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榮
北京大學醫學部幼兒園隸屬于北京大學醫學部,地處北京大學醫學部家屬區,大部分幼兒家長來自北京大學醫學部、北醫三院,在健康、營養、早教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如何有效利用社區資源,發揮醫學部相關資源,更好地為社區早教服務一直是我們進行科學早教的內容之一。近年來,幼兒園成立了北醫幼兒園早教志愿者資源庫,以下是幼兒園在志愿者資源開發利用的一些實踐經驗。
分析資源優勢,確立服務隊伍
以社區為依托,充分利用和挖掘大學資源,不斷探索創建一支和諧的服務于早教的志愿者隊伍,和幼兒園早教相互配合,用他們的熱心、愛心、專業知識不斷傳播科學的早期教育理念,提供科學的早期教育指導,幫助家長解決育兒方面的困惑問題是我們志愿者隊伍建設的目的。通過對不同人群的特點分析,我們從四個方面組建志愿者隊伍:
第一,“炫色青春”青年教師志愿者隊,是由在園經過參加早教培訓的老師和以青年團員為主的年輕教師組成的志愿者團隊。其主要服務內容為:親子游戲指導。
第二,大學生志愿者隊,是由北大醫學部學生組成,他們在醫學方面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并且富有創造力和志愿服務的熱情。其主要服務內容為:通過多種形式進行健康知識宣教活動;通過幼兒喜歡的方式,進行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北京大學醫學部大學生志愿者團隊正式在幼兒園大門口掛牌,幼兒園成為志愿者服務基地。
第三,白衣天使家長志愿者隊,由在園幼兒家長組成,由于家長大多為醫生或醫學方面的教師,他們在醫學知識、衛生、運動保健方面可以為社區早教提供支持。
第四,醫學專家志愿者隊,主要由大學、醫院專家教授組成,主要給家長進行一些幼兒心理健康、膳食營養及相關家庭科學喂養的專題講座。
通過問卷調查,確定早教計劃
為了給家長提供切實的幫助、滿足家長的需求,學校對社區0-3歲幼兒家長進行了早教基本現狀及服務需求的問卷調查。統計發現,社區居民文化層次較高,但是父母工作較忙,孩子大部分由長輩及保姆看護,而長輩和保姆的教育觀念、知識層次、育兒方法不能滿足孩子在早期教育的需求。家長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需要獲得支持與幫助:
第一,提供0-3歲嬰幼兒學習、探索、游戲的環境,為嬰幼兒提供與同齡伙伴一起游戲的環境。第二,咨詢0-3歲嬰兒教養方式及個別指導。第三,0-3歲嬰幼兒生理、心理發展的相關知識的講座。
針對家長的需求,我們召集不同的志愿者團隊進行了研討,并根據不同志愿者隊伍的特點及能提供的服務內容進行了內容分配,并確定不同內容下的相關項目與計劃。如:“炫色青春”青年教師隊的社區親子游戲指導;大學生志愿隊的健康宣教等。
發揮志愿者作用,開展早教活動
經過與志愿者的協商與討論,我們制定了不同的早教服務專題,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早教活動,為社區0-3歲家庭提供科學的早教服務。
第一,游戲專題。主要由“炫色青春”青年教師志愿者隊負責。他們在社區定期進行免費親子游戲,一是增進親子情感;二是提供孩子與同伴游戲的機會;三是讓孩子在進入幼兒園前與老師進行了解互動,為以后的入園適應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游戲的同時,老師提供家長咨詢的機會,一對一解答家長在教養方面的困惑,包括入園適應的相關問題。在游戲中教師會有目的性地投放各種自制玩具,并指導家長利用家里的廢舊物品帶寶寶游戲,發展寶寶的小肌肉的靈活性。并且與小朋友、家長一起做寶寶親子操、健康親子體育游戲,發展寶寶的大肌肉靈活性。發揮志愿者特長美工特長的教師指導幼兒家長怎樣引導幼兒學習折紙。舞蹈特長的教師指導家長學習親子操。
第二,宣教專題。該部分主要由大學生志愿者隊負責。他們都是來自醫學部的學生,有比較專業的健康、醫學方面的相關知識。他們將愛牙護牙的知識做成宣傳海報送到社區,還為社區小朋友編排了角色游戲《維尼熊醫院》,與小朋友和家長一起玩到“維尼熊醫院”給小寵物看病的游戲,引導小朋友不懼怕上醫院。并通過開展活動,讓孩子了解醫學小常識。大學生志愿者在為社區幼兒服務的同時,自己在與幼兒及家長的共同合作中增長經驗,更加了解低齡兒童的心理,家長的合作方式為自己將來在兒科工作積累了臨床溝通經驗。大學生志愿者活動效果:服務者與被服務者雙方都能夠獲益。
第三,講座專題。該部分內容主要由在園幼兒家長及附屬醫院專家志愿者開展,根據家長的需求定期向家長進行科學健康育兒講座。例如,針對小寶寶挑食偏食的現象,醫學部營養專家許雅君教授作為家長志愿者為社區家長進行了寶寶營養膳食的專題講座;公共衛生學院的家長志愿者進行了傳染病預防的專題講座,北醫三院的眼科專家教授進行了愛眼護眼的專題講座等。
實踐證明,早教活動的開展,不僅需要幼兒園老師的精心設計和組織,更需要廣大志愿者積極配合和參與。幼兒園將繼續探索早教志愿者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利用社區資源、幼兒園資源讓科學的早期教育服務每一個有需要的家庭!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醫學部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