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瑤
摘 要:由于親情的缺失、教育的忽視和兒童自身的原因,自卑已經成為農村留守兒童較為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這種自卑心理在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活動、生活習慣以及人際交往生活習慣等方面都有明顯表現,直接影響了他們的學業成績提高和身心健康發展,本文通過對農村留守兒童自卑心理問題的表現方式和形成原因的進行分析,提出了相應的消除對策。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自卑心理;形成原因;消除對策
在本文中,通過分析農村留守兒童的自卑心理問題表現方式及成因,提出了消除農村留守兒童自卑的心理問題的相應對策。
一、農村留守兒童自卑心理表現方式
(一)學習上
在我們班的學生,在學習上,大部分自卑的農村留守兒童成績一般。他們往往在課堂上不集中,不敢舉手發言,如果被老師叫到就如臨刑場,害怕被嘲笑。此外,兩腿發抖,紅著臉,支支吾吾,辭不達意。下課后,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學習能力弱。
(二)生活上
在生活中,自卑的主要特點是孤僻,獨來獨往,農村留守兒童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冷漠。他們喜歡封閉,沒有注意到外面的世界,不參加活動,不注重集體的團結,軟弱,悲觀,和承受能力弱;還有部分自卑的孩子個性懶散沒有上進心,對什么都不感興趣,對任何事物都不大關心,失去生活信心。
(三)人際交往上
在與人交際中,有自卑心理的農村留守兒童們表現為內心極度封閉,脆弱而敏感,口語能力差。由于長時間的自我封閉,不與人交流,一些農村留守兒童甚至還會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充滿警惕甚至敵意。把別人對他的贊揚當成是冷嘲熱諷,教師和學生的善意批評作為一個惡意的諷刺,不管其他人的態度,對于他來說就是一種欺負奚落。因此,內心自卑且極不平衡,輕則置若罔聞,重則做出報復、破壞的舉動,所以往往人際交往差。
二、農村留守兒童自卑心理產生原因分析
自卑心理對學生造成的影響如此之大,究竟什么原因造成農村留守兒童的自卑心理呢?
(一)自身原因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有些孩子性格外向,有些孩子性格內向。外向的孩子樂觀,開朗,自信,而內向的孩子悲觀,孤僻、自卑。
性格本身就有很大的差別,這種差異也是部分農村留守兒童自卑心理產生的內在原因。然而,后天的教育和培訓,可以從不同程度上改變孩子的個性。
孩子的心理在成長的不同階段都受到具體因素的影響。如:早期兒童,家長對孩子的自信心訓練有很大影響;童年,學習成績和家長關愛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最大。青年過渡時期,身體發育和家庭狀況是影響學生的自信與否的重要因素。無論是哪個階段的因素都不知不覺影響兒童的心理發展,變化。
(二)其他因素
1.父母愛的缺失,導致農村留守兒童基本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有個孩子在日記中寫道:“我多么希望每天都有母親噓寒問暖,委屈的時候能在父母的懷里哭泣,生病的時候父母陪自己一起度過難關。許多人抱怨他們的父母嘮叨,我卻是挨打受罵也甘之如飴。”短短一句話刺痛了我的眼睛,對于一個孩子來說是多么簡單的要求!但是對于她來說是奢侈啊。應該是父母照顧的年齡,但是他們的基本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由此產生一種父愛、母愛的缺失感。這是第一大原因導致自卑心理。在孩子成長的每一階段,父母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沒有這個關鍵性的角色,不利于孩子的成長。基本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也就沒了個體活動的動力和源泉,這使他們在心理上產生一種無助的感覺,被被遺棄感。因此,導致了他們對一切都沒有興趣,慢慢地自我封閉,各種能力逐漸退化,產生己不如人的自卑感。
2.家庭教育的匱乏,導致農村留守兒童心理發展不協調。據調查,在家照顧農村留守兒童大多是老年人。老年人不知道如何與孩子溝通,他們能給的只有身體,飲食,日常生活的關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不是很關注,即使發現孩子有心理異常也無能為力。孩子們發現自己無法從老人那里得到幫助,會選擇自我封閉,不與人交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交際能力越來越差,慢慢把積累的問題憋在心里成為一種疾病,變得抑郁、自卑。
3.學校教育的不足,導致農村留守兒童心理發展不平衡。由于不完整的家庭生活,他們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許多心理問題和困惑得不到解決,需要學校教育的幫助。然而,學校教育也有很多不足。
首先,學校缺乏專業的心理教師。
由于教育理念,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等許多方面,有很多學校甚至沒有提供心理健康課的學校,更不用說專門配備心理教師。沒有專業人才的參與,農村留守兒童的很多心理問題無法解決。
其次,大多數教師觀念落后。
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孩子們不可以平等與老師溝通。特別是鄉鎮學校,老師們還是充當著領導者的角色,缺乏民主意識和溝通技巧。很多普通的孩子們都無法與老師的正常交流,更別說是自卑的農村留守兒童!這些孩子平常只要老師不找他就謝天謝地了,更別說主動敞開心扉與老師談心。
再次,農村教學資源匱乏。
留守兒童的主體陣地在農村。農村學校條件有限,一般在班里有五六十人,老師無法關注每一個學生,無法真正成為孩子的知心人和領路人。
三、消除農村留守兒童自卑心理問題的對策
(一)轉變家長觀念
法國克里斯琴施·皮茨博士曾經這樣忠告做父母的人:要想培養你們的孩子,就多和孩子在一起,因為親情的撫慰與關懷有助于孩子的成長。要想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留守兒童自卑心理問題,必須著眼于根本,轉變家長觀念。
據報道,許多家長進城務工就是想給孩子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讓他們接受更好的教育,有一個美好的未來。然而,他們不知道孩子們最需要的是父母的愛。在這里,我呼吁農村留守兒童父母多聽孩子們的心聲,與他們進行一次真正的“心的交流”。
(二)善用學校資源
學校是學生活動的主要場所,也是培養的重要場所和提高孩子的個性,是他們的第二個家。因此,發揮第二的家庭的作用是改變孩子的自卑感的重要途徑。學校應建立和完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機制。把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和升學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設立心理健康教育課,建立心理咨詢機構,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得到及時的解決。
(三)整合利用社會力量
政府職能部門。政府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政策上、經濟上給予支持和引導,加強政策的導向作用。各級政府應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加強農村父母在子女監護和教育方面的職責;政府應加大投入,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提高農村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條件。
發揮媒體的作用。利用媒體加強宣傳,呼吁社會各界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的基本權利,動員全社會的力量來解決問題。農村基層干部和鄰居要關愛和幫助農村留守兒童,積極了解其基本情況,組織志愿者對幫助留守兒童和家庭,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減輕他們的負擔。消除他們的無助感和被遺棄感,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
結語
自卑是小學生當中較為普遍的一種消極心理,既影響農村留守兒童健康個性的建立和正常的人際交往,又會使農村留守兒童的行為能力、生活能力的發展受到障礙,不利于他們人格的和諧發展,嚴重的自卑感會造成人的心理變態,會影響他們的一生。所以,自卑是人生最大的圍欄!作為教師和家長,我們必須高度重視自卑心理的危害,追根索源,正確把握自卑產生的基本原因,對癥下藥,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幫助農村留守兒童成功跨越它并找到自信,到達人生的巔峰。
參考文獻
[1]郭念鋒.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徐聰娣.留守兒童心理狀況分析與解決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0.
[3]周青云.留守兒童心理現狀及對策干預[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