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亦權
1921年,朱自清在江蘇省立第八中學擔任語文老師。一次,講的內容比較難,他讓學生們在午飯后多復習幾遍。
中午,朱自清吃完飯,發現學生們都在校外的湖邊打鬧,就問他們怎么沒去復習功課,一個膽子大的學生說:“老師,我們晚上回家補是一樣的。”
朱自清笑笑,讓這個學生撿一顆石子扔到湖里。學生雖然不知道朱自清想干什么,但還是照做了。朱自清還是笑著,讓他再撿一顆石子扔進去。可就在學生準備拋石子時,朱自清卻突然喊停,讓他把石子扔到了旁邊的草叢里。學生照做后一臉困惑地看著朱自清,不知道老師的葫蘆里究竟賣的什么藥。
幾秒鐘后,朱自清又讓他向湖里扔一顆石子,待學生完成后,朱自清才問:“我問你,現在是第幾顆石子扔進了湖里?”“第二顆。”學生回答。
“對,但如果你把剛才扔進草叢的石子也扔進湖里,現在就是第三顆。”朱自清說,“但是就算你往湖里扔再多石子,也永遠無法把第二顆補回來。讀書也是一樣,如果你中午不復習,就算晚上復習得再好,也無法補回逝去的時間。”學生們聽后,紛紛紅著臉回教室復習去了。
趙紅星摘自《今日六合報》
(時間一去不復返,機會錯過不再擁有,我們能做的只有珍惜當下。本文適用于珍惜時間方面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