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雪 陳先紅

一、引言
2019年暑期檔上映動畫電影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改編中國的神話故事《封神演義》,講述了作為魔丸降世的哪吒雖“生而為魔”但卻“逆天改命”的故事。根據淘票票數據,上映5天,《哪吒之魔童降世》動畫電影就超過了《大圣歸來》在2015年創下的9.56億元記錄,成為國產動畫電影新票房冠軍;截至8月13日,累積票房達36.52億,超越《紅海行動》,居于中國電影票房總榜第四位;截至8月21日,影片上映27天,并持續問鼎單日票房冠軍,累積突破42.4億,成功超越《復仇者聯盟4》,躍居中國影史票房總榜第三,至此中國影史票房前三都是國產片;截至8月31日,累積票房超過《流浪地球》,位列中國電影影史總榜第二。據貓眼數據,《哪吒之魔童降世》總票房超43.1億,成為全球影史單一市場票房最高動畫電影。
《哪吒之魔童降世》動畫電影被人們稱為“國漫之光”,它的成功也象征著中國動畫事業再一次的崛起,8月15日官方發表聲明《哪吒之魔童降世》延期上映至9月26日,并在北美、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區上映,中國動畫走向世界。40年前中國動畫事業也曾輝煌過,給人們留下了《大鬧天宮》《哪吒鬧海》等優秀的作品,但卻沒有把握好這樣一個時機,曇花一現后就開始走下坡路,使得中國動畫逐漸走向低齡化、商業化。哪吒的成功,讓人們對中國動畫再次充滿希望。

一、引言
2019年暑期檔上映動畫電影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改編中國的神話故事《封神演義》,講述了作為魔丸降世的哪吒雖“生而為魔”但卻“逆天改命”的故事。根據淘票票數據,上映5天,《哪吒之魔童降世》動畫電影就超過了《大圣歸來》在2015年創下的9.56億元記錄,成為國產動畫電影新票房冠軍;截至8月13日,累積票房達36.52億,超越《紅海行動》,居于中國電影票房總榜第四位;截至8月21日,影片上映27天,并持續問鼎單日票房冠軍,累積突破42.4億,成功超越《復仇者聯盟4》,躍居中國影史票房總榜第三,至此中國影史票房前三都是國產片;截至8月31日,累積票房超過《流浪地球》,位列中國電影影史總榜第二。據貓眼數據,《哪吒之魔童降世》總票房超43.1億,成為全球影史單一市場票房最高動畫電影。
《哪吒之魔童降世》動畫電影被人們稱為“國漫之光”,它的成功也象征著中國動畫事業再一次的崛起,8月15日官方發表聲明《哪吒之魔童降世》延期上映至9月26日,并在北美、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區上映,中國動畫走向世界。40年前中國動畫事業也曾輝煌過,給人們留下了《大鬧天宮》《哪吒鬧海》等優秀的作品,但卻沒有把握好這樣一個時機,曇花一現后就開始走下坡路,使得中國動畫逐漸走向低齡化、商業化。哪吒的成功,讓人們對中國動畫再次充滿希望。
《哪吒之魔童降世》為何會受到大眾喜愛?它向人們傳遞了哪些價值觀又或者是哪些精神內核?哪吒IP的成功對講好中國故事有什么借鑒意義?此前,有很多國外的IP電影都非常的成功,像《哈利?波特》《復仇者聯盟》《變形金剛》等,中國也可以打造屬于自己的IP電影,創建自己的故事宇宙,將好故事傳承下去。本文立足于哪吒的故事核,通過分析其成功的原因繼而探討如何讓哪吒IP更好地發展,如何講好中國故事,讓中國好故事走向世界。
二、哪吒的故事世界
(一)有趣的故事萬里挑一
