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東偉
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印發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提出辦好網絡教育,積極推進“互聯網+教育”的發展目標。國家標準文件《智慧校園總體框架》的出臺及《北京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的發布,進一步為學校的信息化建設指明了方向。
中國科學院附屬實驗學校信息化建設以學校整體工作意見為指導,統一協調全校的信息化資源,加強信息及網絡安全管理,不斷完善校園網絡和學校辦公平臺建設等工作。從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水平為切入點,提升全體教師軟、硬件技術水平,以服務促管理,提高教師整體信息素養。
網絡安全,重中之重
學校建立了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統籌協調的領導機制,做到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統一謀劃、統籌推進。努力建立安全、穩定的網絡辦公環境,做好學校網絡系統的安全、穩定工作,提高網絡安全監控措施,在日常工作學習中培養教師和學生良好的信息意識,打造健康的信息化校園環境。
宣傳工作,彰顯特色
學校網站于2015年7月正式上線運營。學校成立了網站管理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負責網站的規劃、建設、管理、使用、維護、安全檢查等工作。自建網站以來,訪問量共13000余次。
學校微信公眾號于2015年4月上線運營。2016年朝陽教育微信聯盟成立,學校有幸成為第一批加入朝陽教育微信聯盟的學校之一,學校微信在朝陽區教育聯盟成員微信傳播榜長期排名前三,見證了朝陽教育微信聯盟一路走來的足跡。
數字校園,優化管理
數字化校園是以數字化信息和網絡為基礎,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上建立起來的對教學、科研、管理、技術服務、生活服務等校園信息的收集、處理、整合、存儲、傳輸和應用,使數字資源得到充分優化利用的一種虛擬教育環境。通過實現從環境(包括設備、教室等)、資源(如圖書、講義、課件等)到應用(包括教、學、管理、服務、辦公等)的全部數字化,在傳統校園基礎上構建一個數字空間,以拓展現實校園的時間和空間維度,提升傳統校園的運行效率,擴展傳統校園的業務功能,最終實現教育過程的全面信息化,從而達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為促進數字化校園建設,學校依托數字化校園綜合應用平臺及微信辦公平臺,將校園日常管理中的各個環節轉變為信息化無紙化的微信平臺操作,提高了教師辦公效率,完善了學校日常管理機制。教師掃碼關注后,即可在微信中接收學校通知和使用辦公應用。
智慧校園,助力發展
學校建立了校內信息資源平臺,開展教育資源的整合工作,使學校資源建設與教育教學工作相結合,實現了資源共享,也為學校常規教育教學工作和各級各類活動提供了信息技術支持,為學校發展保駕護航。如在全校范圍內建設視頻直播系統;通過網絡支持與加拿大學生同上一節課;對英語機房進行改造,滿足英語中考聽力訓練需求;建設電子巡查系統,助力教育教學管理;等等。
信息中心配合學校各部門做好各種信息化管理和支持工作。各辦公室的信息網絡設備由專人負責維護保養,出現故障及時上報維修,并做好記錄,保證各設備能正常運行,為學校的各類活動提供技術支持。
資源建設,服務教師
信息中心全體教師樹立全心全意為教學服務、為教師服務、為學生著想的意識,加強資源建設工作,努力完成學校交給的各項任務。
學校通過“教師在線”在線人工服務,由專業工程師通過互聯網和電話為教師提供與信息化教學相關的各種應用與咨詢服務,包括電子課件制作、教學軟件培訓與指導、電腦應用培訓與指導、電腦故障解決等。此外,學校還為全體教師購買了“中國知網中小學數字圖書館”資源服務,以滿足各位教師在教育教學、科研、課題研究、開展研究性學習中進行網絡資源查詢、下載、使用等(含中國知網中小學電子期刊、博士論文、碩士論文、報紙、會議論文教學資源)需求。
制度建設,保駕護航
信息中心規范學校各種信息化規章制度建設,包括《學校校園網站安全管理制度》《校園網絡安全管理制度》《學校網絡機房管理制度》等,建好各種臺賬資料,包括《機房巡檢記錄表》《電教設備借用登記表》等,以確保各項工作正常有序開展,進一步提高各種設備、資源的使用效率。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是信息化社會教師必備的專業能力,學校制訂了《中國科學院附屬實驗學校教學信息化設備操作能力要求》,根據各個校區信息技術實際條件的不同、師生信息技術應用情境的差異,對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使用現有信息化設備提出需要掌握的基本操作要求,以此作為各校區對教師進行信息化培訓的重點內容,也作為教師信息化技能的一個考核標準。此外,學校全體教師完成了“北京市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學習,為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互聯網+”時代,學校應積極主動運用信息化技術手段來實現課堂的智能管理和學生的有效學習。教育信息化從輔助教育教學逐步成為引領教育教學是大勢所趨,靈活運用多種信息化手段,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
沒有教育信息化就沒有教育現代化,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現代化的基本內涵和顯著特征,我校今后將繼續加大信息化投入,堅持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堅持應用驅動和機制創新的基本方針,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可持續發展機制,努力將“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工作統籌推進,繼續揚帆起航,駛向教育信息化改革創新的浪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