處分。
可以說,李某的行為是典型的以權謀“公”的行為。或許有人會為李某受到黨紀處分鳴不平,認為李某是為集體著想,不應受到處分。其實,李某受到黨紀處分一點也不冤。首先,李某不符合申請危房改造項目資金的條件,但他利用職務便利,瞞天過海,違反了相關的規定。其次,為村辦公樓建設籌措資金,可以通過正規、合法的途徑,李某以騙取國家危房改造項目資金來籌集資金的做法,顯然是不合法的。
當前,有的黨員干部確實在因“公”違紀問題的認識上有誤區,有的單位違規發放津貼,認為是黨委集體研究的就合規;有的黨員干部借下鄉調研或扶貧之機,在基層違規吃喝,認為是工作需要;甚至在違反了黨紀黨規被查處后,還“鳴冤叫屈”。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問題,主要還是因為有的黨員干部紀法觀念淡薄、認識上有偏差,認為為公辦事不存在違法違紀,即使違法違紀也可以不予追究。這種把為“公”作為違紀違法的“擋箭牌”的想法、做法都是極為錯誤的。
為公辦事不是公權越界的借口,如果把為公辦事建立在違反紀律、亂規矩、壞制度上,必然會侵占其他局部的利益,甚至可能侵占其他大多數人的利益,而且還會使公權力不受約束而失控,造成不良影響,這樣的公事即使辦成了也得不償失。任何工作需要都應以合法合規為前提,以紀律規矩為關口,決不能打著“為公”的幌子違紀違法、胡亂作為。對為公辦事違反黨紀黨規同樣要嚴肅處理,如果在對公對私上有雙重標準,必將影響黨和政府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