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智能制造裝備是具有感知、決策、執行功能的各類制造裝備的統稱,是制造業中的高端裝備設備。大力培育和發展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對于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提升生產效率、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降低能源資源消耗有重要意義。智能制造業與會展業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二者之間協同發展將會推動經濟的發展。如果兩者的協同關系加以提高改善,不僅會在行業內獲得良好的收益,也必定會帶給國家更大的經濟利益。鑒于此,本文從沈陽市智能制造業與會展業現狀出發,結合兩個產業的發展特點,對二者協同的可行性加以分析,以期為沈陽市今后智能制造業和會展業發展決策和規劃提供參考。
關鍵詞:智能制造;會展;協同發展
一、現狀與問題
近幾年,作為東北三省的核心城市——沈陽,依托傳統老工業基地的積累和新技術的研發,在裝備制造領域,特別是智能制造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新松機器人在平昌冬奧會閉幕式“北京8分鐘”驚艷世界,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海星儀洲刃,’創造了我國有纜遙控水下機器人深潛紀錄。目前,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1431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230家。然而與北京和廣州等城市相比,沈陽的智能制造企業在行業內并未形成應有的影響力,距離“技術創新與研發基地”的發展目標仍有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行業內部資源整合仍需推進,專業集群效應有待放大;另一方面,原因是品牌推廣與宣傳力度不夠,人們對于東北制造業的認知仍停留在傳統階段。因此,沈陽智能制造行業亟須系統全面的營銷與推廣,而會展正是提升行業知名度、帶動行業發展的有效宣傳推廣方式。
二、智能制造行業與會展行業協同發展的可行性
“協同發展”是指多個主體為達成某一目標,相互協作以實現共同發展的雙贏效果。協同發展的過程不受限于工作性質與形式,可以垂直也可以平行。目前,協同發展理論已經被當下社會許多國家和地區接受。沈陽智能制造行業的崛起一方面要靠技術革新,另一方面也要整合多方資源,形成產業集群,擴大社會影響力。會展對行業的帶動效應非常明顯,會展與智能制造行業的碰撞將會帶來1+1>2的效益。結合沈陽智能制造業和會展行業的發展現狀,我們可以從理論依據、行業需求、政策保證、資金投入等多個方面來分析二者協同發展的可行性。
(一)協同發展理論依據
Eswaran提出的供給主導論認為,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生產性服務業貫穿制造業的各個環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制造業的發展。近年來,國內日漸興起對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的互動效應進行實證研究。大多數學者認為制造業拉動了生產性服務業需求,生產性服務業促進了制造業競爭力的提升。國內外諸多學者普遍認為,生產型服務業與制造業具有互惠性。會展行業作為智能制造業的下游服務性產業,對于整個產業鏈的拉動作用主要體現在促進產品銷售,提高行業影響,促進行業內部信息交流,二者之間的協同發展的可行性在理論上得到了證實。
(二)行業內部需求
智能制造已經逐漸由一個新型的行業成長為一個成熟的產業,沈陽高新科技企業和智能制造企業數量逐年上漲.與上游的零配件供應商和下游各行業企業形成密切聯系的產業鏈。在第十八屆以“智能制造與東北振興”為主題的中國國際裝備制造業博覽會中,專門設置了w1智能制造展館,共有187家智能制造類企業參加展會,在全部953家參展商中占比19.6%。隨著行業的發展和市場需求的擴大,以智能制造為主題的展會日益增多。如,2017中國寧波智能制造博覽會,2019中國國際機器人展覽會。智能制造行業對會展的需求也將與日俱增。
(三)政策保證
2016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7號文件《關于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一帶五基地”的發展目標:“爭取再用10年左右時間,東北地區實現全面振興,走進全國現代化建設前列,成為全國重要的經濟支撐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和重大技術裝備戰略基地,國家新型原材料基地、現代農業生產基地和重要技術創新與研發基地。”“一帶五基地”目標確立后,沈陽市委市政府陸續出臺相關政策扶植智能制造行業。2018年6月19日,國家機器人創新中心揭牌在沈成立,同年11月中國科學院大學機器人學院揭牌開工、中科院機器人與智能制造創新研究院投入使用。相關政策的扶持,將在智能制造行業的科研人才的引入、培養、技術的研發方面投入更多資源,搭建集產、學、研為一體的創新基地,為智能制造行業提供人員和技術保證。
(四)經濟支持
2019年年初頒布了《打造沈陽會展業千億產業鏈工作計劃》,明確了會展業發展的階段性目標,并且將投入1億元專項資金用于扶持和發展沈陽會展行業。會展場館、場館周邊配套設施都將不斷完善。會展行業對經濟的帶動作用逐漸被重視,沈陽會展行業也將成為朝陽產業。
三、結論
實現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全面振興,整合現有資源,進入全國裝備制造業的前列,并且注重科技創新,打造智能制造優勢品牌是切實可行的道路。沈陽智能制造行業依托政策、經濟等方面的優勢,可以實現與會展行業的協同發展,兩個行業相互促進,能夠實現1+1>2的效應。
參考文獻:
[1]陳建軍,陳菁菁.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的協同定位研究——以浙江69個城市和地區為例[J].中國工業經濟,2011(6):141~150.
作者簡介:
王宇佳,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遼寧沈陽。
課題項目:2019年沈陽市科技創新智庫決策咨詢課題《沈陽智能制造行業與會展行業協同發展策略研究》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