“哪吒”這一形象是從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封神演義》中抽離出來的,在原有的故事背景下進行改編而來。四十年前《哪吒鬧海》為“哪吒”奠定了它在國內的地位,四十年后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更是將“哪吒”推上了國際舞臺。但無論是40年前的《哪吒鬧海》還是40年后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的故事核都是哪吒IP的靈魂。本文通過對電影中臺詞及人物的分析,從核心價值觀、二元對立性及可鉆性三個方面來論述哪吒的故事核。
對抗命運這一主題自古以來都是人們寫故事的重要論題之一,古代的人們與自然斗爭、封建社會中的人們與階級斗爭、女性與封建思想斗爭等等。《哪吒之魔童降世》以“命運”為主題,最后升華到“愛”這一層面。這部電影塑造的哪吒是一個愛惹禍、性格乖張、帶有戾氣的“哪吒”,生而為魔卻逆天改命。他身上這種命運不公但卻不服輸、頑強地與命運抗爭的精神,使得人們產生共鳴。敖丙身為本片的另一主角,它的塑造也是非常成功的,在哪吒出生的那刻起,就被世人判定為魔童,會給人們帶來不幸和災難,不管它做了什么,都會被人指責;而敖丙卻不一樣,敖丙雖是妖族,卻十分成熟穩重,為人們斬妖除魔,但受父親和族人的囑托和壓力,差點鑄成大錯。他也十分重情義,因為他對哪吒的情誼,在天劫時,魔丸與靈珠的合體,使得哪吒逃過一劫。哪吒與敖丙孰正孰邪并不能夠準確的下定論。有著不同命運的兩個人,身上都有著不信命,想要逆天改命的精神。
影片最后,哪吒掙脫乾坤圈的束縛,卻沒有讓乾坤圈松開而是綁在自己的手上,抑制住自己的戾氣,證明哪吒有所成長,正在逐漸社會化,從“自然人”變成了“社會人”。而“乾坤圈”就好比生活中的條條框框,人們在這樣的框架中生活,渴望去掙脫這樣的框架,渴望成為一個自由人,活成最真實的樣子。不管是年輕人還是中年人,生活中都會被很多框架所束縛,每個人心中都活著一個哪吒,渴望被認可,渴望改變命運。每個人在哪吒的身上都看到了自己的身影,看到了自己內心深處那具象化的希望。其次,人們被“李靖”作為父親愿以命換命的行為感動。影片中父母對孩子的愛從未訴說,而是選擇默默付出。這也折射出現在90后、00后的小孩子童年的生活,和父母相處的時間非常少,父母都在忙于工作,為了給孩子一個更好的物質生活,但卻忽視了對孩子的陪伴。
哪吒的故事并不新鮮,40年前就出過《哪吒鬧海》的動畫并取得了很不錯的成績,如今“新瓶裝舊酒”似乎并不是明智的選擇,但餃子導演卻選擇了哪吒這條路,塑造了一個非常與眾不同的哪吒。不再是那個剔骨還母、反抗父權的形象,而是一個充滿戾氣的問題少年。兩版哪吒的共同點都是不向命運屈服和反叛的斗爭精神,而新版的故事中更成功之處就是“李靖”這一角色的塑造,他化身為一個“慈父”,而哪吒也成為一個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形象,不斷成長,突破自我,在與命運抵抗中也強調人文主義的關懷。
這兩版的哪吒都是在不同時期,不同時代背景下孕育出的時代產物,也是中國動畫史上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哪吒身上表現出的精神品質以及隨著時代改變折射出的家庭關系都是非常令人深思的。
(二)構建跨媒介敘事網絡
“跨媒介敘事”這一概念是由21世紀美國傳播學者詹金斯在《新媒體與舊媒體的沖突地帶》一書中提出的,他指出,“跨媒介敘事最理想的形式,就是每一種媒體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只有這樣,一個故事才能夠以電影作為開頭,進而通過電視、小說以及連環漫畫展開進一步的詳述。故事世界也可以通過游戲來探索,或者作為一個娛樂公園景點來體驗。”[1]跨媒介敘事的本質是圍繞既定的大背景,講述不同的故事 。[2]
在跨媒介敘事里,不同的媒介講述的是同一個故事世界里的不同故事,它們相互指涉、相互補充,通過文字、音樂、舞蹈、影像、VR、游戲等不同載體的感性體驗來呈現,最終完成讀者(觀眾)的想象世界。[3]
