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東三
工作忙、生活節奏快、壓力大、長期伏案工作等一系列問題,導致現在人們頸椎病發病率逐年升高。頸椎病主要是由于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突出、韌帶增厚,導致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從而引發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
頸椎病分為好幾個類型,那么,怎么確定自己所患的頸椎病是哪一種類型呢?
頸椎病的分型很重要,不同類型的頸椎病的治療方法和預后不一樣。
一般來說,西醫頸椎病主要分為四型:
1、神經根型頸椎病
此型發病率最高。主要癥狀:早期癥狀為頸痛和頸部發僵;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此疼痛和麻木沿著受壓神經根的走向和支配區放射,有時癥狀的出現與緩解和患者頸部的位置和姿勢有明顯關系;患側上肢感覺沉重、握力減退,有時出現持物墜落。
2、脊髓型頸椎病
此型最危險。主要病變為:頸椎病變導致脊髓受壓、炎癥、水腫等。高發年齡段:40~60歲。主要癥狀:下肢麻木、沉重,行走困難,雙腳有踩棉感;上肢麻木、疼痛,雙手無力、不靈活,寫字、系扣、持筷等精細動作難以完成,持物易落;軀干部出現感覺異常,患者常感覺在胸部、腹部、或雙下肢有如皮帶樣的捆綁感。
3、椎動脈型頸椎病
主要癥狀:發作性眩暈,復視伴有眼震;有時伴隨惡心、嘔吐、耳鳴或聽力下降,這些癥狀與頸部位置改變有關;下肢突然無力猝倒,但是意識清醒,多在頭頸處于某一位置時發生;偶有肢體麻木、感覺異常。
4、交感神經型頸椎病
主要癥狀:頭暈、頭痛、睡眠差、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易集中;眼脹、視物不清;耳鳴、耳堵、聽力下降;鼻塞、“過敏性鼻炎”,咽部異物感、口干、聲帶疲勞等;惡心甚至嘔吐、腹脹、腹瀉、消化不良、噯氣等;心悸、胸悶、心率變化、心律失常、血壓變化等;面部或某一肢體多汗、無汗、畏寒或發熱。
頸椎病屬于中醫學“痹癥”、“痙癥”、“癱證”等范疇。
目前,中醫臨床上主要分為以下幾型:
風寒濕痹阻型:
表現為肩頸疼痛初期,局部肌肉拘緊不適,或有上肢竄痛,痛處不固定,舌淡紅,苔薄白,脈浮或緊等。
瘀血阻絡型:
表現為頭頸肩背及肢體疼痛、麻木,多為刺痛、痛處固定、拒按,晝輕夜重,舌紫暗或有瘀斑,脈弦細或細澀等。
痰瘀互結型:
表現為頭頸肩背及肢體疼痛麻木,多為刺痛、痛處固定、拒按,晝輕夜重,眩暈、胸悶欲嘔,心悸,肢體沉重無力,或見舌胖有瘀點,脈弦滑或細滑等。
氣血不足型:
發病日久,疼痛稍減,或肢體麻木不仁,遇勞則發,面色少華,舌淡,苔薄膩,脈沉弱等。
肝腎虧虛型:
頸肩臂疼痛,四肢麻木乏力,伴頭暈眼花,耳鳴,腰膝酸軟,遺精,月經不調,舌紅、少苔,脈細弱等。
頸椎病治療分為兩部分,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一般患者都不需要手術,頸椎病患者,第一要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要經常低頭看手機,不要坐的時間太長,要經常活動,第二可以做牽引,牽引可坐位牽引也可仰臥,坐位牽引效果相對好一些中醫治療頸椎病的方法有很多,如理療、針灸、拔罐等,但一定要去正規的有中醫資質的醫院進行治療。
常見的中醫治療頸椎病的手段是:
藥物治療:
包括湯藥、中成藥、膏藥等。可以采用一些活血化瘀、疏經通絡的藥物來進行治療,還可以外用膏劑、貼劑、熏蒸等方法治療頸椎病。
針灸法:
根據中醫基礎理論,頸椎病的發生多由于風寒侵襲、氣血不和、經絡不通所致,因此針灸治療頸椎病的主要作用是通過針灸達到舒筋活血的目的。針灸法包括針刀、皮針等,具有溫經通絡、行氣活血、散寒止痛的功效。對于肌張力較高、末梢神經疼痛嚴重的患者效果較好。
推拿法:
推拿醫生用手一定部位或穴位,沿經絡循行的路線,氣血運行的方向,施以不同的手法,達到治療目的。但在急性期或急性發作期禁止推拿,否則會使神經根部炎癥、水腫加重,疼痛加劇。脊髓型頸椎病不建議使用此方法。
手法治療:
采用中醫手法進行正畸治療或者點穴治療。
理療法:
理療法是物理療法的簡稱。就是應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種物理因子,如聲、光、電、熱、磁等作用于人體,以達到治療和預防疾病的目的。
中醫重在治未病,強調未病先治。所以我們應該從生活中注意,從身邊做起,防治頸椎病。頸椎病的預防需要注意什么呢?
改變生活習慣,避免長時間伏案工作,避免頸椎長時間維持在一個姿勢下,保持脊柱的正直。
注意頸肩部的保暖,避免長時間吹空調或空調溫度過低。
加強頸肩部肌肉力量的鍛煉,游泳就是比較好的頸肩腰背部肌肉鍛煉的運動方式。平時可做頭及雙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轉活動,既可緩解疲勞,又能鍛煉肌肉力量,有利于維持頸椎的穩定性,保護頸椎間盤和小關節。
早期徹底治療頸肩部軟組織勞損,避免其發展為頸椎病。
科學合理選用枕頭,避免高枕睡眠的不良習慣,避免頭頸部長時間處于屈曲狀態。
坐車時不要打瞌睡,避免突然甩頭。
勞動或走路時要防止閃、挫傷。
樂觀的生活態度,健康的生活方式,8小時以外也讓頸椎休閑下,適當參加游泳、羽毛球等鍛煉。
許多人認為瑜伽、倒走等運動可以緩解病情,有時其實未必。中老年人無論是頸椎還是全身其他器官,均發生了一系列不可逆的退變。因此,中老年人在頸部鍛煉時一定要注意強度和運動量。瑜伽中的許多動作如果不能控制力度反而會損傷頸椎。老年人平衡能力下降,倒走增加了不慎摔倒而導致頸椎損傷的風險,因此并不適合老年人。
適合老年人活動頸部的具體方法有:
1、雙手十指交叉抱頭后部緩慢后仰,使頭部保持仰伸位,維持10秒左右,重復6-8次。
2、緩慢左右旋轉頭頸部,每次維持10秒左右,左右交替各重復3-6次。
此外,中老年人頸部肌肉力量相對薄弱,常伴隨頸部肌肉的慢性勞損,頸部肌肉力量的不平衡不利于維持頸椎的穩定性。
中老年人應當適當鍛煉頸部肌肉的力量,具體方法有:
1、盡量收縮雙側肩膀,堅持10秒左右,重復6-10次。
2、雙手十指交叉扶住前額,給予一定的阻力,抗阻力下向前屈曲頸部,堅持10秒左右,重復3-5次。
3、一手扶頭側部,給予一定的阻力,抗阻力下側屈頸部,堅持10秒左右,左右交替,重復3-5次。
4、雙手十指交叉抱頭,給予一定的阻力,抗阻力下使頭部向后仰伸,堅持10秒左右,重復3-5次。