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文婷
兒童詩精致,給人以美的享受,就像是一顆閃閃發光的鉆石,只要接近過它的人都會被其吸引,愛不釋手。一首優秀的兒童詩能夠激發兒童的想象力,提高兒童的審美情趣。但是,如何教才能發揮兒童詩的長處,發揮它的教育功能呢?以葛八云老師教學《彩色的夢》一文為例來談一談我的感想。
一、引導孩子學會欣賞
在小學階段,學生正處于人格形成的關鍵階段,可塑性非常強,通過兒童喜歡的文學形式對兒童進行審美教育無疑是最好的。那么,如何引導孩子學會欣賞,培養審美素質,使他們有良好健康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呢?
1.以讀為本
朗讀是培養兒童閱讀能力最有效的途徑。因此,在兒童詩的教學中,應該以讀為本,通過多種朗讀方法調動學生情緒,使學生能在朗讀中有所感悟。但同時,我們也要注意不能為了朗讀而朗讀。如葛八云老師在教學《彩色的夢》時,抓住了詩歌的節奏、停頓、輕重與語調的變化。葛老師引導學生自己閱讀,讓學生從自身的感受出發,結合詩歌內容,帶領學生隨著停頓和語調的變化去碰觸詩人的內心,感悟詩中噴薄而出的情感,并與之產生共鳴。
2.激發想象
兒童用奇特的想象力、滿滿的好奇心來探索世界。兒童詩具有豐富的想象色彩,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因此,在教學兒童詩時應該注重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我覺得葛老師在教學《彩色的夢》時,這一方面做得還不夠。
在教學《彩色的夢》時,教師要留給學生非常大的想象空間:雪松們是如何手拉著手請小鳥唱歌的呢?或許是雪松們和小鳥在“以歌會友”,或許是它們在舉辦演唱會,又或許是雪松們在向小鳥撒嬌……此外,教師要在課堂上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將自己的想象描述出來,以學生的說代替教師的講。
3.抓住關鍵
想要使學生體會兒童詩的精妙之處,不僅要以讀為本、激發其想象力,更要抓住關鍵。兒童詩的語言精練,詩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個句子,甚至每一個標點符號都值得思考。所以,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抓住關鍵,使其在推敲中調動自己的閱讀興趣。
二、引導孩子學會寫詩
兒童天生是會寫詩的,正如他們說的話一樣蘊含詩韻美。他們會擔心冬眠的動物會不會冷,會給喊冷的蘋果穿上紅色的棉襖……這都是兒童寫詩的優勢,這優勢是一顆種子,如果沒有園丁的澆灌,那就無法生根發芽,開出美麗的花朵!
1.聯系生活
兒童詩歌是一種貼近兒童的藝術,因此,在兒童詩歌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將自己的生活進行自由表達和想象表達。如葛老師引導學生對“蘋果般的太陽”這句話進行仿寫。
2.降低難度
兒童詩的創作具有一定的困難。所以,在進行兒童詩的創作時,應該適當降低難度,或者進行有層次性的創作訓練。通過有層次的語言訓練,縮小與詩人的差距,讓學生明白兒童詩歌并非遙不可及,讓學生知道:原來詩人能夠寫出的句子,我也能寫出來。
3.善用激勵
葛老師在課堂上善用豐富的評價語言對學生進行激勵,讓學生在課堂上保持活力,同時葛老師在每位學生對兒童詩的創編之后都會進行詳細的評價和鼓勵,對因時間關系沒有在課上進行展示的學生,葛老師會提議他們在中午時間舉辦“詩歌朗誦會”。
當然,詩歌所蘊含的詩意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但我相信,只要我們讓學生在詩意中成長,有了陽光和雨水,總有一天它們會發芽,會開出名為“兒童詩”的美麗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