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燕美
【摘? 要】隨著生活水平的進步,我們對教育的管理水平也有個了更高的關注和要求;當下教育理念和教育思維也隨之發生了改變,越來越多的小學開始推行“三度”管理,即“密度”、“精度”和“深度”的管理。“三度”管理法是傳統教育模式的革新,通過在學校推行更具針對性的“三度”管理,以達到完成學校各項指標任務的目的,同時可以幫助學校構建校園文化、培養學校師生“愛校”情懷和團結合作意識,在學校各年級、各部門的有機配合下促進學校管理水平進步和學校的科學、快速發展。本文根據一些資料查詢以及實踐情況,對“三度”管理法進行了簡要的分析探究,希望能給更多的學校管理者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小學管理;“三度”管理法;學校管理;
相對來說,小學階段的教育較為單純,日常管理工作比較容易進行;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另一方面問題的存在,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教育對他們來說有著重要的啟蒙作用,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小學教育管理工作要做的科學細致。想要做好小學教育管理工作,就要不斷地突破日常管理工作的瓶頸,不能默守陳規、不懂與時俱進。
“三度”管理就是我們新時期的背景下,現階段被廣泛認可的一種新的管理理念。要想將這一管理理念用于小學日常管理當中,首先要明白它的理念,同時也要明白三者之間存在的關系。
一、什么是“三度”管理理念?
“三度”管理理念方法是指小學管理中實現管理密度、管理精度以及管理深度的互相結合,其中密度管理更多地涉及小學學校的宏觀管理;精度管理是密度管理的補充以及延伸,主要是指學校管理的精密化以及精細化;深度管理側重對小學學校的各管理環節進行深入細致的管理。
二、“三度”管理理念在小學學校日常管理中的地位:
(一)小學學校“密度”管理為基礎。
“密度”管理是小學學校管理的基礎,主要是指對學校的各項工作任務分工和人員設置管理。具體就是將學校各項任務做科學合理的分工,使每一項任務責任到人,學校各機構各成員都能明確自己的責任,并能夠做到各司其職。“密度”管理的重點是實現管理的合理分工、落實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首先,做到合理分工。學校要充分考慮各項任務與各職能部門、人員的關系,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任務目標和分工制度,并組織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使相關人員深刻了解自己的責任。以學校德育工作為例:校長在學校管理中負有總體協調的職責,負責制定學校宏觀的任務目標和計劃,對學校各項工作的開展情況進行調控;主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長,要根據學校整體工作部署提出、傳達德育工作方案并安排給負責德育管理的德育處,德育處按照工作方案制定德育活動計劃并細化活動方案,組織學校各年級組長開會分解德育任務,各年級組長再安排本年級教師參與落實具體的工作。如此一來,各級各部門可以各司其職,共同完成目標任務。其次,落實以人為本的理念。學校管理的對象是老師和學生,所以在進行管理時要充分考慮管理對象和主體的根本利益及這些人的作用,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關心關愛師生,幫助師生解決困難,充分發掘并發揮教師及各級管理人員的優點,調動各級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以便更到位的落實各項任務。
(二)小學學校“精度”管理是關鍵。
“精度”管理主要是對任務分工后的管理,目的是通過對管理層次的進一步細化,管理協調各部門的工作開展,保證學校規章制度的落實和任務目標的實現。“精度”管理的關鍵是做好工作開展中的工作協調和人員發展管理。做好團隊之間、團隊與個人的協調工作,通過團隊合作實現各項任務目標。同時還可以通過各種團隊活動,比如,教師春秋游、組織拔河、教工趣味運動會、集體基本功比賽、年級組才藝展示等活動形式,給各個團隊提供協作的機會,提高團隊成員直接的合作默契度,提升團隊團結協作意識和工作安排能力,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
加強教師隊伍管理,完善教師教學考評機制 師資隊伍是教學工作的基礎和條件,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提升學校教學質量,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前提。教務管理者要積極開展教師專業素養提升活動,引入專業培訓、學科知識交流活動、師德師能教育活動來夯實教師職業操守,提升教師教學素能。另外,學校精細化管理還要融入到平時的動態教學中,鼓勵教師自學、不斷充電;開展學科年級教研工作,營造良好教學環境。開展校務日常管理,包括班級紀律、衛生管理、安全管理等工作,為學生學習、成長創造有利條件。
另外,管理者更要以身作則帶頭勞動、保持現場衛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效仿、吸收,提升學生的品質。這樣便能形成良好的校園氛圍,促進學校的管理提升和發展。
(三)小學學校管理以“深度”管理為目標。
“深度”管理是為了實現管理方式和管理內容的統一而進行的管理。通過采取多種管理方式對管理內容進行管理,管理過程中需要注重管理效果反饋和管理改進,通過接受新觀念、新創造等,不斷地完善、補充管理手段,使各項任務得到高效完成,達到管理目標的實現。以班級管理為例,不論是采用文明班級評比制度還是班主任考核制,目的都是通過管理提高教師及學生的團結上進意識,進而促進班級進步。小學校長要通過“校長直通車”或者召開互動會的方式,聽取師生家長對現行制度的意見和建議,并將這些建議跟班級階段管理效果相結合,分析制定更合理的制度對班級進行管理。特別強調的是,以校長為中心的管理者應當經常參加培訓和學習,不斷更新管理理念,并結合實際不斷完善、運用新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實現各項目標任務,促進學校全面發展進步。
小學日常管理工作細碎、面廣,管理者要充分發揮全體教職工的主觀能動性,轉變管理理念,創新管理形式,查找不足、總結經驗,繼續探索,繼續創新,促進校務工作實現質的飛躍,以尋求更好、更科學的管理模式。
參考文獻:
[1]章國明.基于小學學校管理問題的三度管理研究[J].教書育人,2014(20):9
[2]王進玉.將“三度”管理法引入學校管理之探討[J].青海教育,2018(03):21
[3]齊鑫.小學學校管理中的“三度”管理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