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兒裝上面幕,
桐葉帶上愁容,
我張耳細聽,
知道來的是秋天。
樹兒這樣清瘦,
你以為是我攀折了
他的葉子么?
胡榮錦賞讀
李金發在中國詩壇有“詩怪”之稱,主要是因為他喜歡混用文言文和白話文,造成詩意晦澀難懂的風格。但這首《律》通過對景物擬人化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人生、自然、宇宙的看法,寓哲理于暗示之中,令讀者深思。
開頭兩句,詩人將自己的情感移于月兒和桐葉,秋月和秋桐都帶著詩人賦予的情感色彩;后兩行從視覺轉向聽覺,寫得自然親切,使人感到春去秋來,是時序變化的規律,誰也不可阻擋。后一段以反問的方式出現,進一步強調了樹的凋零、秋天的降臨,均是大自然的規律。作者由大自然的季節轉換中感悟到人事滄桑的道理,并將這一道理(“律”)用想象手法暗示出來,使這首詩顯得格外清新而耐人尋味。
李金發這首寫秋的《律》,有著與眾不同的感受和角度,很好地用形象表達了人、事由繁盛到衰落是一種不可逆轉的規律。留下的空白讓人回味:珍惜時光,莫使人生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