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宏
如今機器人教育已經在不少學校開花結果,自己本身是一個信息技術老師,后來學校上了一系列機器人后,在廠家輔導、自己自學的基礎上,不斷探索、領悟,逐漸在機器人輔導方面有了自己的感受,現一起分享。
一、定位好小學生要學什么樣的機器人
首先我們要定位好學生學習什么樣的機器人最有助于其個性發展,創新進步。
我校原本購入了足球機器人和滅火機器人,像我們初次接觸的教師也是充滿好奇加未知,更何況是三四年級的學生。我們便從三、四年級精心挑選了一部分學生來學習。
學生的學習勁頭十足,培訓老師加班加點,經過這幾年不斷的學習、比賽,功夫不負有心人,學生在山東省機器人比賽中一、二、三等獎都拿過。在培訓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規律,一是機器人比賽規律,二是學生在學習機器人時的心理變化及成長規律。
機器人的比賽規律,如足球機器人,過兩年就要更新硬件,并且價格不菲,要不然馬達就不行,無法在動力上與其它學校相抗衡。另外足球機器人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動手組裝能力,但缺少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每次都組裝成一樣的,學生就缺少新意,缺少了玩的動力。而滅火機器人是重在編程,數線走,而缺少了動手能力,另外對于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有限。
因此我在思考,機器人教育能不能既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拼裝),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拼裝成不同的類型,能隨自己想法創造出產品,并且結合學生易上手學習的程序(Scratch),讓拼裝的作品動起來,轉起來,根據意愿或任務的要求,完善程序,改進組裝,優化編程,并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這樣的學習才真正的樂在其中。
因此,我現在培養學生主要以樂高、中鳴機器人為主。因為它除了可以組裝成各種的機器人參加比賽之外,還可以組裝成其它一些簡易的好玩兒的積木或者是創新性的作品。這樣學生在玩時樂趣十足,興趣盎然。另外,軟件編程利用了現在比較通用的Scratch,學生上手很快,能夠把自己的想法用編程思維說出來做出來。現在就說說我的培養過程。
二、機器人培訓五部曲
第一步,初級動手階段。
三年級時注意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從拼裝開始,從簡單的折疊椅開始,折疊椅用幾個直梁和軸簡單的組裝就可以完成,通過動手組裝讓學生理解,原來這些拼裝這么有趣,拼成的折疊椅可以變形,既方便搬動,又節省了空間。然后拼裝弓箭,學生拼裝成功后,配上橡皮筋,可以試著進行打靶射箭,簡單的造型讓學生體驗自己動手的樂趣,使學生體驗到成功,增強自信心。三年級初步學習Scratch里最簡單的小貓行走、更換背景,小貓運動停止等等。可以穿插一個小貓捉老鼠的小游戲在里面,讓學生興趣更加深厚,喜歡上小貓編程語言。
第二步,動手加編程階段。
這一階段我讓學生組裝稍微復雜的,比如風扇。通過直梁、軸、馬達進行組裝。組裝之后,開始讓學生嘗試編程。我讓學生從最簡單的馬達轉動開始。一開始的命令是馬達能轉動就可以,從了解馬達的轉速、編碼值等很多較淺顯的語言,過渡到使用觸碰開關控制馬達進行轉動,從而用會了“如果怎么樣就怎么樣”語句,還學會了重復命令及重復命令的跳轉。讓學生逐步理解編程軟件要與機器人積木相互配合,機器人只有軀殼是不行的,需要有靈魂和思想,所以程序是必要的,并讓學生學會程序下載到機器人的大腦中。學習一段時間,讓學生進行總結梳理,可以幫助學生鞏固知識,也讓學生有了初步創新思想,思考或許自己就可以創造出生活便捷的東西。
第三步,創新階段。
這個階段,是利用學生的知識,然后利用各種傳感器,進行創意思維的培養。
如風扇轉動,如何讓它更智能。老師提示,我們可以加上超聲波傳感器,當有人靠近風扇時,風扇自動轉動,人離開,風扇自動停止。或者加一個溫度傳感器,讓室內溫度達到多少時,風扇自動轉動。這樣,老師提出一個設想,學生去完成,或者學生提出一個想法,師生共同去實現這個效果,編程的目的是解決實際問題。
以上任務完成之后,我會讓學生組裝更復雜一些的運動機器人,如機器人小車,利用馬達控制器人前進、后退。讓學生編程控制小車的運動。如果再復雜一些,可以加上光電傳感器,做成在桌子上跑動的“懸崖勒馬”的小車,當這個小車機器人移動到桌子邊緣,光電傳感器會發現光線值有明顯變化,然后小車立即停止,自動后退,尋找更安全的道路再一次出發,這樣,可愛的小車就增加了智能因素。
第四步,比賽階段。
學生在經過一至兩年的學習,可以參加一些比賽了。比賽前,一些廠家會提供參考圖樣的機器人,學生可以看圖組裝完成。然后購買場地、道具,實地訓練。這樣實地訓練,練習會更有針對性,可以讓學生在不斷的練習中,把自己的機器人組裝得更加合理,提高完成任務的成功率,從一開始完成任務的成功率不足20%,逐步提高到80%以上。不僅讓學生在練習中提高了編程能力、動手能力,更讓學生在實踐練習中,有創新的思維,獲得更熟練的動手能力的技巧。師生在比賽后,做好總結及反饋工作。通過比賽,了解其它兄弟學校的水平,從而有目的地調整,提高師生的眼界和水平。
第五步,建立起相對完整的機器人教育校本課程。
要想保質保量地完成機器人教育活動,必須建立相對完整、科學的機器人教育校本課程。根據學校實際和指導老師的水平,培訓老師要圍繞著機器人教育目標、教學內容、課程資源、練習設計等內容進行深入研究,把以上幾個步驟加以完善,落實到紙面上,形成體系,并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改進。這是做好機器人教育工作必要的條件,也是指導教師成長的必由之路。這不僅需要指導老師善于學習、思考、研究,積極主動地與他人交流,向他人請教,還需要個人更多無私的付出和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