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毅
2019年3月,工信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印發《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明確提出“4K先行、兼顧8K”的總體技術路線,以及到2022年4K電視實現全面普及、超高清用戶達2億、超高清產業規模達4萬億元的目標。三年的時間,被譽為超高清的4K分辨率畫面真能有如此大的規模?似乎不少人家里的電視還停留在1080P時期……
白菜價的4K電視
相對于屬于頂層設計的4K/8K產業發展戰略,大多數消費者更關心的恐怕還是終端產品售價,畢竟體驗4K影音娛樂內容的前提是擁有一臺4K電視。然而,當下4K智能電視售價絕對能稱得上“白菜價”。
在各大電商平臺的4K超高清電視分類中可以看到,45英寸產品在1500元價格線上搖搖欲墜,而55英寸和60英寸產品分別跌破2000元和3000元價格線,即使是在70英寸這個傳統旗艦級尺寸上,其4K超高清電視售價也徘徊在了5000元邊緣。
事實上,本輪4K超高清電視降價最早可追溯至去年上半年,2018年蘇寧4·18大促時,不少消費者發現主流市場的55英寸4K超高清電視售價從逼近5000元一口氣跌到2300元左右,腰斬的售價著實讓市場消費者感到驚訝。接下來一年多的時間里,4K超高清電視售價一降再降。
較低的產品售價不僅降低了消費者購買門檻,更成功推動4K超高清電視在終端消費市場的普及,而在推動4K超高清電視持續降價的因素中,上游面板價格的持續暴跌成為主要推手。
持續暴跌的液晶面板
4K超高清電視售價在過去一年多時間里持續殺跌同LCD面板持續暴跌有莫大關系,大尺寸LCD面板在2016—2017年間本就出現了明顯頹勢,而2018年更出現多次斷崖式下跌。
受“世界杯”及南美地區數字信號轉換等因素推動,根據群智咨詢(SigmAIntell)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液晶電視面板的出貨數量為2.84億片,同比增長8.4%,出貨面積為1.51億平方米,同比增長9.5%,出貨數量及出貨面積均達歷史新高。
雖然需求提振,但面板價格卻出現持續下跌態勢,尤其是大尺寸面板價格,不少規格LCD液晶電視面板價格跌幅均超過20%,主流消費市場關注的65英寸面板更一口氣深蹲近30%。
這一狀況即使到了2019年恐怕也難以逆轉,根據群智咨詢(SigmAIntell)的調研數據,今年Q2季度面板產能環比將增長6.4%,同比則大漲15.1%,供需關系的失衡顯然會導致LCD液晶面板價格進一步下跌,從而讓4K超高清電視變得更便宜。
大尺寸LCD液晶面板供需失衡的背后,實際上是國內面板廠商的快速崛起。二十余年的追趕與積淀,終于讓以京東方、華星光電、惠科為代表的國產液晶面板廠商在全球液晶面板市場中拿到足夠的話語權。“引進技術,規模擴大,技術升級”的道路除了需要時間和資本源源不斷地投入外,其同半導體元器件領域一樣都屬于技術、資金、規模密集型領域,只有依靠價格拿到更多的市場份額,才能反過來憑借市場份額推動企業甚至整個產業生態的發展。
讓人感到欣慰的是我國如今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面板生產國,除在技術含量相對較低的中小尺寸LCD液晶面板領域擁有足夠的話語權外,京東方合肥的10.5代生產線已經滿產了,華星光電11代線、惠科的8.6代線也在量產爬坡中,從而在大尺寸LCD液晶面板領域中也能成為足夠分量的存在。
除液晶面板產業外,隨著頂層設計在戰略方向上扶持力度的加強,我國整個高清產業生態都有望進入快速發展時期。
有望井噴的高清生態
4K面板≠4K電視,我國超高清電視產業想要真正崛起,除液晶面板廠商的給力推動外,芯片、網絡、內容等多個環節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二十余年的厚積薄發,讓我國LCD液晶面板產業有了全面崛起的態勢,而在同樣重要的芯片領域,國產替代化進程也相當不錯。過去幾年,中國的彩電企業一直處在跟隨的狀態,這在一定程度制約了中國企業在彩電行業中的角色定位,為了扭轉現狀,國內電視芯片企業逐漸崛起,尤其是在超高清(4K/8K)電視芯片上,國內企業占比更是超過六成,涌現了華為海思、海信、銳迪科、晶晨半導體等知名的芯片廠商。
而《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和制造強國戰略的出臺,為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也體現了國家高度重視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
目前中國市場本土芯片占有率已提升到60%左右,是10年前的60倍,而境外芯片占比降低到35%左右。華為海思占領了大陸一半以上市場,其研發的自主超高清智能電視核心芯片,已進入大陸六大彩電廠商供應鏈。
除了面板、芯片這兩個4K超高清電視爆發的核心元器件國產化外,“銅退光進、提速降費”等網絡建設方案的落實,更大幅改善了我國居民網絡環境,為4K內容的傳播提供了寬松的環境。
警惕其中的投機者
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快速成長的4K產業生態,自然不乏渾水摸魚者,真假4K電視的概念,也一直存在于4K超高清電視產品中。
一款真正的4K超高清電視,不僅要搭載4K分辨率的液晶面板,更需要具備4K視頻解碼能力的芯片,尤其是提供對H.265視頻格式的支持。
同時,產品規格中的標識是“RGB”還是“RGBW”。RGB被稱為三原色,這三種原色通過不同比例的搭配顯示出所有色彩,而RGBW則表示在三原色的基礎上添上白色(W)。但RGBW的實際像素只能達到4K像素的3/4,約2880×2160,總像素數約622萬,比真正的4K少了200萬。所以一般標有“RGBW”的就是我們所說的偽4K。
此外,一臺標準的4K電視還需要搭載HDMI 2.0、DisplayPort 1.4等高性能接口,而且對于網絡規格的支持也是越高越好,從而確保用戶能夠獲得流暢的4K觀影效果。
寫在最后:期盼超高清的視界
在液晶面板和高清芯片兩大產業的護航下,國產4K超高清電視發展迅猛,大尺寸4K電視顯然會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坐穩家庭客廳第一屏寶座,不過雖然PS4、XBOX一類家庭主機從娛樂方面彌補了4K超高清電視內容不足的問題,但以電影、電視劇為代表的內容資源,還是需要更快發展起來,才能推動整個4K超高清產業更上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