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火的?
熊茁雨 四川省成都市泡棚樹小學
答: 1979年《迎新春文藝曉會》在央視播出,這是“春曉”的前傳。不過那時候擁有電視機的家庭太少了,節目播出后基本沒產生什么影響。隨著電視機的普及,1983年的除夕夜,有更多的人收看到了一格現場直播的《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這就是第一屆“春晚”。這屆“春晚”采用了中央臺導演黃一鶴首創的“茶座式”聯歡模式,演員和觀眾的互動使春節歡聚團圓的氣息更加濃郁。沒想到,晚會頭一年就“火”了,黃一鶴亦被譽為“春晚之父”。此后,“春曉”與年夜飯一起成為中國人共同的春節記憶。
對聯為什么要從右往左讀呢?
楊安諾 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華景小學
答:古代人寫字的順序是從右往左,所以寫對聯自然也要遵循這樣的規則呀!古代以右為尊,右手為上首。當然,如果不小心弄混了左右兩邊的對聯,告訴大家一個小訣竅——上下聯收尾的字通常遵守“仄起平收”的規律,也就是上聯最后一個字是仄聲,下聯最后一個字是平聲(現代漢語中一聲和二聲為平聲,三聲四聲為仄聲)。只要分清了平仄,分清左右還不是小菜一碟!
一個人能獨立演奏大型編鐘嗎?
王沁龍 山東省滕州市善南街道賈莊小學
答:編鐘本身就是中國古代的大型打擊樂器,但能否一個人獨立演奏要取決于編鐘的數目!我國在西周時期就已經有了編鐘,不過那時的編鐘數目較少,大多是三枚“組合裝”,一個人完成演奏的難度不算太大。自春秋時期以來,編鐘的數目逐漸多了起來,有九枚的,也有十三枚的,而像曾侯乙編鐘這樣共有六十五枚鐘的大家伙,要想一個人演奏的話肯定行不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