影視IP最重要的來源是網絡小說,例如被稱為振華三部曲的三部影視作品《最好的我們》《你好,舊時光》《橘生淮南》,今年暑期很火的《陳情令》《親愛的,熱愛的》,都是小說改編成影視劇,實現跨媒介的成功。除此之外,游戲和影視劇的結合也非常值得借鑒,國外的《頭號玩家》將游戲與電影的結合做的就非常成功。《仙劍奇俠傳》系列的影視劇可謂是90后的童年,這部影視作品是從手游改編而成的,被人們稱為是仙俠劇的巔峰之作。
國漫中構建跨媒介敘事網絡非常成功的就是《秦時明月》系列的動畫,它是以小說改編而來,特殊之處是它的故事并非架空的,而是根據歷史故事、人物而著,它翻拍成了影視劇并出了自己的手游。《秦時明月》第一部是在2007年播出的,至今仍在更新,它的系列動畫一直受到廣大青少年的喜愛。
在現在這樣信息碎片化的時代,影視劇、動漫、手游的更新換代都是非常迅速的,不斷會有新的故事呈現在受眾眼前,只有構建跨媒介敘事網絡,才能夠將優秀IP更好地推廣。跨媒介傳播是互聯網時代的必然結果,而如何運用新思維、把握新方法才能真正在這個時代創作出真正的好作品。[4]
哪吒IP有著巨大的粉絲群體,可以考慮向游戲、漫畫、文學、小說、影視劇方面發展,故事背景不變,以不同的人物為中心,建構跨媒介敘事網絡,實現多維度立體化的交互,創造自己的故事世界。
在哪吒最后的彩蛋中,餃子導演將在2020年出第二部作品《姜子牙:一戰封神》,打造一部中國電影史上像漫威一樣的封神宇宙。《流浪地球》開啟中國科幻電影的大門,《哪吒之魔童降世》則將中國神話寶庫的大門通往世界。
(三)以“受眾”為核心,增加與受眾的互動
受眾作為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傳播者,當今社會下,受眾不再是被動地去接受信息,還會主動地去獲取信息。無論是電影還是游戲、小說,核心都是受眾。要構建跨媒介敘事網絡,受眾是最重要的要素。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這部電影上映之前,就引起了一輪風波,在這部影片中,哪吒一改以前英姿颯爽的形象,而是以黑眼圈、鋼牙,畫著煙熏妝的形象出現,網友都說這是“史上最丑哪吒”。電影播出之后,最丑小惡魔卻獲得觀眾一致好評,抖音上又發起了哪吒、敖丙的特效裝,許多明星參與進來,發出特效裝的抖音視頻,為哪吒進行了二次宣傳,也產生了明星效應,越來越多的人們參與了進來。微博上對哪吒的爭議也越來越多,發出了許多話題:哪吒究竟怎么念、哪吒表情包、哪吒敖丙“鎖”了等。在播出前到播出后的一個多月中,人們都紛紛加入哪吒大軍中,哪吒票房如此成功,也讓人們對國漫產生了巨大的期望。
一個好的故事就像是一顆種子,蘊含著許多熱點話題元素,在受眾和環境的共同作用下才能生根發芽。
三、講好中國故事的IP敘事策略
“IP(intellectual property)”即“知識產權”, 是“權利人對其所創作的智力勞動成果所享有的財產權利”[5],根據北京新影聯影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周鐵東的解釋,與其稱為“知識產權”不如叫“文學潛在財產”,好萊塢對“文學財產”的定義非常簡潔明了:可以改編為電影的文學作品;而“潛在財產”的所指則更為寬泛,包含了文學作品之外的可以開發成電影項目的其他作品,如圖書、戲劇、故事大綱、故事梗概和原創劇本等。[6]現在都提倡“新文創”將IP與商業相結合,商業IP化,IP品牌化,由此可見,IP的未來價值是無可估量的。
為什么哪吒會成為一個IP呢?首先是哪吒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哪吒是《封神演義》中的一個故事人物,它有著相當高的知名度和巨大的群眾基礎;其次它具有一定的商業價值,從文本可以向電影、電視劇、游戲、漫畫等領域發展,并出版一些衍生物,打造自己的故事世界。但前提是具有好的故事核,人們不會被IP所打動,但是會被好的故事打動。《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電影中的細節非常細致,將許多中國元素融入了進去,近些年人們都在提倡“古風運動”“中國元素”等,打造哪吒IP符號,離不開中國元素。