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融

我9歲時才發現,原來爸爸也可以很溫柔,只不過他的溫柔都給了剛出生的妹妹。
記憶中,大概從幼兒園開始,我就不間斷地吃爸爸做的“竹筍炒肉絲”:打鬧時,我如果不小心把同學推倒了,當天晚上就只能趴著睡覺了;寫作業時,我如果沒在規定的時間完成,爸爸就會拿出小竹棍抽我的左手,反正腫了破了也不影響吃飯寫字。所以,隔三岔五地,我家總能傳出一陣陣的鬼哭狼嚎聲。
到了小學,“炒肉絲”的頻率更高了,而且新加了一條要求:不準哭。爸爸的邏輯是,男子漢流血不流淚,犯了錯就得挨揍!小學四年級期末考試成績出來的那天,我還沒走出校門,就遠遠地看到了等在門口的爸爸。看他那“兇神惡煞”的樣子,肯定已經得知我數學只考了75分的消息!果然,一回到家,他就拿起小竹棍,開始了“追命連環十八問”——
“其他同學都考90分以上,你是怎么回事?”
“漏做題了?你怎么不漏吃飯啊?”
“我是怎么跟你說的?不要馬虎,不要毛躁!你的耳朵是擺設啊?轉過去!”
啪啪啪!一連十幾下,打在小腿肚上。我默默咬緊牙關,這個時候是萬萬不能哭的,一哭懲罰還得加倍!
就在這一年,妹妹出生了。說真的,我一點兒也不覺得爸爸媽媽圍著妹妹轉有什么不好,反而很希望妹妹能吸引他們的全部注意力,特別是爸爸的。可沒料到,爸爸變成了“雙面人”,對著粉嘟嘟的小嬰兒百哄不厭,對我卻是“暴風驟雨”“電閃雷鳴”,有時候我也會在心里想:為什么妹妹的爸爸不是我的?
就這樣,被打著揍著,我進了初中。妹妹會說話了,會走路了,會在爸爸揍我時喊“哥哥快跑……”
上次,也許是心情不好,也許是壓力太大,我很是“大無畏”地逃了一節補習課,結果自然被爸爸狠狠揍了一頓。
“不打哥哥!”妹妹聽見我挨揍的聲音,跌跌撞撞地跑過來抱住了爸爸的大腿,“哥哥疼……”不知怎的,聽到妹妹稚嫩的聲音,我心里一酸,眼淚涌了上來。爸爸看見了,吼道:“你不是膽子大嗎?不是男子漢嗎?都敢逃課了,還哭什么哭!”
聽了爸爸的話,妹妹哭著大喊:“哥哥不當男子漢!”爸爸丟下一句“好好反省”,就抱起妹妹哄去了。
我木然站在那里,身上火辣辣的。是啊,哥哥不當男子漢,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