電影中用到的中國元素主要是道教文化,“哪吒”這一形象是從中國神話故事《封神演義》中抽離出來的,而其本身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符號,哪吒是道家的守護神,魔丸和靈珠是以太上老君八卦圖中的陰陽兩極為原型,也是中國古代人們的自然觀,萬事萬物皆有陰陽,陰陽統一、對立且可互化,影片中多次出現浮沉、蓮花、符文也都是道教常見代表物,臺詞“急急如律令”也是道教專屬咒詛;電影中采用了地方性語言——川普,為影片增加了幽默、風趣的意蘊;最后是“孝文化”,中國傳統價值觀引導著孩子,是中國式親情的重要體現。哪吒IP的打造,讓更多的人知道中國好故事,也讓中國文化傳向世界。敘事學者瑪麗-勞拉?瑞安認為,故事世界“雖然是一種語言建構,但更是一種心理建構。”[7]通過對哪吒IP的分析,我總結了幾點對講好中國故事的IP敘事策略可以借鑒之處:
1.要將故事置于當今的社會背景下,尋求與受眾的共鳴點。故事的內容固然重要,但講故事的人更為重要,通過什么樣的形式去講這個故事更能打動人是需要認真思考的。以哪吒IP 為例,四十年前的《哪吒腦海》折射出的問題與四十年后《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不同的,時代在改變,即使IP相同但塑造人物的性格是不同的,反映出的問題也不同。將現代社會中的問題融入到IP電影作品中,并以一個人們熟知的形象展現出來非常不容易。寫故事不易,講故事更不易。一個好故事和如何講故事可以引申出截然不同的走向,餃子導演將一個幾千年的IP用愛的形式講了出來,引起了全國人民的共鳴,取得了意外的收獲。
2.構建自己的跨媒介敘事網絡,將IP更好的發展。在現在這樣一個信息碎片化的時代,IP更新換代非常快,要想一個IP被人們牢牢記住,必須要構建跨媒介敘事網絡。單一形式的故事會很快被人們遺忘,只有不斷被曝光在人們面前,才能被人們銘記。
3.注重受眾的參與,增加與受眾的互動。受眾是跨媒介敘事網絡的核心人物,故事是講給人們聽的,構建跨媒介敘事網絡需要人們的集體智慧。
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民族自信,《哪吒之魔童降世》讓人們心中又燃起了“國漫之火”,它走向國際舞臺也代表著中華民族高度的文化自信。人民日報曾發文“漫威宇宙征服全球久矣,惜中國尚無世界級IP,‘封神宇宙’能否降臨?拭目以待。”影視IP是文化的一部分,全國上下都十分看好哪吒這部影片,希望通過它將中國的文化價值觀傳遍世界。文化自信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文化產業,文化產業也必然需要文化自信,只有在基于文化自信上創造出來的IP才是具有意義的。
(作者簡介:李夢雪,重慶大學新聞學院新聞學2017級本科生 ;陳先紅,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新聞史學會公共關系分會會長)
[1] (美)亨利·詹金斯.融合文化:新媒體和舊媒體的沖突地帶[M].杜永明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157.
[2] 李侃.IP的“誤區”與跨媒介敘事[J].電影新作,2018(05):34-38.
[3] 陳先紅,宋發枝.跨媒介敘事的互文機理研究[J].新聞界,2019(05):35-41.
[4] 何佳雨. 跨媒介時代的IP開發新策略[N]. 中國文化報,2019-02-02(003).
[5] 王海靜.基于 IP 開發的網絡劇發展研究[D].重慶大學,2016.17.
[6] 周鐵東.獨家:被中國影視圈炒熱的“IP”到底是什么鬼?[EB/OL],2015-06-25
[7] 瑪麗-勞拉?瑞安著,楊曉霖譯,文本、世界、故事:作為認知和本體概念的故事世界[J].敘事理論與批評 的縱深之路,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